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8章 二爷去哪儿了?

    一人吓退千军万马,想想的确很带感。

    其实是有前提的。

    桥都拆了,为什么还要喊一嗓子呢?

    说明没了桥,敌军应该还可以牵马泅水或者跨马渡水而过。

    所以三爷才需要喊那一嗓子。

    岸上有人等着截杀你们呢!

    你下马渡水过来了,劳资居高临下一矛就能攮死你。

    其实他人少,曹兵人多。

    如果曹军亡命冲过来,死上一些也是能冲上岸的。

    但三爷这一嗓子,玩儿的是心理战。

    强行提醒对方自己的存在和威胁。

    在并不具备一夫当关条件的情况下,硬生生制造了一种万夫莫开的错觉。

    以至于曹军皆无敢近者,下意识就觉得应该绕路泅渡,从而争取到了撤退的时间。

    很多人并不明白三爷这一嗓子的奥妙。

    所以才有人强行解释关二爷在曹营的时候整天吹三爷如何猛如何比他厉害。

    他们觉得一定要这样威名远播,一个莽夫的一声怒吼才能吓到上千人皆无敢近者。

    一来三爷和二爷跟着备崽儿一起投过曹,他猛不猛用不着二爷吹,人家都见过活人。

    二来呢,就算二爷吹,你觉得底下的大头兵曹营的低级将领有可能都亲耳听过二爷吹的牛掰么?

    那就是属于自己都不信,所以才非要编造理由强行解释。

    三爷:聪明勇敢有力气,真不用~帮我吹牛逼!

    经此一役,备崽儿元气大伤。

    江陵也去不了了,因为阿瞒已经先过去了。

    但他还是没打算执行隆中对。

    这么说前提是隆中对不是后来伪作的。

    当然也可能备崽儿对占据荆州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

    有史书为证。

    《江表传》记载,在经历长坂坡之败之后,被二谋那边派过来打探荆州这边消息的鲁肃,找到了备崽儿。

    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

    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讬乎?”

    交州地处偏僻,近乎化外之地。

    苍梧郡处于交州最北端,接壤荆楚,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广东肇庆、广西梧州一带。

    被时人形容为“偏在远郡”,可想而知交州的荒僻险远。

    也侧面反映出当时交州的人力、物力无法承担起“霸业可成”的重任。

    去了你就只能变小卡拉米。

    备崽儿的这段黑历史,被鲁肃讥笑为“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

    这同样也是刘表能“结好孙权”与“跨有荆益”,而备崽儿无法做到的原因。

    刘表刘景升是江东承认的荆州之主,同等重量级的对手,人家势力成型比他们江东早多了。

    虽然有仇,但刘表病重的时候二谋已经逮着机会嘎掉了阴死他爹的黄祖。

    这一障碍一消除,在阿瞒势大的威胁下,双方存在携手的可能。

    即使你荆州又打下益州,那也是你有本事,只要刘表不找事儿,江东应该也不会轻易动粗。

    可你备崽儿呢?

    那特么是劳资为抵挡阿瞒刺激着扶植起来的一股势力。

    你特么不乖乖给劳资当好马前卒,挨最毒的打捡最少的便宜也就罢了。

    居然想跨拥荆益,占据长江上游,实力反超劳资并压劳资一头?

    只要任由备崽儿跨拥荆益,东吴的上游安全不复存在。

    按照备崽儿令人心惊的扩张速度,他也就从居于下风需要扶持的东吴盟友,迅速转变为一个比阿瞒更为危险的对手。

    毕竟相对于打阿瞒,你更可能挑容易的出手,先吞并了劳资消除后顾之忧。

    你说你没这意思,那也只是你说,万一你什么时候有这想法了呢?

    换你你能接受得了么?

    所以备崽儿一据益州东吴就翻脸。

    关键在于备崽儿据荆州是得了江东帮忙,所以江东实际视备崽儿为附庸。

    你说你早篡夺了刘表不没这事儿了么?

    但从刘琮的反应和傅巽的发言看,人家一直也防着备崽儿。

    鲁肃的到来,也变相提前实现了《隆中对》中结好江东的战略构想。

    下来就是怎么赶跑阿瞒据荆州了。

    这块儿主力不可能是备崽儿这仨瓜俩枣,只能靠江东。

    这里头二爷一直没露面,有没有人好奇二爷跑哪儿去了。

    后头二爷就带着水军出现了。

    所以大家可能觉得,哦二爷一直为水军首领,没在樊城啊。

    其实不是,备崽儿手下根本没水兵。

    一直到屯驻樊城之后,樊城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与襄阳互为唇齿,而且有汉水阻隔。

    为进退计备崽儿才有了个别江上巡弋的船只和少量船步兵。

    备崽儿此时寄寓刘表,刘表也不可能允许备崽儿拥有水军来威胁自己。

    我要你帮我抵挡阿瞒的。

    阿瞒又不会从水上打过来,你特么组建水军是想干啥?

    实际上,从收到刘琮投降的消息之后,二爷就坐着小船被派出去煽动襄阳水军了。

    刘表与曹操、孙权为敌,在军事上以长江、汉水为依托,战略上坐守自保。

    故其军事力量大多是水军。

    二爷的首要目标,当然是令水军将领不满刘琮不战而降,直接煽动内乱拿下襄阳。

    备崽儿过江之后带着走陆路的哥们儿在城下喊刘琮,其实是在为二爷打助攻。

    但刘琮没上当,没给备崽儿施展嘴炮的机会。

    投降阿瞒是荆州豪强的共同意见,他们对荆州兵马影响力又甚大,二爷没达成首要目标。

    备崽儿不是不忍心对刘琮下手,是没明着下手。

    因为明着下手他没机会。

    一招不成,那就只能第二招了。

    一方面备崽儿作为篡逆老手,从来没有放弃过暗中对刘表麾下中低层将领的拉拢。

    以他那恐怖的魅魔光环,有不少人已经暗中投效于他了。

    这部分人和他们手下的部曲,二爷当然要带走。

    而第二方面,那不是还有个大公子刘琦么?

    刘琮投降了,二爷再以刘琦的名义喊叫说,不甘心就此归降阿瞒的,跟我去投大公子刘琦。

    实际是不是投刘琦的,骗走再说。

    也有心头不忿的跟他走。

    那会儿襄阳也乱着呢,就这样被他拉走了将近一万水军。

    驻守襄阳及附近地区的荆州水军,其士卒归降备崽儿史籍上并无专门记载。

    但从史籍显露的一些痕迹仍可考知当时的真实情况。

    其一,刘表原有水、步兵十万人。

    但刘琮降曹,曹操所得兵数明显减少。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

    同传裴注引《江表传》说明,水军落入曹操之手有七、八万之多。

    其二,据《三国志·蜀书》载,刘表、刘琮水、步军将领“以部曲随先主”或“率众归先主”者甚众。

    当时先后投归刘备的原刘表水、步军将领就有廖化、越累、吴班、陈式、傅彤、霍峻、魏延等数十人之多。

    你要说他们都是因为汉贼不两立,跟阿瞒有仇那未免也太高估当时中低层军官的觉悟。

    有觉悟的“忠义之士”比例要真这么高,东汉就不可能乱起来。

    基本要么就是不忿不战而降的以荆州为傲的家伙,要么就是备崽儿提前拉拢的。

    其三,二爷带走这一万多兵,他不光带走了兵,还很缺德的偷摸把船都开走了。

    剩下没走的水军无船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