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无怪新科进士们看不上书院。
一方面,书院是去年秋冬时节才办起来的,即便书院里都是无双或者神君那样的天才,这么短的时间,能学会多少东西?
另一方面,据说书院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女孩。
不说什么女人都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偏见了,论客观原因,世人教育女孩完全没有教育男孩上心,要是男孩那还能出门看看官吏都是怎么办事的、村长都是怎么说话的,女孩能干啥啊,在原生家庭最多也就是个干干农活做做家务的水平,她们能提出来什么样的问题?
并且真不是新科进士们自负,都到了殿试的阶段,他们自然是要把自己的平生所学用上的,原定给陛下看现在只能给娘娘看的文章自然是能怎么显摆怎么显摆,要多有文化就多有文化。
就这种文章,给读了三五年私塾的童子看,别说让他们提问题了,就是给他们讲里面都用了什么典故,都有多少圣人之言,都要花上好几天功夫,还提问题?
但他们看到的,就……
主战,不谈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大道理,只问你打到北戎需要多少兵将,训练这些兵将要花费多少银钱,训练出一支骑兵再杀到北戎需要多少补给,运送这些补给需要多少民夫,这会多大程度上耽误国内百姓种地,又如何缓和这种国家要用人但老百姓也要生活的矛盾?
主和,也不谈什么以德服人的天朝上国自然能如何如何的场面话,只问你北戎那么个除了牛羊啥也不产的地界儿肯定是要和中原贸易的,那怎么和北戎谈这个两国友好贸易条例,后续怎么管理从中原到北戎的商队(主要是如何收税),又如何保证收税的人不会中饱私囊?
要知道,北戎大多数时候和中原开战,打的都是“抢不到足够的资源就死一批人,反正只要能缓和生存压力干啥都行”的主意,倘若商人遭受了过分的官吏盘剥,不得不把压力转移到消费端——也就是北戎那些游牧百姓身上,北戎百姓要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再次战争几乎是必然的。
这些都是新科进士们在备考科举时从来不会去想的事情。
可现在,这些问题就直接被摆在了他们面前。
倘若是家中的姐妹问出了这个话题,新科进士们一句“你懂什么”就能把事情糊弄过去。
若是他们此时是一方县令,需要征粮也好,需要民夫也罢,下面的胥吏对他们提出这些问题,他们也只需要用“上头的命令本官有什么办法,完不成你们提头来见”来硬压就是,管它完得成完不成。
反正只要完成了上面的要求,拿个不错的评语,过个几年自己便能升迁,又何必在乎一地百姓死活,只要从县令的位置熬上来,无论是到朝廷中枢还是在地方做知府知州,反正欺压下面的县令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就是了。
可是,当把这些问题放到他们眼前的是能决天下事的君主,那么“你懂什么!”和“本官不管,反正本官要看到结果”,就不适用了起来,这会儿再看向上首笑吟吟的皇后,新科进士们汗都出来了。
“诸位再想一想吧。”徐影却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的迷茫和无知一样,淡定地笑着,“不算考试,但诸位都写个东西上来,本宫也看看各位的真本事,好定一定各位的官位。”
定官位。
这可是要命的事情。
新科进士们一个个都已经从暗搓搓出汗变成了脸色发白了,实在是书生们早就习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陡然要开眼看世界去处理实际问题,总是怯的。
徐影吩咐完了就走了,给他们一个自己好好思考的时间,而新科进士们也只能老老实实行礼恭送。
但当徐影走到门口时,便有试图讲道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科进士大着胆子开口:“娘娘,我等十年寒窗苦读,是读的圣贤书,是为的平天下。娘娘却以此等只有微末小吏要琢磨的微末小事来考校我等,难道公平么?”
“哦?”徐影回眸,淡淡道,“那照你说,做一方县令,应该是个怎么当法?”
“自然是先理清县中情势,譬如县中着族大姓的情况,譬如县衙内师爷胥吏的能力之所在。”那进士还是有点东西的,至少说套话很有些本事,“对师爷胥吏知人善用,对着族大姓施以教化,以着族大姓在暗处的影响,以胥吏捕快在明处的动作,来维持一县的运转啊。”
徐影点头,又问:“若有两个小吏,都能足额收税,能征辟民夫,县尊的一切政令在他们那里都能执行。
但一人是靠的联结豪族,欺压百姓,逼迫平民卖儿鬻女,无论死活总之要完成县尊之令;
一人是靠的体恤孤苦,压制豪族,有事先由豪族出人出力,尽量让平民百姓都不至活得过分艰难,于你看来,孰高孰低?若是只能养一个吏,你选哪一个?”
这个问题,对于这世上绝大多数县令来说,当然是老子不在乎——只要你能完成任务让本官对上峰有个交代,管你是怎么完成的呢?
但你对当政者这么说试试?
于是揣测着皇后的心意,主要是她一直不太看得上世家豪族的角度,那开口抬杠的新科进士咬咬牙道:“为官者还需以民为本,自然是后者。”
徐影笑了笑:“你这话敢对诸世家豪族这么说么?在许多世家子都在朝为官,保不齐哪位亲戚就能决定你前程的情形下。”
你若敢说,你猜今天你的回答会不会被传扬天下,今后所有人都能监督你?
开口抬杠的新科进士一噎。
“如果你要反口。”徐影笑道,“那你这话敢对平民百姓这么说么?”
那新科进士:“……”
徐影轻叹:“欺压豪族,便极有可能影响自身前程。欺压百姓,固然有一时得了好的考评将来升官比较快的好处,但要是百姓在你为县令时酿出民变,那就不要说是前程了,命都可能保不住。
当然,本宫亦知你们都是聪明人,怕是已经有人在心里反驳,其实可以连着都不选,真做了县令到了地方,就一心一意鼓励农桑,开荒种地,挖渠灌田,只要百姓手中有钱有粮,很多矛盾便会迎刃而解。
这固然是很聪明的操作,但百姓有钱有粮了,不再售卖田地,不再卖儿卖女,豪门世族的良田千顷哪里会有,奴婢成群又从哪里来,长久之下让世家如何支持一地县尊的政令?这难道不会滋生新的矛盾么?到这种时候,诸位还能放心地端坐县衙,事情都交给下头小吏去干么?
诸位两榜进士,眼高于顶,或许看不上所谓的微末小吏,可他们上要应付县尊,下要面对百姓,既不能让平民百姓活不下去,也不能让世家大族一点好处也没有于是狗急跳墙,日日在刀尖上行走,诸位真的能觉得,这份本事不值得诸位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