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7章 邓允恒:卧槽,受刺激了!

    南宁建筑设计院。

    双方寒暄过后,邓世荣便说道:“黄院长,我这次过来主要是想跟你们说一声,我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县城那一栋房子的其他楼层也可以开始装修了。”

    黄院长微笑点头道:“行,我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派人过去装修。”

    邓世荣叮嘱道:“黄院长,这装修和打造家具所用的木材,必须是海南黄花梨、紫檀木、金丝楠木这三种木材,这个一定要根据我的要求来,不要给我搞错了!”

    他对于后世的木材了解不算多,只记得海南黄花梨、紫檀木和金丝楠木这三种木材比较珍贵。

    所以家里装修和打造家具所用到的木材,他跟建筑设计院签订装修合同的时候,就指定要对方用这三种木材,这也是七层楼需要砸200万下去的主要原因。

    黄院长道:“放心吧邓老板,我们一定会严格把控,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

    邓世荣点了点头,随即又跟黄院长讨论起五岳广场的装修。

    其他楼层的装修邓世荣心中都有现在的方案,就是五楼的豪宅装修他还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装成什么风格比较好。

    他最中意的自然是后世所说的新中式装修,那个装修风格既具备古风,又兼具现代化,而且寿命长,即便再过几十年,仍然不会落后,之前跟建筑设计师提到的中西合璧,就是类似这样的风格。

    但中西合璧,那是集中西方之长,然后融合在一起。

    而新中式装修,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辅以现代设计理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装修风格,它是通过灯光效果来呈现中式韵味,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然而,这中式装修理念,要到本世纪末才会出现,然后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如今的建筑设计师连这方面的设计理念都没有,邓世荣也不知道对方能不能把握住这中式装修的精髓,把他想要的效果给呈现出来。

    在跟黄院长说完一二层的装修后,邓世荣便跟他说起了第五层的豪宅装修:“黄院长,这第五层,我是准备装来自己住的,这装修风格我暂定为新中式装修,主要是以我国传统元素……”

    邓世荣把他所理解的新中式装修跟黄院长说了一遍,末了才问道:“黄院长,不知道这装修风格,你们建筑设计院能不能把它给设计出来?”

    黄院长本身就是建筑设计师,自然第一时间就理解了邓世荣所说的新中式装修是什么风格了。

    这个跟之前双方合作的古风装修又不太一样,之前各个朝代的古风装修,那是真正的仿古装修,人置身在那個装修环境中,就好像真的穿越回到各个朝代一样。

    而这个新中式装修,就是用现代化的设计把古风元素给呈现出来,有那个古风韵味就行,不拘于用什么形式去表现。

    听懂的黄院长便点头说道:“邓老板,我明白了,你这个新中式装修我直接帮你设计,等设计效果图出来了就交给你过目,你不满意那我就重新设计,直到你满意为止。”

    邓世荣高兴的说道:“好的黄院长,那就这么说定了,一二楼的设计效果图你也让其他建筑设计师把它设计出来,还有外墙的整体装修效果也要有,等效果图都弄好了,咱们再谈价格。”

    这又是一个大单啊,黄院长心中真的非常高兴。

    眼前这位邓老板那真的是财大气粗,建五岳广场花了368万,博白县城的装修花200万,如今这五岳广场的装修虽然还不知道具体要多少钱,但如果按邓老板所说的那样去装修,肯定不会低于200万,甚至更多。

    加起来就是七八百万。

    这个年代,集体拿出七八百万不奇怪,但私人拿出这个数,就有点恐怖了。

    总之,黄院长接触过那么多国人,目前这位邓老板的财力,是稳稳排在第一的。

    这样的大老板,黄院长当然要跟对方打好关系,接下来的设计他一定要用心搞,必须设计出让对方满意的装修方案。

    接下来,双方又聊了一些细节问题,看看时间不早了,邓世荣才告辞离去。

    ……

    在家过了七月十四和三儿子一起出发京城,等邓世荣再回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八月十五了。

    以前的八月十五,村里家家户户都吃豆腐过中秋节,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豆腐对于农村人来说已经是极其美味的菜肴,能吃上一顿豆腐,比后世吃上一顿海鲜大餐还要满足。

