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6章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

    这下子备崽儿再想篡夺也来不及了。

    因为阿瞒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琦刘琮哥儿俩没少挨骂。

    荒废父辈留下的基业,猪狗一样的东西。

    但其实呢,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孙权传》。

    裴松子注引《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阿瞒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不知道。

    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二谋那边的史官不要脸的借阿瞒的嘴巴,替自家主公脸上贴金。

    东吴那边史官一向没什么节操。

    所以前面根据这句话猜是二谋跟人合谋杀了大符,纯属不负责任的胡乱猜想。

    不过郭嘉早就知道有计划,陈登筹谋刺杀,孙策麾下肯定有内应是靠谱推测。

    最起码比孙小狸花大符策真死于人家门客报复靠谱。

    只是没有证据证明是二谋干的而已。

    你要抛开这句话从谁得利最大谁嫌疑最大来看,猜是二谋也没毛病。

    拿二谋跟刘景升俩儿子比,这种比较并不公平。

    二谋孙十万他哥把江东豪强几乎揍了一个遍。

    并且留下了淮泗流寓等一些子可以制衡江东本土豪强的势力,还留下了长江天堑。

    荆州是什么个情况?跟阿瞒的豫州就是麻辣隔壁,这边儿吃火锅那边都能闻着味儿。

    刘表刘景升上位就是孤身跑荆州来,依靠结好蔡瑁的蔡家和蒯越的蒯家,靠着人家支持才获得荆州这块地盘。

    他竭力扶植自己老家的兖州山阳郡士人,其实却并不成气候,根本不足以对抗本土豪强。

    刘琦刘琮兄弟俩在死了爹之后面对的局面,比袁家那兄弟仨派系内斗的情况都惨很多倍。

    人家内斗至少有斗的,如果儿子聪明点可以拉弱踩强各种安抚折腾稳住权位。

    刘景升这边,好么,本土豪强抱团儿。

    绍宝至少对冀州本土豪强还是能生杀予夺的。

    你让刘表杀蔡瑁试试?

    估计试试就逝世。

    给你脸你是荆州之主,不给你脸你就是个外地跑过来的流浪狗。

    荆州真实的情况根本不是蔡家攀附谄媚与讨好刘家,而是刘家求着蔡家帮忙他们维护统治。

    所以刘表要娶蔡瑁的妹妹当继室。

    又替儿子刘琮娶了老婆的侄女,竭力拉拢蔡家。

    除非刘表打压下去了蔡氏这个本土豪强在荆州的影响力,不然他只能传位给刘琮。

    刘表必定曾经有过这个想法。

    不然娶蔡氏女的,就是长得最像他并且他也最喜欢的长子刘琦。

    大概是想着通过传承,逐步淡化蔡氏在他的荆州政权中的影响力吧?

    刘琦如果继位,为了防范弟弟刘琮篡位,顺便打压一下弟弟的妻族蔡氏,这很合理。

    不会引起其他本土豪强的反弹。

    但要能传位给刘琦,刘表自己最起码得支棱起来到一定程度。

    从后来刘表开始亲近刘琮疏远刘琦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他没支棱起来,限制本土豪强的计划失败了。

    所以刘表根本不是听信继室后妻蔡氏的谗言疏远刘琦,他是用疏远来保全长子的性命。

    只要他有一点属意刘琦继位的迹象,蔡氏与本土豪强为了保证自己的影响力,大抵是不会介意协力除掉刘琦,确保刘琮上位。

    当时的荆州无论内部形势还是刘表个人的意愿,基本都只能是刘琮继位。

    即使刘表个人更希望长子刘琦继位,但既然无力挟制蔡氏,又让次子娶了蔡氏女,那他就没有选择。

    别以为到他这种地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玩儿郊祭天地的僭越之举他可以随便来。

    那是因为他若有称帝之志,蔡蒯等本土豪强作为元从之臣能获得更大利益。

    即使割据一地,手下将领大臣都是拥护二儿子的人,你还想传位大儿子,玄武门就是例子。

    史书里头记载蔡氏蔡瑁张允在刘表死之前作了很多妖,好像刘表只要改个主意,刘琦这个嫡长子真有可能继承似的。

    那多半是备崽儿和江东在为自己假借刘琦名义的行为粉饰。

    阿瞒一来刘琮就投降了,他想投降吗?

    他不想,在手下大臣将领都表态应该降曹的时候,刘琮仍想反抗。

    他跟大臣们说: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

    “现在(我只想)与你们大家一起据守荆州,守住我父亲的基业,等待天下大势的尘埃落定,这样真的不可以吗?”

    但你看看当时劝他的都是谁。

    蒯越、韩嵩、王粲及东曹掾傅巽。

    蒯越、韩嵩是荆州本土豪强,蔡瑁的意见应该跟他们相同。

    王粲是刘琮他爹的山阳老乡,他爹竭力想扶植却没能扶植起来的兖州流寓代表。

    傅巽跟刘琮说了什么不重要,别以为这事儿是能凭他的好口条决定的。

    就跟刘琮他爹再想传位给他哥刘琦,也得传位给他一样。

    他就算再想抵抗,他自己手底下也得有人愿意抵抗。

    靠谁?靠备崽儿?

    今天能赶跑阿瞒明天就能给他刘琮拿下。

    他还不如直接投了阿瞒能换个安稳富贵呢。

    这么个情况下,刘琮才选择投降。

    本土豪强独大,无力制衡,并且本土豪强不想打。

    那他只能替手下背锅,让这群手下后来各自功成名就背负贤名。

    事实证明,包括跟刘家捆绑最深的蔡家,投了阿瞒之后都比跟着刘表混得好。

    人家的判断也是没问题的。

    荆州刘家这种局势这种情况,你拿去跟你们江东孙家比,拉踩人家硬捧你家主公孙十万,还借阿瞒的口条去说。

    还能更不要脸点么?

    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刘琮投降他没通知备崽儿。

    备崽儿这个看家护院的还在摩拳擦掌准备跟阿瞒开干呢。

    他这会儿估计打得主意是力挽狂澜功高镇主,然后顺理成章拿下刘琮。

    没想到人家直接给他卖了。

    可怜的备崽儿身为打手到准备开干才知道,背后的主家降了。

    这会儿备崽儿早不在南阳新野屯驻了。

    前面说过刘表为防止他搞东搞西把他从南阳迁到樊城了,搁在自己眼皮下面看着。

    察觉情况不对备崽儿派人去问刘琮,刘琮这才派宋忠去跟备崽儿说。

    备崽儿还动过主意杀宋忠泄愤,但最后还是没杀。

    那还能干啥呢?跑呗。

    备崽儿赶紧跑。

    这里又说新野百姓忠心拥护备崽儿,自动自觉跟着他一起迁徙。

    说备崽儿胸怀仁义,舍不得抛下百姓,为了守护他们,退得缓慢,以至于被阿瞒的军队追上。

    有人拿徐州跟这个比,说徐州阿瞒怎么屠杀,当地百姓肯定得跟着备崽儿跑。

    其实这俩地儿没法儿比。

    徐州是抵抗之后攻下,阿瞒最开始就没想着占领,所以有泄愤的可能。

    荆州是投降的,这帮子百姓等于已经是阿瞒自己的财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