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1章 娘娘能不能给小白脸一个机会

    就……就是说……

    如果一个君王一边能主理政事让整个国家欣欣向荣;一边在国家的国都外面都围了几十万大军的时候能站在城头上亲自指挥作战还打赢了;完了还尊重读书人和新生力量,即便国难当头,她还能稳稳当当地安排春闱。

    而她唯一值得诟病的点是她是个女人。

    那么,“女人”这一点真的值得大家费尽心思去对抗她吗?

    尤其是在皇帝生死不明,太子年纪尚小的现在,既然女主当政已成必然,再奋起抵抗……即便抵抗赢了,皇后退入后宫了,然后呢?

    是皇帝陛下能立刻归来重掌朝政,还是太子能火速长大亲自当政?

    那还抵抗个什么劲儿啊!

    不哄着点皇后娘娘让她好好守护大魏,难道哪位臣工这个时候能站出来做权臣来掌管社稷?

    要是顺风顺水如曹丕或司马懿那般能行得了废立之事,做这个权臣尚还有点搞头,可你也不看看皇后是什么政治手腕,太子殿下有没有昏庸的前兆,有你行曹丕司马懿之事的机会么?

    别回头做了霍光,自己平安入土,可宣帝一上位就把霍家一整个都噶了!

    帝国新生代的文人们,都默默打起了心头的小算盘,至于说那曾经想在考卷上阴阳皇后的心思……心思只是心思,只要我没有真在考卷上写,就可以权当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政治其实是冰山。

    露在表面上的永远只是浅浅的一个角落,真正的庞然大物潜藏在平静的水面之下,不引人注目地悄悄变化着。

    而因着徐影先前那一堆让春闱更公平的政策,礼部在阅卷上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效率。

    别问,问就是当礼部官员们不再需要斟酌关系而纯看文章,改卷就是很快啊。

    殿试安排得也很快,快到礼部的甘尚书都有点赶不上趟,诚恳地建议徐影,说娘娘其实咱们不用这么着急呀?

    徐影的理由则是举子们进京花费本就不小,早点把殿试安排了,该授官的授官,该还乡的还乡,能少花多少钱算多少。

    甘尚书还愣了一下,想说娘娘你怕不是不懂读书人,所谓穷秀才富举人,能来参加春闱的至少也是个举人,又不缺钱你操心什么。

    但噎住了。

    甘尚书突然想起,新朝初立,楚英是万事懵懂,事情不到眼前都不会想起来处理,他既然没有表态,前朝对进士举人秀才的各类优待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是直到徐影开始当政,才大幅地砍掉了进士举人名下土地不纳税的数额。

    这也是吸取前朝经验了——前朝是过分给读书人脸了,一个举人名下可以有二百亩地不纳税,进士则是近千亩,真正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于是后期国库也是真正地干净得可以饿死老鼠,当一个国家都没钱了,自然是日渐衰败的。

    这么一砍,只是免了自己劳役的秀才自然还是穷的,即便考上了举人也不过是能保一个三口之家温饱,进士则是在保五口之家小康的基础上,有能蓄养得起三五奴婢的钱财而已。

    并且前朝给士绅的福利是不经过朝廷的,操作模式是士绅一取得功名,自会有受不了苛捐杂税的农户将土地人口“投献”于士绅名下,从此那土地上的出产自然有士绅的一份,人口更是听凭士绅驱使。

    但徐影改成了一切土地该纳税纳税,税款都收归国库,即便是进士举人家的土地亦如此,而给进士举人的优待则由当地官府造册后再由国库造册,定额发放。

    谁发钱,自然谁有地位——前朝的士绅们能从投献到自己名下的土地和人口上得到多少利益纯纯各凭本事,虽然知道这权力的来源是国家政策,但对帝国总是少了两分感恩。

    但当钱物粮米无一不依靠帝国能正常运转方才能拿到,你猜举人进士会不会挖空了心思去维护帝国的统治?

    配套的,徐影还给了举人进士们监督当地政权运转的权力——自古皇权不下县,每个县城都有自己的运转逻辑,常有当地游徙啬夫欺压百姓的事,而年轻的文人多半热血难凉,给他们一个打抱不平把事往上捅的机会,也能让当地的各种“村霸”们收敛一些。

    徐影那一套操作说起来话就长了,总之,在如今的体系下,进京赶考的举人们还真没有前朝那么富裕,徐影想的让他们赶紧考了赶紧走这个思路是没错的。

    “娘娘圣明。”甘尚书最终只能点头,“却不知娘娘是预备亲自主持殿试,还是由太子殿下来主持?”

    徐影淡淡道:“太子年纪尚小。”

    甘尚书眉目微凝,但终究是没有就此事纠缠,只说:“那臣就下去准备了。”

    题目就不用问了,殿试上娘娘会出的。

    青年举子们其实也很意外殿试竟然这么快,但也都欣然接受了这个设定,并且忘性极大(非常有眼力见)的非但没有提是徐影一纸政令卡掉了那一人中举全族小康的优待政策,还夸赞起了皇后娘娘懂得怜惜物力。

    说起来……这样砍举人进士的待遇,竟然没有影响读书人考科举的热情么?

    没有。

    因为举人进士的待遇虽然不高,但官员的待遇高啊——新政策是中了进士收益不大,但一旦授官收益就大了呀,即便只是简单的做了知县,待遇就直线上去了。上升通道这种事情,只要你有条路在这里,就从来不怕卷王们躺平。

    中了会试的贡士们都热火朝天地准备起了殿试。

    但殿试是最不需要准备的——以本朝的科举模式,乡试看的是学识基础,考的是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会试是看的行政能力,会考策论,考判案,考政令写作,到了殿试,就是纯纯看缘分了。

    当权者喜欢诗书礼乐,让贡士们当场诗词歌赋一下的有,当权者喜欢实干兴邦,让贡士们写一写怎么搞乡村振兴的也有,甚至当权者喜欢炼丹修仙,那就劳驾贡士们琢磨一下华丽丽的青词应该怎么写了。

    新科贡士们倒是都有共识,皇后娘娘肯定是偏实干派,光看她的用人导向和最近做的那些事就可以判断了。

    至于说皇后娘娘会考什么……

    猜什么的都有。

    什么她办书院却不让书院的学子考科举,到底什么用意;什么陛下如今下落不明,北戎狼王仓皇败退,娘娘会不会琢磨对北戎用兵于是问军策;什么女主当政如牝鸡司晨,娘娘会不会干脆点让大家论一论男女之分到底是什么……

    于是也索性不准备了,把自己打扮得好看点,没准娘娘一个女人,能在看到俊秀少年的时候,给小白脸一个机会。

    总之,各显神通。

    徐影也不试图去理会这各种各样的心思,径直按照她的想法定的试题——

    北戎狼王狼狈归王庭,试问狼王倘若向大魏求和,大魏应是不应。

    时政得不能再时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