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6章 孟德游周庙(一)

    除了留下“凶淫、性行不纯”、“贪而不治”等等负面评语与叛主邀功的骂名,许攸许子远在史书上的存在,是一个纯粹的工具人。

    虽然孔融夸他是智计之士,但关于他智计唯二的记载,是向绍宝建议轻骑突袭许都和向阿瞒建议轻骑突袭乌巢。

    与其说是为了体现他的智谋,不如说是为了用他来直观衬托绍宝的昏庸无断与阿瞒虚心纳谏的英明果决。

    轻骑突袭许都的建议,就好像一场碾压局,劳资这边经济装备操作状态全面大优,踏踏实实推塔上高地就赢了。

    你特么突然来建议我们大龙逼团拖住,然后抽人单带偷家。

    这尼玛是弱势方试图翻盘的打法好吗?

    最后因为你的演员行为被对方奇迹团翻盘,却将败因归结为没有听你的烂主意所致。

    能因此被指认为智谋之士,就很谜。

    除此之外,许攸留下的记载多在于拿下邺城之后的各种恃功自傲,以至被阿瞒忍无可忍的以“恃旧不虔”的罪名所杀。

    结合被审配一通操作就上头,愤而投曹的表现,这就是个情商感人智商也堪忧并且污点还不少的所谓南阳“名士”。

    工具人未必会满足自己工具人的身份。

    所以破邺前后,为了证明自己并且争取地位,许攸还是有拼命在阿瞒面前求表现的。

    只是以他那堪忧的情智双商,很难给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贡献。

    这会儿,琢磨着阿瞒既然曾经专程跑去洛阳周庙祖庙的立庙仪式上观礼,许攸主意难免就打到邺城周庙上头了。

    带着阿瞒在邺城周庙走了一圈,许攸滔滔不绝的卖弄和吹嘘着自己当初在邺城周庙立庙中“力持此议”的种种操作。

    当初不吝是谁用来说服绍宝请立周庙于邺城的理由,都被他当做自己的见解,翻来覆去的说了一遍。

    阿瞒含笑听着,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心里头的那些不耐烦被他掩饰得很好。

    他烦许攸这傻嘀已经很久了。

    除了最开始投过来给出了绍宝大军粮草所在的信息之外,这傻嘀的草包本色早就暴露无疑了。

    偏巧还不知趣,老跟他装很熟。

    劳资真的有跟你很熟么?

    过去在洛阳也就是在绍宝府邸见过几面喝过几回酒而已。

    并且劳资是小弟反老大,干翻绍宝之后遮掩那段与绍宝的交情都来不及。

    你特么还整天把往事当资历抓出来卖弄显摆。

    阿瞒对许攸可以说早就动了杀心了,就缺一个借口。

    邺城初下,进城之后各种事务可谓千头万绪,他自己忙得脚不沾地。

    这傻嘀还非在这个时候凑热闹,非要带他来邺城周庙一趟。

    阿瞒本来是不想来的,可怎奈这傻嘀在破邺城之战中倒真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阿瞒不由疑惑,自己是不是看错人了?

    他于是决定暂时压抑下心头的厌恶,跟这傻嘀走一趟,再观察观察。

    却不料,你不能对傻嘀抱太大期望。

    不然更多的厌恶必定会伴随着更大的失望扑面而来。

    阿瞒努力在许攸的言语中剔除那些自夸之语,仔细考量着在自己治下地盘请立周庙的可能性。

    许攸傻嘀归许攸傻嘀,这主意未必不是个好主意。

    在击败绍宝之后,阿瞒的心思已经不单纯满足于为一方诸侯了。

    甚至并不满足于成为齐桓晋文那样的一方霸主。

    野心总是随着实力膨胀的。

    他这会儿在想,邺城一破,豫、兖、徐、冀他已经实际握在手中了。

    下一步掌握青、幽二州,不过是些扫尾工作,无甚难度。

    大汉天下十三州,他握在手里的已经接近一半。

    有小皇帝的司隶与并州阻隔,凉州他暂时接触不到。

    交州士燮软弱之辈,且其土甚远,攻伐不便。

    堪为对手的,也就是江东孙氏、荆州刘景升和益州刘璋这三家。

    不过未必需要动刀兵,按照小皇帝颁布的规则,太师的位置他现在可以谋一谋了。

    司并凉三州且不论,荆益为宗室之地亦可不说,从徐州往扬州那边探一探,自己也可以推举一个扬州牧。

    加上威胁下交州士燮,自己可得八州推举,稳过半数,太师的位置稳稳的。

    如此就算再征伐荆益扬,自己也能师出有名。

    按规矩来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就不妨按规矩来。

    可也不能完全照着小皇帝的规矩走。

    以小皇帝鼓励商贾实现公田那么玩儿肯定是不行的,自己治下会被搞乱。

    请立周庙倒是个不错的切入口。

    反正这玩意儿虚无缥缈的没啥实际控制力,又能显得自己对皇家恭敬对皇权尊崇。

    心中考量一番,他却有些疑惑。

    许攸为什么要跟自己建议请立周庙?

    以他的草包见识,应该是看不到这一层的。

    阿瞒本来就是个多疑的人,这一层他不看透,却是不肯拿定主意。

    所以他只是微笑不言的继续听许攸的夸夸其谈,随着许攸在周庙各处走动,且不吝于对各种牌位参拜。

    荀谌一言不发的跟随在一旁,持礼甚恭,宛如本就是一枚老实本分且称职的庙祝。

    裴绾装得更是不堪,做出畏畏缩缩的样子,在荀谌的背后当跟班。

    邺城周庙是个三进的结构,第一进有些供车马停歇及来人正冠洁面略作歇息的所在。

    瓷坊书坊正是在这一进,并且占地颇广。

    第二进才是各种圣人牌位与泥像的正殿,兼墙上书写有各种圣人事迹与主要观点的偏殿。

    第三进则是庙务人员的生活区。

    后院生活区当然是不必去的,第二进逛完也并不需要太多功夫。

    阿瞒很快就按照规矩自主殿到各偏殿都参拜了一番,信步又走回了第一进。

    他负手在身后,继续听着许攸的滔滔不绝,缓缓走向正门之处。

    这是准备离开了。

    就在将出门的刹那,他缓缓回了一下头。

    却正看见第一进院落中最显眼的两座建筑。

    “那两处是何等所在?”他突然指向那两栋建筑,问道。

    许攸心中有鬼,突然卡壳。

    荀谌只好上前一步答道:“此为周庙附属产业,书坊与瓷坊是也。”

    许攸也缓过来了,马上跟上:

    “且论这书坊,亦为请立周庙一大便利,圣人之言,尽付诸以文字……”

    他开始大谈特谈书坊作为免费图书馆的各种好处,什么让境内贫寒士子开拓眼界,有渠道有办法增长学问啊之类的。

    并且竭力想把阿瞒朝书坊那边带。

    阿瞒却并不动脚步,反而伸手止住他的言语,只笑着看荀谌:“敢问足下是……”

    荀谌深鞠一躬:“贱名不足挂齿,仅为奉圣人之一庙祝耳。”

    阿瞒心下已是雪亮:“周庙诸祭,刘孔孟荀颜。”

    “前闻子廉曾言,祝祭均已返京师祖庙,他麾下还曾拦阻,幸逢荀氏友若与子远有旧,方不至酿成大祸。”

    “莫非便是太傅长史荀文若之弟,昔年为袁本初说韩文节之荀友若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