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行瓷窑书局农田署,以及成为了司隶校尉部附属文官系统的监察署……
这些豪右子弟们觉得没有前途的新兴机构,迟早会变成大汉最有权势的府寺。
那时看见升迁到高位的昔日同科,不晓得他们会不会哭。
不会再有豪右子弟凭家世就能获得一飞冲天的机会。
再有能力你也给我一级一级的熬。
要不就去玩儿选举吧,那个有可能冒头得快。
荀彧还在小心翼翼遮掩他知道整体布局的事情。
虽然他觉得现在他应该有资格听闻了。
可是没有人跟他说,他只好装不知道。
或许是当局者迷,他并没有发现,其实朝政大部分大布局的政策,已经是他在提出和主导了。
他只以为那是一种考较。
在考较他不知全貌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出正确建议和决策。
荀彧也做出了一些并不符合他脑中蓝图的建议。
但他认为那只是对蓝图进行细节修改。
譬如他效仿农田署,提出了将瓷窑与书局分京窑和京局与常窑及常局的概念。
简而言之,就是跟农田署专门负责试验种田新技术一般,京窑京局不再负责生产,而专心搞技术研发。
各地书局瓷窑善于发现新技术的工匠,全部调配到京师,享受更高的待遇与爵赏。
但长期没有产出,也是会被下放到地方出任技术指导的。
并且地方瓷窑书局这些地方的技术指导,有被京师下放人员垄断的趋势。
他们知道新技术的可贵,每次发现一些新变化,都会总结其规律并向上汇报。
又因为京局京窑跟农田署性质相近,被合并成了一个专司技术创新的大部门,叫做求道司。
在普通技艺中求寻天地大道真理,听起来就很牛掰的样子。
毕岚负责这个部门,这个部门还有一支秘密机构是钻研军械的,由毕岚直接负责。
但这个机构的研发和生产就是一体的了,否则生产部门放在哪里都不放心。
粮行、皇商行会并瓷窑书局负责经营的部分,则同样合并成了一个大部门,叫做逐义司。
其实就是逐利→_→但是逐利在这个年代不是被人嫌弃和贬低么?
荀彧又说过,以商见义以商行儒,所以逐利就被改成了逐义。
另外一个部门就比较招人恨了,叫寻真司。
是从司隶附属的文官系统里头专门分出来的。
负责对其他两司的纪律审查和查账。
就是他们这套系统内的秋官御史台。
这里的秋官指的可不是某港星,而是依据周礼主刑狱的官员。
《周礼》将官员分天、地、春、夏、秋、冬六系。
秋官以大司寇为长官,掌刑狱,所属有士师、司刺、司厉、大行人、小行人等官。
秋主肃杀,清除害虫的季节。
查账这种事情,原本是庚哥提出来的。
不过他只是针对皇商行会的设想,提了这么一嘴。
当时是卢喷喷建议皇商行会设查察,主管皇商资格的审查与监督。
庚哥觉得依靠风闻奏事不靠谱。
说你要求他们都记账不就行了,每季查一次账,有没有取不当之利一目了然。
听个传闻就取消人家皇商资格有点太不严肃了,咱们讲求证据么。
皇商的查察当然不可能只靠查账,行会内的察肃目还有巡查和接受不法不义事举报并调查的职责。
等同皇商行会内的寻真司,不过人员就由派遣到各县的文吏成员们负责了。
荀彧是受了这个的启发,觉得既然对皇商的查账可以约束他们的品行。
那为了禁止贪墨,我们国营机构能不能也定期查账呢?
在此之前朝廷府寺是少有定期查账的。
平时完全依靠官员的道德自律,犯了事找证据才会翻出账本看一看。
你要随便查账,那就是对劳资品格与品德的质疑与侮辱。
劳资马上用脑袋撞墙给你看。
物议也会非议你无辜欺凌官员。
而无论瓷窑书局粮行还是收商税的皇商行会,都经手大笔缗钱。
由不得信奉祖宗所提出性恶论的荀彧不想办法防微杜渐。
机构一设置就有这规矩,不怕后头的人挑刺说针对他。
寻真司的人员就不是文吏科出身了,都是正经律法科出身。
这个部门的纪律非常严格。
如果你负责查账的范围后来别人发现出了问题,那么你将会“半而罪之”,负担贪墨者一半的责任。
但由于他们的晋升业绩基本靠查出问题,为了防止诬陷,发现冤假错案却是要“倍而罚之”的。
就是你冤枉人什么罪,你自己要承担双倍。
寻真司又分寻迹与验真两部,一部查察一部定罪,互不隶属相互独立并制约。
除了还是由内侍负责的作为无情盖章机器的行玺队伍外,东尚书台主要就是管理这三司。
还有就是周庙那边负责大型祭祀啊日常供奉啊什么的部门,这个就直接交给孔孟荀颜四姓负责了。
基本都是财政拨款,没什么实权,也不怕他们乱来。
卢喷喷懒得管这么琐碎,所以无大事发生,所有琐碎的事情都是荀彧在实际管理。
代替朱儁挂衔河南尹之后,太傅长史的职位荀彧并未交割。
卢喷喷就让荀彧就用这个身份在东尚书台行走。
司州四郡已经全部实行了推举制,从科试取材选拔的人手构成了东尚书台三司。
下来就是皇甫鸿负责的司隶校尉部。
如果说寻真司是对内的话,司隶校尉部就是完全对外了。
除了防盗剿匪巡查外敌进犯的警戒外,纠察各郡县不法事的职责回归了。
各地民选县令和郡守定期查账也成了惯例,由司隶附属的文官系统来干。
措不及防之下,四郡还真不少县令落马。
什么截留公田之利啊贪墨公利济自己家族啊之类。
无非是黜落之后令当地士绅重新推选。
无论是推举制还是周庙书局和瓷窑以及粮食专卖的粮行,都已经开始向并州推行了。
并州有牧,牧为吕大憨批,只是由任吕布别驾从事的张扬代行罢了。
但并州当地的郡守就没那么靠谱了,张扬也管不过来。
所以牧下又设刺史,由有经验的皇甫鸿兼任,把他派去并州组建刺史部监察各郡推举事宜了。
并没有一口吃个胖子。
并州九郡从紧靠河内郡的上党郡开始,西河郡、太原郡这样从近到远一郡一郡的来。
张扬有些不满,觉得自己好像被架空了。
但他也只是吕大憨批私人的属官而已。
能在并州一地当土皇帝这么多年,也是仗着吕大憨批的势。
再加上他亲眼看见过朝廷三军帮助南匈奴,在草原上痛击鲜卑诸部的威势。
所以吕大憨批没意见,他也不敢跳。
但怎么说呢,落差感太大吧。
并州豪强期盼了推举制很久了。
但真正推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似乎是叶公好龙。
觉得利益远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多,反而好像受到很多限制。
而且科试取士也似乎更适合寒族,他们豪右子弟考中了也不屑长期为吏。
所以一时人心有些不稳。
已经开始实施推举制的郡县倒还好。
反而是那些还没实行推举制的郡县,不少劣迹颇多的豪强开始各种造谣煽动民众。
而且这一切是在袁曹之战即将爆发的背景下的发生的,就尤为使人瞩目了。
庚始七年一月,在豪族的煽动下张扬部将杨丑暴起杀张扬。
诸豪强欲据并州而投袁氏,脱离小朝廷的控制。
并州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