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2章 被架上c位

    黎英海说出周彦的名字后,台下的掌声迟了片刻后响了起来。

    之所以掌声会迟,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想到周彦竟然绝杀了二等奖。

    周彦这两年确实在大众面前暴光很多,如果单论在大众面前的知名度,今天厅里面其他所有人绑在一起,也比不上周彦一个。

    但是在本专业的领域,周彦的资历太浅,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知名的作品,之前的各大作曲奖,他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次突然出现,就拿了个二等奖,大部分人都有些意外。

    特别是当周彦的名字跟徐振民、朱践耳以及罗中容这三个前辈出现在一起的时候,着实令人诧异的。

    大家都以为,最后一个二等奖获得者,至少也是跟徐振民同一批的作曲家,没想到是二十多岁的周彦。

    不仅仅其他人诧异,周彦自己也都诧异,他没想到组委会竟然真的给了他一个二等奖。

    二等奖跟三等奖差距巨大,因为一等奖跟二等奖加起来只有六个,也就是说,周彦这次至少也是前六名了。

    这前六名里面,还都是徐振民、罗中容这些业内大佬。

    而他更诧异的时候,组委会竟然擅自把他作品的名字给改了。

    之前他投递作品的时候,并没有为了迎合这次的征集修改作品的名字,依旧使用了原先就定下来的名字《许三观》,但是组委会却把名字改成了《第三交响曲》。

    主要组委会为什么要改成《第三交响曲》这么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么?

    一般来说,作家的交响乐作品使用“第几交响曲”来命名,那么这就是他第几部交响曲,这跟创作时序有关。

    说是命名,其实就是编号而已。

    既然有《第三交响曲》,通常意味着,前面已经有了《第一交响曲》跟《第二交响曲》。

    事实上,在《许三观》之前,周彦写过不止两部多乐章交响曲,但是公开演奏的,其实只有《永夜》。

    如果组委会是追考了他之前公开演出过的交响曲,那应该给《许三观》命名为《第二交响曲》才对,不能说直接从第一跳到了第三吧。

    还是说,单纯因为《许三观》这个名字里面有一个“三”字,组委会直接拿来用了?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

    话说回来,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主办方可以擅自更改参选作品的名字么?

    即便因为某些原因要改,不应该提前跟他说一声么?

    这会儿也没时间让周彦去想这些事情,周围已经有无数道目光投射到他身上。

    旁边黄文灿听到周彦获得了二等奖,表现的非常激动,两个手掌呼呼地拍着,周彦看着都感觉疼。

    不知道的,还以为黄文灿跟周彦交情有多深,周彦获奖他这么开心。

    “周老师,上去领奖吧。”黄文灿笑眯眯地说道,他看起来比周彦还要急。

    周彦点点头,站起身来。

    不过他没有急着走,而是在原地站了一会儿,他在等其他三位获奖者。

    四个二等奖获得者中,他跟其他三人的年纪差距太大,理应让前辈们走在前面。

    前排的徐振民转头看了周彦一眼,随即笑道,“走吧,周老师,咱们一起。”

    “您先请。”

    徐振民点点头,也没客气,先一步朝前走了,周彦紧跟在他的后面。

    朱践耳第一个上去,从黎英海手里接过奖牌跟证书,两人还笑眯眯地聊了几句。

    到了后面罗中容跟徐振民,也都是如此,二等奖颁奖的速度明显要慢上很多,主要是黎英海每给一个人发完奖,都要叙上一会儿。

    前面三个人拿完奖之后,周彦也走到了黎英海面前。

    黎英海先把奖牌跟证书交到周彦手上,随即笑眯眯地说道,“看到你们年轻人站在台上,我就感觉咱们国家的音乐越来越有希望了,你的《第三交响曲》我已经听过,作的非常好,我听说灵感是来自于余桦的一部?”

    周彦点点头,“是的,这部作品的原名就是《许三观》。”

    “这部作品有点巴赫的味道,情绪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走向高潮,这倒是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非常契合。重复的是困难、坎坷,但是在这些重复的困难跟失败中,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力量,而且第三交响曲这个名字也有点意思,大家一听到第三交响曲,就会想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而那首曲子本身就是为了纪念伟人而作。”

    周彦眉头一挑,或许组委会把这部作品的名字改成《第三交响曲》,也有这层意思在。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原稿的标题就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为了歌颂拿破仑·波拿巴而作,所以第三交响曲给人的印象就是歌颂英雄。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跟今天的这个活动非常契合。

    可能是组委会真的想把奖给他,但是又觉得《许三观》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切题,才擅自做主改了名字,让这部作品获奖变得更加合理。

    不过,《第三交响曲》后面还有其他故事。

    原本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确实是为了拿破仑·波拿巴所作,因为当初拿破仑在贝多芬心中,就是一个革命的理想,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希望的火种,是全世界的英雄。

    但后来拿破仑称帝,消息被贝多芬听到之后,贝多芬直接把扉页撕掉,改标题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面对黎英海的夸赞,周彦谦虚道,“黎老师您过誉了,我还需要跟你们多学习。”

    “不过誉,你好好加油,你虽然年轻,但是技术成熟,创作思路也很先进,谱子里面表现的很多东西,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夸了一句之后,黎英海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平时你可以写一写小品,甚至是流行曲目,但大作品不能落下。你这么年轻,不应该浪费自己的才华,你老师之前跟我聊天的时候,也是操心的很。今天这部作品荣获二等奖,你老师应该会非常欣慰。”

    听黎英海说起自己的老师,周彦有些意动。

    老师平时很少会跟他说这些,让他不要不务正业这话在他本科还没毕业的时候老师说过,但是后来他名气越来越大,就没有再说过了。

    其实周彦也明白,在老师他们眼中,他写的那些新世纪、流行,最多只能算是闲暇时候的消遣,想要在音乐上登堂入室,还是要再深入研究,多创作一些大作品来。

    但是周彦一直认为,传统音乐圈子太小了,力量不够。

    他的那些师兄,谭盾、瞿晓松等人,哪个不是惊才绝艳,而且还在国外闯出了名声,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被限定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无法为现阶段的中国大众带来信心。

    谭盾他们写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普通人又听说过多少?