    因为生产队都会种黄豆,每年家家户户都能分到数量不等的黄豆,这黄豆大家平时都是藏着掖着,轻易不会拿出来吃,也就只有到八月十五这种节日,才舍得拿一些出来吃。

    那个时候豆腐基本都是自己做,如果懒得做的人家也可以用黄豆按比例去跟别人换。

    而在滚豆腐(就是把豆腐煎过之后再用水煮的意思)的时候,如果哪家有条件放上一些粉丝,那味道真的就绝了,当天能吃到把肚子都快要撑爆。

    现在,远一点经济条件仍然不太好的村,村民们仍然坚持八月十五吃豆腐的习惯,而在那耶村这个习惯已经渐渐被放弃了。

    毕竟这两三年来,吃猪肉对于那耶村的村民来说都不稀奇了,豆腐更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让大人小孩都期待的习俗自然而然的就被淘汰掉了。

    今年的八月十五邓世荣一家没有在县城过节,而是选择回到那耶村去过。

    去年在县城过八月十五的时候,邓世荣就琢磨着以后等孙辈大了,再陪他们一起搞搞自助烧烤,过个比较有意思的中秋节。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搞烧烤太费事了,今年中秋邓世荣打算带孙子孙女搞一道非常美味的小吃——虾公籺。

    虾公籺是两广非常具有特色的小吃,男女老少都喜欢。

    炸虾公籺来过中秋,既可以下酒,又有一点自助烧烤的那种乐趣,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于是,白天的时候,邓世荣便忙碌起来。

    主要是要制作炸虾公籺的模具勺子,把模具勺子制作好又要准备制作虾公籺的材料。

    等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之后,邓世荣便到木棚外面架锅开始生火热油,把准备好的制作工具与食材都端到外面去,同时吩咐大女儿道:“阿珍,伱多煲一些凉茶,吃虾公籺最容易上火,不喝凉茶可不行。”

    邓允珍点头道:“知道了,我煲了一大锅,几十个人都够喝的了。”

    小冬儿和冬子一直跟在爷爷屁股后面,看着爷爷忙这忙那的。

    此时,见火已经烧起来了,小冬儿便一脸期待的问道:“爷爷,这虾公籺还要多久才能吃啊?”

    邓世荣笑道:“快了快了,等油热了,爷爷就放下去炸,几分钟就可以吃了!”

    小冬儿和冬子闻言,便眼巴巴的看着油锅,他们都没吃过虾公籺,也不知道虾公籺是什么东西,只是听爷爷说很香很好吃,姐弟俩就一直期待着。

    张秀萍见儿女一左一右的蹲在他们爷爷身边等吃,不由得笑着拿了两张小凳子去给他们坐,然后叮嘱道:“你们两个等会吃了虾公籺一定要喝一碗凉茶,要不然就不准吃,知道没有?”

    “知道了!”

    姐弟俩答应得非常干脆。

    此时,邓允珠、邓允华、邓允恒三人也拿着小凳子围了过来,看着父亲操作。

    这炸虾公籺,不仅仅是吃着香,看这炸的过程也非常解压。

    只见邓世荣左手拿起一个模具勺子,右手拿起一根尺子一样的竹片,把调好的米浆用竹片挑到模具勺子上,并把它抹平整,再从旁边拿起两只清洗干净的小虾按到勺子里面,然后就放到已经烧热的油锅里面慢慢炸。

    接着,如法炮制,一个个模具勺子便下了油锅。

    炸了一会待虾公籺定型了,就拿起模具勺子,往油锅边上一磕,那虾公籺就非常丝滑的掉入锅中,这空出来的模具勺子又可以抹上米浆继续下锅炸,这样周而复始,锅里的虾公籺便越来越多。

    然后,邓允珠就拿着一双筷子,开始给那些脱离了模具勺子的虾公籺翻身继续炸。

    很快,前面下锅的虾公籺开始被炸得两面金黄了。

    邓允珠就用筷子一个个夹起来,在锅边沥干一下油,就放到旁边那个干净的竹篮里。

    虾公籺的成品如下图:

    小冬儿见状急得团团转,喊道:“小姑姑,快给我,那个是我的。”

    冬子不甘示弱,跟着喊道:“我的,那是我的。”

    小冬儿凶巴巴的说道:“我先说的。”

    冬子虽然有点怕姐姐,但美食当前,该争的还是要争,硬着头皮道:“我也说了!”

    邓允珠见状哈哈大笑道:“别急啊,现在还烫着呢,等凉一下再给你们吃,你们两个也不用抢,这里多着呢!”

    此时,张秀萍已经拿着盐过来了,见姐弟俩那急不可耐的模样,叮嘱道:“你们两个听好了,一人最多只能吃三个虾公籺,谁要是吃得快的话,没了可不准再要哈!”

    “啊?”

