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四章 看来父死子笑不只是大唐特产

    赵匡胤的声音带着怒气,在李清提供的特效加持之下,连山脚下都回荡着他的声音。

    皇帝之怒,响彻群山!

    也不由得他不生气,这赵恒实在是太拟人了,心里一点B数儿都没有。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行为了,必须要出重拳!

    听到这道声音,在场的人不由得都下意识嘬紧后方。

    无他,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这毕竟是在泰山之上,还发生在神圣的封禅大典之中,不由得不让人遐想。

    尤其是刚刚还发生了太祖皇帝的牌位架着太宗皇帝牌位灵车暴打当今皇帝的西洋景,这无疑更强化了群臣的遐思。

    莫非……真的是太祖皇帝显灵了?

    尤其是在看到赵光义的牌位驾着驴车,驮着太祖皇帝牌位的时候,这更让他们强化了这种想法。

    毕竟太宗皇帝赵光义……赵炅的即位可以说是不清不楚。无论他到底是不是顺位继承,金匮之盟是真是假,也洗不脱赵匡胤驾崩的当天晚上赵光义瓜田李下的嫌疑。

    就好比是一坨黄泥巴掉进了赵光义的裤裆里面,不是屎也是屎了。

    后世十分著名的“烛影斧声”事件,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市场……不对,应该说还没有编写出来。

    所谓的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匡胤就莫名其妙地暴毙了,晋王赵光义也顺理成章地即位。

    而这个烛影斧声事件,第一次出现在记载之中,还是宋神宗赵顼的熙宁年间文莹编写的《续湘山野录》。

    太祖时期的事儿,一直没有具体而靠谱的记载。突然间在一百年后的某一天,有人绘声绘色地编了一段故事,其中的可信程度……大概相当于明朝嘉靖年间成书的《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洪武时期的朱棣生母不是马皇后一样玄学。

    当然了,有人听风就是雨……

    但实际上正史中记载,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

    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即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总体来说,和朱棣生母案相比,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不利于赵光义。

    赵恒当然也知道自己爹即位不是很合乎正常逻辑,现在听到晴空中一声霹雳暴喝,吓得三魂掉了一半儿。

    在他惊恐的目光之中,一张熟悉到无比的脸庞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是他的好父皇,赵光义。

    赵光义一脸灰败,身上还套着拉车的套,身后拉着一辆驴车,驴车上坐着一位黑脸汉子,一看就是常年带兵的手子。

    “先……先帝?”王旦惊奇地呼道,不过倒是对于赵光义的驴车没什么惊讶。

    他也不傻,知道能够如此对待赵光义的,肯定是赵匡胤。

    想当初先帝驾着驴车,一路小跑逮虾户于高粱河,天下震动。这对于他的兄长,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来说,定然是莫大的耻辱。

    朕他妈好一条汉子,怎么有你这个窝囊废弟弟?

    这样去代入赵匡胤思考,王旦还觉得这驴车挺适合先帝的。

    “父皇?”赵恒惊悚地看着垂头丧脑的赵光义,从尾椎骨凉到了天灵盖。

    作为赵光义的儿子,他当然知道自己爹即位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要不然,他爹也不会天天琢磨封禅的事儿。

    一来是为了宣扬大宋国力,二来是为了显示正统,最重要的在于,赵光义想要借着封禅来标榜自己的合法性。

    众所周知,越缺什么,就越喜欢炫耀什么,就像是群里某些网友天天吹嘘自己多么多么大一样。

    而赵光义身后拉着的那个人,赵恒当然认识。

    赵恒生于开宝元年,记事的时候赵匡胤可还没死呢。

    再说赵匡胤长得比较有特点,老赵家就这么一个大黑胖子,赵恒当然认得他。

    赵光义抬头看了一眼赵恒,左右看看四周的环境,张张嘴,什么都没说出来。

    这要是放在没见过赵匡胤以前,赵光义得暴跳如雷,顺便伸出手给赵恒扇几个大嘴巴子。

    娘的,你老子我都没封禅呢,你小子竟然封禅了?

    其实赵恒的关系和赵光义并不是很密切,但这锅不在赵恒,而在赵光义。

    赵光义的疑心病很重,或许是因为自己即位不是很正常,所以连带着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是很相信。

    至道元年八月十八日,赵恒被册立为皇太子,自赵元侃改名赵恒,兼判开封府事。自唐中叶至五代以来,就很少有册立皇太子的皇帝,因此赵光义立太子被视为一大盛事。

    赵恒被立为太子后参拜太庙回宫途中,开封民众欢呼雀跃,甚至有人称他为“少年天子”(一说“真社稷之主也”)。赵光义从李皇后处听说此事后,觉得“百姓但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

    但身为太子的父亲,当朝的皇帝,气肯定不能撒在赵恒的身上,毕竟赵恒刚被立为太子就挨一顿训,明显是他这个皇帝心眼子小。

    为此赵光义只能迁怒于寇准,但经过寇准的一番解释,他才就坡下驴地消气。

    赵恒做了太子以后,事事谨慎小心,少有引人注意的表现。但至道二年的开封灾情减税事件颇使赵恒受到惊吓。

    当时,开封府所属十七县都因旱灾被减免需缴纳的税。有人上奏太宗,诬蔑开封府夸大灾情,有意收买人心。赵光义对此事十分重视,马上下令调查此事。最后调查此事的官员回来都称灾情属实,赵恒由此得以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

    这要是让赵光义抓住问题,赵恒别说是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了,就他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大问题。

    赵光义这老小子,连赵廷美都能说弄死就弄死,赵匡胤是不是他弄死的也存疑,弄死个儿子那不是太正常了?

