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四章你办事,我放心

    冤句县。

    曹操伫立城头,眺望远方,眉眼间带着一抹忧色。

    在成武与张邈商定完之后,他便率军西进,三日前进驻了此城。

    冤句县是济阴郡最西边的小县,但地理位置却极其重要。

    因为它比邻济水,往南不到十里,便是济水河畔。

    之所以在这里驻军,曹操有着自己的考量。

    他知道,张恒肯定已经开始了行动。

    从陈留往济阴进发,只有两条路线。

    其一是往北过长垣县向东,进抵煮枣城,再向定陶发起进攻。

    其二,便是径直往东,过济阳进抵济水。而过了济水,便是曹操所在的冤句城。

    这两条路各有优劣,但曹操却敏锐地察觉出,张恒不可能走煮枣城那条路。

    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

    就在他出发不久,北边传来了袁绍援军的消息。一路被阻挡在济北,另一路却是无比顺畅,直插兖州腹地。

    他能知道这个消息,就代表张恒肯定也能知道。

    既如此,速战速决就成了敌军的最大的期望。毕竟要是袁绍大军抵达,敌军之前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再者,煮枣城那条路虽然不用横渡济水,但煮枣城本身就是一座坚城,里面根本没有多少百姓,单纯为了军事而建立,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张恒兵力不多,肯定会来进攻相对容易一些的冤句城。

    至于最后一点嘛,则是曹操的私心。

    虽说他是主动向张恒出击,但却在济阴郡边上停了下来,短时间内根本没有进入陈留的打算。

    究其原因,还是他心中对张恒的忌惮。

    尽管他知道,张恒手中的兵马肯定没有自己多,但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发毛,甚至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恐惧。

    毕竟张恒的手段,去年对战董卓时,他可见得太多了。

    所以曹操进驻冤句之后,立刻命曹仁率领两万大军出城,在济水渡口处安营扎寨,阻挡张恒东进。

    任你有鬼神莫测之计谋,只要想东进,就必须要渡过济水。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先拦住张恒,稳住局势,再徐徐图之。

    在袁绍大军即将抵达的情况下,时间上对自己是有利的。

    尽管如此,他依旧不敢放松警惕,每日都要亲自登上城头,巡视一圈才肯安心。

    那么被曹操心心念念的张恒在哪呢?

    答案是济水南岸!

    从陈留出发之后,张恒命高顺与韩浩为先锋,不过三四日的时间,便抵达了济阳县。

    之后大军继续出发,进抵济水河畔。

    就在高顺即将要安营扎寨时,却忽然收到张恒的命令——退后五里扎营,绝不可使对岸的敌军察觉。

    初接到军令时,高顺还大惑不解。

    长史如何知道对岸有敌军?

    不多时,探骑回来禀报,言对岸有数座大营,敌军数量应该不会少于两万人。

    “长史果然神机妙算!”

    高顺听罢,当即长叹一声,赶紧率军后退数里扎营。

    由于不知内情,高顺生怕破坏了张恒的计划,也不敢再派人查看。只是命士卒在周围砍伐树木,造作鹿角,以防敌军忽然来攻。

    仓促一瞥间,对面的曹仁自然无法察觉异常。

    第二日,张恒率大军抵达。

    高顺出去迎接时,却只见到了赵云。

    双方见礼之后,高顺不禁好奇道:“赵将军,长史何在?”

    赵云答道:“长史先走一步,前往河边观察地形去了。”

    观察地形?

    河边地形有什么好观察的!

    高顺满心不解,却也只能压在心中。

    赵云将兵马安置妥当后,带着数百亲兵,与高顺一同前往了济水之畔。

    而此时的张恒,正站在河边负手而立,望着流淌而过的河水,已然陷入了沉思。

    赵云和高顺见状,也不敢上前打扰,只是牵着马走了上来。

    张恒选的地方很有意思,河对方一片荒芜,甚至连条路也没有,与曹仁的大营相隔甚远。

    且此处河水足有两三百丈宽,显然不是个渡河的好地方。

    半晌之后,张恒忽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不好办啊!”

    一旁的贾诩也跟着点了点头。

    “的确不好办。”

    听二人如打哑谜一般的对话,赵云和高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脸上的迷茫。

    这俩人在说啥?

    想了想,高顺还是走上前去,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长史,您是如何猜到河对岸有敌军的?”

    张恒眉头一挑,“如此简单的问题,还用猜?”

    “额……”

    高顺被呛了一句,一时间无言以对。

    贾诩则笑着解释道:“高将军,情报之于战争的重要性,想必将军比我要清楚得多。我军向东之时,贼军也必然向西迎击。算算路程,河对岸的冤句县便是最佳地点。若是你控制了此县,会不在济水布置兵马?”

    高顺这才恍然大悟,满脸惭愧道:“先生点拨的是,末将愚钝!”

    “行了,这些话就不必说了。公义,可有探查出对岸是何人统军?”张恒问道。

    高顺摇了摇头,“末将怕打草惊蛇,因此未敢派人查看。”

    “谨慎一些是好的,但我军抵达的消息也瞒不了太久。”张恒望着河面,若有所思道,“敌军在河对岸扎营,便是要半渡击之。如此一来,这条济水变成了咱们的阻碍,文和可有妙计?”

    贾诩捻须一笑,“想要渡过此河,办法何止千百种。关键是渡河之后,必然被敌军察觉,仓促之间,如何应对敌军的攻势,才是最要紧之处。”

    闻言,张恒不由得苦笑出声。

    他刚才说的不好办,就是指这里。

    你当然可以避开敌军渡河,但远离了渡口,两岸无落脚地,渡河的时间必然延长。且战马军械等物又不方便运送,等大军渡过济水后,也应该被敌军发现了。

    届时大军刚刚过河,不说打赢,能不能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

    就算侥幸稳住了局面,冤句城中绝对还有敌军的兵马,到时一起前来驱赶,张恒的军队可就真的没了退路。

    下场比当初的王匡,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文和若有妙计,不妨直言。”张恒再次把问题抛给了老银币。

    贾诩眼皮眨动了几下,开口道:“下官愚钝,只思得一策,但不知可不可行……”

    但话还没说完,就被张恒打断。

    “可行,就按你说的办!”

    贾诩有些无语。

    “长史,要不您还是听完再做决定?”

    “不必,你办事,我放心。”张恒笑道,“文和手段之毒辣,可称天下无敌,有什么招尽管使出来就是。”

    贾诩:……

    张子毅,你确定这是在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