    小冬儿闻言嘟起了嘴巴,不乐意的问道:“妈妈,为什么只能吃三个呀?”

    冬子伸出他的手掌,蛮横的说道:“我要吃五个!”

    张秀萍说道:“因为吃多了会上火的。”

    小冬儿现在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脑瓜子灵活的她立刻就接话道:“我们一会不是要喝凉茶吗?喝了凉茶就不会上火了,爷爷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邓世荣笑呵呵的接话道:“对,喝了凉茶就不上火了,爷爷给你们作主,今晚你们想吃多少个就吃多少个。”

    他今天闲着没事搞这个,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一下,自然不会限制他们不准吃,再说小孩子原本就不像大人那样吃点热气的东西就上火,现在又配上凉茶一起吃,那就更加不会上火了。

    别看小冬儿还不满五岁,但聪明的她可是知道爷爷在家里说话是最管用的人,见爷爷批准她吃,她当即眉开眼笑,高兴的欢呼道:“哇,爷爷你真好!”

    此时篮子里已经有了好几只虾公籺了,张秀萍拈起一点盐均匀的撒在这几只虾公籺上面,然后拿起其中两只,给儿女一人一个,说道:“行了,既然你爷爷批准你们吃,那你们就吃吧!”

    姐弟俩接过香喷喷的虾公籺,已经没有心思说话了,凑到嘴里就咬了起来。

    这虾公籺的火候,可以根据各人的口感来定。

    喜欢吃口感软糯一些的,那炸熟了就可以捞出来了。

    如果喜欢吃外酥里嫩的,那就炸久一点再捞出来。

    如果喜欢吃香脆的,那就炸到整个虾公籺变色,这种是最香的,咬起来嘎嘎脆,味道极佳,唯一不好的就是上火指数爆表。

    现在小冬儿和冬子吃的,就是外酥里嫩的,这种小吃也不愧是大人小孩都通杀的小吃,姐弟俩这一吃就完全停不下来了,嘴里不断的嚷嚷着说好吃,太好吃了!

    邓允华跟邓允恒也忍不住了,见大嫂已经把盐撒上了,一人也拿起一只吃了起来。

    很快,一只又一只炸好的虾公籺起锅,各种火候的都有,邓允泰、张秀萍、邓允珍等人也都围了过来,还端来了酒和凉茶,大家一边吃着虾公籺一边赏月,大人时不时的喝上一口酒,没成年的就喝凉茶,一家人可谓是其乐融融。

    邓允泰现在的商业嗅觉也不是几年前能比的了,吃着这又香又脆的虾公籺,说道:“我觉得谁要是到县城去摆个小摊卖这虾公籺和凉茶,应该都能赚得到钱。”

    邓世荣笑道:“不是应该能赚到,而是肯定能赚到,这东西的成本不高,一锅油能用好久,凉茶的成本就更低了,到县城东圩摆个小摊,大钱可能赚不到,但一个月赚个几百块钱还是轻轻松松的,甚至破千都有可能。”

    邓允泰虽然意识到这门小生意应该能赚到钱,但也没想到会这么赚钱。

    一个月几百块或者破千,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毕竟他们夫妻俩经营的永佳超市,一个月随随便便都有几万块钱的利润。但想想在几年前,邓允泰一天到晚在缸瓦厂做工,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也就两百多块钱的工资。

    就这,已经是很多人都为之羡慕的工作了,比村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收入都高。

    如今几年时间过去,尽管赚到钱的人比几年前要多得多,但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利润,仍然是无数家庭梦寐以求的收入。

    就不说现在了,哪怕再过十几年,这个收入对于农村人来说仍然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深圳那边有些工厂一个月也就四五百块钱的工资,而且一天工作都是十二个小时以上,就这都能吸引到农村不少的打工仔,更别说是现在了。

    张秀萍心中微微一动,问道:“爸爸,你说这生意,在我们龙潭圩做的话,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邓世荣说道:“如果在龙潭圩做的话,那就没必要天天做,专门做圩日的生意,以你们龙潭圩的庞大客流量,一个圩日下来赚个几十块钱应该是不难的。”

    他这可不是随便说的,龙潭圩作为博白排名前三的大圩,客流量是仅次于县城与沙河圩的,每一个圩日的赶集人数高达27000人以上,哪怕只抓住百分之一的客人,这生意都能大赚特赚了。

    张秀萍心中盘算了一下,龙潭一个月有六个圩日,一个圩日能赚几十,那一个月也有小几百的收入,而且这工作又不辛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门生意了。