    论起来啊,他才是杀哥宰弟且为乐的狠人啊。

    而赵恒的即位也不是很顺利,由于赵光义的猜忌,给了宵小以可乘之机。当赵光义病危时,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文士潘阆谋立楚王赵元佐为帝,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们想要拥立燕王赵德昭次子赵惟吉。李皇后也有此倾向但动摇不定,命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入宫,商议对策。

    吕端察觉到不寻常的信息,先是偷偷在笏板上写了“大渐”二个字,派亲随催促赵恒进宫,然后将王继恩软禁于诏书阁。自己则入宫与李皇后进行了一番论争,迫使其同意立赵恒为帝。

    但吕端并不完全放心,因而在“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时,他却“平立殿下不拜”,请求卷帘,自己升殿审视,确认是赵恒后,方才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由于吕端的措施恰当,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宫廷变故。

    正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这个吕端。

    或许是因为赵光义常年猜忌他,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缘故,赵恒即位的第一件事是处理王继恩等网图宫廷政变的投机者,第二件事便是追认被赵光义迫害的四叔赵廷美的秦王爵位,并且在不久之后按照较高规格将其改葬,给赵廷美的二个儿子加官进爵,在事实上抹去了赵光义加在赵廷美头上的罪名。

    要说赵廷美也挺倒霉,不说他被迫害吧,光说他这个名字……最开始,他和赵光义一起都是一个“匡”字,分别是赵匡义和赵匡美。等到赵匡胤即位以后,二人为了避讳,所以改成了赵光义和赵光美。后来赵光义即位,赵光美再次因为避讳,将名字改成了赵廷美。

    这名字,快赶上武则天换年号勤快了。

    好歹人家武则天换年号是为了发个朋友圈,完全出于自愿。可赵廷美,完全就属于被自愿了。

    但事实证明,无论他自愿不自愿,赵光义的第一目标都是他。无他,毕竟赵光义拿出的所谓《金匮之盟》记载,杜太后临死之前和赵匡胤约定“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果不除掉赵廷美,那他赵光义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在整个大宋,赵光义心眼子小,可谓是人尽皆知。

    有个笑话说得很好,说是雍熙年间,一个男子在汴梁城墙根儿大骂:“当今圣上心眼子真小!”

    于是他被判处二十二年的监禁,原因有两条。

    二年是因为侮辱了当今圣上,

    二十年是因为泄露了大宋的最高机密。

    所以说在大宋可不能随便乱讲笑话,今天笑话讲得好,明天朴刀吃到饱。

    正是因为赵光义的小心眼猜忌心,赵恒对他也说不上多么亲近。

    现在看到赵光义凄惨地被当做驴子套在车前,伱别说,你还真别说,赵恒的心里竟然有一种扭曲的快感。

    这种心态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古以来还没听说过废太子能落什么好下场的呢。远了不说,就说李承乾吧,他废太子后几个月就死在流放地了。每次午夜梦回,赵恒都会梦到因为至道二年灾情减税事件受到赵光义的猜忌,而被废黜太子之位,吓得从梦中惊醒。

    都给孩子整出心理阴影来了。

    “皇……皇伯父?”赵恒毛着胆子,连扭带爬地爬到了驴车的侧面,抬起脸眯缝着肿胀的眼睛,讨好地问道:“您没死啊?”

    “朕就算死了,也得让你气活过来!”赵匡胤怒气冲冲地一甩马鞭。

    赵恒被吓得一个激灵,他下意识地伸手挡在面前。

    破风声响起,随后是啪地一声响,紧接着响起一声惨叫。

    赵恒下意识地跟着叫了一声,却发现身上不疼。

    “嚎恁娘,靠恁娘的。”赵匡胤怒气冲冲地看着赵恒:“恁个信球,朕又没打恁,恁嚎恁娘个批?”

    骂完赵恒,赵匡胤又扬起鞭子狠狠抽下。

    赵恒这才发现,赵匡胤抽的是赵光义。

    嗨,抽的不是我,那没事了。

    我父皇他皮糙肉厚,多抽两下不打紧。

    这父死子笑,也不是大唐的特产,放在大宋,也是合乎实际的。

    在赵恒说出“皇伯父”的时候,群臣就已经确认了面前这黑胖子的身份。

    倒是也有老臣认出了赵匡胤,但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他们可没法越过当今皇帝赵恒,来确认赵匡胤的身份。

    不要命辣?这可是僭越啊!万一人家皇帝不愿意相认,等到回去之后,被穿小鞋的不还是自己?

    能当官的,可都是人精,心里小九九多着呢。

    正也是如此,群臣立刻跪下大礼参拜:“臣等参见太祖皇帝!太祖皇帝圣安!”

    在参拜完太祖皇帝后,又开始参拜太宗皇帝。

    “臣等参拜太宗皇……”

    这话还没说完,就被赵匡胤给打断了。

    “都起来吧!”赵匡胤不耐烦地说道。

    老赵毕竟是开国皇帝,言语之间,威严满满。再加上他的身份要比太宗高,所以群臣面面相觑之下,也停下了和太宗皇帝问好的话语。

    随后,群臣的八卦之魂开始熊熊燃烧。

    赵普这个时候已经死了,而当年给赵光义通风报信的王继恩也被贬出京,早在几年前也噶在贬所。知道当年密辛的人,如今都已经过世,所以太宗皇帝到底是怎么即位的,也就成了大宋的未解之谜。

    现在就期盼太祖皇帝出一期走近科学,来拨开当年迷雾了。

    看太祖皇帝对待太宗皇帝的态度,应该里面多少是有点猫腻。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