    反倒是那些圈内人看不上的小品、新世纪,能够让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

    虽然周彦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面对黎英海的叮嘱,他还是点了点头,应道,“我明白,黎老师。”

    黎英海笑了笑,抓着周彦的胳膊,“走,机会难得,我们几个一起合个影。”

    虽然黎英海的力气不大,但是他抓着周彦,周彦是一点都不敢动,生怕自己一挣扎,把老先生拽出个好歹来,所以只能被他抓着其他三人中间走。

    其他三人很自觉地为黎英海留出中间的位置,他直接把周彦拽到了中间。

    周彦被吓了一跳,连忙说道,“黎老师,我站旁边就行了。”

    开玩笑嘛,他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跟一群前辈合照,跑到c位站着,那也太不像话了。

    黎英海佯怒道,“怎么,你小子还嫌弃我们几个老家伙啊?”

    周彦忙辩解,“我不是……”

    “不是就来这里站着,你好好看看我们几个的情况,就知道应该是你来站中间。”

    罗中容笑呵呵地说道,“是啊,周彦,你年轻,个子又最高,站中间,我们四个站两侧,这样也对称。”

    “今天我们几个也蹭一蹭你这个年轻人的活力。”

    周彦还要再说什么,罗中容也上来抓住周彦的胳膊,他跟黎英海两人几乎是把周彦给卡在了中间。

    两个先生老胳膊老腿的,周彦要是想挣脱,膀子一甩,再来十个他们这样的也抓不住,但问题是他也不能乱动。

    既然无法反抗,他只能乖乖承受。

    站在四个前辈中间,周彦人都麻了。

    这要是在二三十年后,当天晚上他抢c位的新闻可能就要上头条。

    朱践耳笑呵呵地说道,“周彦,合照了,笑一笑。”

    周彦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这笑容不说比哭还难看,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终于合照结束,两个老先生松开周彦的胳膊,他如蒙大赦,连忙对几位弯了弯腰,转身走下了舞台。

    罗中容在后面笑呵呵地说:“年轻人就是腿脚好啊。”

    “那是,这小子穿着衣服感觉挺瘦的,但是抓着他胳膊,才知道他真够壮实的。”

    “走吧,我们也下去。”

    ……

    二等奖颁完了之后,主持人拿着话筒走到前面,说道,“接下来,请欣赏周彦《第三交响曲》。”

    后面交响乐团已经准备好了,主持人话音刚落,后面灯光亮起,指挥就给了个起拍的手势。

    跟其他大部分获奖曲目不同,这是《许三观》的第一次公开演出,台下的观众们都挺期待的,毕竟是二等奖作品。

    关键现在周彦的热度太高了,很多人都想看看,周彦的水平到底如何。

    行内人想看看周彦新曲子的水平如何,而行外人完全是因为周彦的名气,对这首新作品感兴趣。

    这首曲子也只演奏了其中的选段,不过从这几分钟的选段中还是能够看出很多东西。

    听到中间的时候,黄文灿就忍不住看了眼旁边的周彦。

    周彦的这部《第三交响曲》,在复调技法的应用上十分让人惊艳。

    声部交织复杂而且精巧,多声部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线条跟节奏型,织体非常丰富。

    上下声部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音乐对话,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不同的声音同时出现,在说着不同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又都在一个大故事里面,没有脱离主线。

    而之所以会如此和谐,跟声部之间的严谨对位离不开。

    旋律方面,这部作品的旋律优美流畅……可能更主要的还是流畅。

    相较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这部《第三交响曲》的旋律没有夸张的情感起伏,更像是潺潺的流水,平稳,流畅。

    单独看某个段落的旋律,感受不到什么,甚至有种平平无奇的感觉,但是整体看起来,却能品味出一些特别的东西来。

    这种整体的旋律感,主要是多声部交织时所呈现的。

    在和声的编写上,周彦做了不少半音行进,并且将和声跟复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很自然的,黄文灿就想到了巴赫。

    难道说,周彦是巴赫的信徒么?

    不过听到后半段的时候,黄文灿感觉,周彦对巴赫只是在技术上进行了一点致敬,而在内容呈现上却完全不同,比如他竟然从中听到了一些中国民间的曲调。

    黄文灿想起来刚才黎英海说的话。

    黎老师说的中西结合,不就是周彦的这种么?

    说起来,周彦真是敢写,直接把人家的骨架子拿过来,自己填上血肉,穿上衣服,这样一来,别人看到的,就是他要呈现的东西。

    这些年,圈内的作曲人,一部分想着搞创新,搞实验,搞先锋,一部分又想着发展民族,发展传统,还有一部分人,则想着搞融合。

    周彦应该是第三类人,只不过之前黄文灿没见过胆子这么大的。

    说周彦胆子大,不是说他用了一些之前没人用过的东西,恰恰相反,周彦用的都是之前已经用过的东西。

    很多人不愿意这样做,是怕被人说作品没有自己的东西。

    但是周彦今天做出来的东西,还是能看出来其创作上的独特之处。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周彦在创作的时候,十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