    到时可以跟母亲说一声,她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让她圩日的时候去龙潭圩摆个小摊,捡点零花钱。

    反正,现在她大哥二哥的孩子都不小了,不用母亲再怎么带。

    在张秀萍思忖着这个事时,邓允珍也暗暗记在心里,她有穗丰饭店在,自然不用搞这种小生意,不过她很快就要嫁人了,到了夫家之后,用这种小生意去笼络丈夫的那些亲人,也是可以的。

    因为一个虾公籺并不大,哪怕是冬子这个小家伙,都能一口气吃掉五个,顺利完成了他一开始提出来的要求。

    而小冬儿更是吃了六个,才停了下来。

    等他们不吃了,张秀萍才说道:“记得刚才答应妈妈的话,要把这碗凉茶给喝完哦。”

    这姐弟俩刚才答应得倒是爽快,但真正要喝凉茶的时候,两人又开始各种推脱了。

    一时嫌凉茶太苦了,一时又说肚子吃得太饱了,总之就找各种理由想不喝这个凉茶,可惜再怎么推脱都没用,该喝还是要喝。

    毕竟,这里不是北方,北方人是不喝凉茶的,他们热气的东西随便造,没听说过有上火的讲法,自然用不着喝凉茶,要是后世的王老吉不是搞成甜口饮料,而是主打降火,在北方估计是卖不出去的。

    而南方人吃多了热气的东西,不喝凉茶的话,很快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上火了。

    邓世荣把炸虾公籺的工作交给小女儿负责,他就着虾公籺喝了一口酒,才对小儿子说道:“小恒,你明年就要考高中了,你目前的成绩在班里能排进前十,也不算差了,但想要考上博高,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行。”

    邓允恒点头道:“知道了爸,我会努力的。”

    邓世荣说道:“不管是上松山高中还是龙潭高中,都没办法跟博高比,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同,而且学生的质量也不一样,像你二哥那样能从松山高中考上北大的,多少年都未必能出一个,但人家博高基本上年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这个就是区别。”

    邓允恒叹了口气道:“我没有二哥三哥的读书天赋,不管在什么高中读,清华北大肯定是没希望了,能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就算是成功了。”

    对此,邓世荣心中是清楚的,他七个儿女在读书这一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顶层,是二儿子和三儿子这两个学霸。

    中层,就是学习成绩不上不下的小儿子。

    底层,就是大儿子、大女儿、小女儿、四儿子这四个学渣。

    对于还在读高中的小女儿和四儿子,邓世荣是不作指望了,但这个不上不下的小儿子还有点希望,属于那种努力了有机会上大学,不努力就没机会上大学的类型。

    “如果说你在松山高中或龙潭高中考上大学的希望是30%,那你上了博高以后,这个希望应该就能提升到至少80%,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接下来在学习方面你千万不能放松。”

    “嗯,我知道了。”

    “还有就是,咱们那耶邓氏祠堂正在动工建设,预计要两三年才能完工,不过到时功德碑会提前雕刻好,我们家的家庭捐款排在第一,家庭功德碑会排在最显眼的位置,到时功德碑上会详细记载我们一家人的资料。

    因为你们还在读书,所以对于你们的资料记载,就只能填写你们所考上的学校,这可是供后世子孙瞻仰的,你希望功德碑上填写的是松山高中,还是博高?”

    这话一出,邓允恒脸色登时就变了,一脸沉重的点头道:“爸,接下来我一定加倍努力,争取考上博高。”

    小小的刺激了一下小儿子,邓世荣便不再多说,学习这种东西,除了天赋以外,主要靠的还是自觉,如果不是自觉去学,那不管父母怎么逼你学都没用。

    至于小女儿与四儿子这俩学渣邓世荣就懒得多说了,别说是拿功德碑来刺激了,以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就是跟他们说考上大学之后就能飞升成仙,估计他们也做不到。

    ……

    在老家过完中秋节后,邓世荣便去双旺信用社把第二次贷款的80万还上,还欠博白信用社的200万,不过这个离到期还早,倒是不用急着还,等到时间了再还不迟。

    现在邓世荣那是全双旺的名人,双旺信用社从上到下都认识他,如今这80万贷款如期还上,在信用社主任眼里,这自然是优质客户中的优质客户。

    虽说现在银行的信贷已经开始收紧了,但也不是说谁都贷不了钱了,像邓世荣这种信誉度高的优质客户,无论什么时候想贷款都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

    PS:感谢各位大佬的打赏和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