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5章 荀氏与疑似穿越幼崽

    好在博士院预判了朱儁的预判,所以对他挑出来的刺早有应对。

    “封其见,封其论,而非封其圣也!”

    卢喷喷胸有成竹,慨然答曰。

    我们封的是他们的见识主张和论调,而不是封圣人们自己。

    圣人们用不着我们封。

    从这个角度上,颜子荀子个人再牛掰再值得崇敬,但在周庙的范畴里也不足以与孔孟并列。

    理论会自己找到出路。

    特别是在领导给出确切方向之后,理论派总能找到依据说服自己。

    实地考察过河东郡的三代之治后,大儒们基本也接受了孔孟并列的说法,并自行找出了无数论据。

    “礼为纲之制,故荀子宜列孔门。”

    “孟子为天下之仁,颜子为君子之仁,故宜立孟而不宜立颜。”

    “余者不足道矣!”

    也就是说,礼是实现纲的形式和手段,很重要却不能重要过纲,更不足以与纲平起平坐。

    而颜回提倡的仁道偏重于个人修养以及君主对治下的怜悯等等方面,孟子是真正提出民本思想的第一人。

    博士院的结论是荀子和颜回后人都应该封,但不能跟孔孟并列。

    所以建议荀子后人为孔祭执事官,而颜子后人为孟祭执事官。

    爵位次一级,建议封公爵。

    这么封与当前这些人的儒家地位不符,但还是那句话:

    “封其见,封其论,而非封其圣也!”

    看的是他们的见解论调对国家的作用,而不是他们各自的学术地位。

    学术地位再牛,也抵不过皇权。

    不然为什么汉武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实现?

    皇权眼下的当口虽然有些没落了,影响学术界却还是可以的。

    既然次一级的公爵,那就也未必要在周庙祭奠上封了。

    可以事后再封。

    那再召颜家也就来得及了。

    这个结果对荀家当然不够理想,但也可以接受了。

    在他们看来,这可是万世之封,可保周庙不倒荀氏不绝的机缘。

    甘心吗?当然不甘心,毕竟他们祖宗这会儿比孟子地位可高。

    可是卢喷喷找与他们相善的大儒去劝解了一番。

    大概意思是你们想好,如果到孔孟那种地位,主脉子孙怕是只能当牌坊了。

    真当官那还是算了,不然朝廷不可能不考虑影响。

    这都跟至亲宗室差不多了。

    况且要封孔孟那种程度的话要改姓,当执事官不用改姓。

    亚圣颜子都居于孟子之下,你祖宗居于孔圣之下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

    皇家要捧谁,不是我们能够抵挡的。

    最能影响荀家的其实是子弟当官的事儿。

    因为他们家学主张的就是用律法来体现礼。

    不当官并且当足以影响国家律法制定的官员,他没办法去实现。

    再加上改姓的事儿,权衡利弊之下最终接受了。

    荀家最懂得权衡利弊。

    究其根本,也不过他们荀氏只是在他祖父荀淑那一代崛起,这才有了下一辈的荀氏八龙组团出道,再到他们这一辈的声名鹊起。

    他们是荀子后人中最有权势影响力最大的一支,却并非是长房主脉。

    在西汉宣帝时,因皇帝名刘询,同音的荀姓被改为孙姓。

    宣帝后有些人又改回了荀姓,有些人却没有改回。

    所以如果硬争下去恐怕恶了皇权,争下来的东西没准儿反而要便宜了孙氏。

    宗族内选了一支承爵受封之后,荀氏便在京师安顿了下来。

    总有人认为荀家是忠于汉室的,证明就是在阿瞒欲加九锡的时候荀彧跟他闹翻,最终被赐死。

    但荀家在冀州的时候,韩馥跟绍宝宝欲推举刘忧愁继帝位,行实际篡逆之举他们没反对。

    曹魏阿瞒诸多辱君欺君的僭越举动,他们视若无睹未见劝诫。

    独独九锡之礼的时候跳出来反对。

    这就有点像某个女子说被性侵,但对方脱裤子拿东西甚至深入的时候她毫无抵抗,对方喊了声老婆她却跳起脚来叫。

    其实无非是荀彧对颍川士族的影响力太大,阿瞒不得不忌惮。

    荀彧干脆借这个借口博一波名声,死了好全子孙宗族而已。

    魏晋这篡逆的两朝荀氏皆得高官美禄。

    真实的篡逆再不见有荀氏子弟出来反对,你说这是荀子家风?

    上采虚誉,专做威福。

    一针见血却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接下来立庙当天各种繁文缛节庚哥毫不关心,反正走过场。

    荀家的爵封虽然并未下来,却已经积极的参与祭奠的各种执行细务之中了。

    庚哥很配合的在各种场合露个脸应付仪式,身体上难免劳累。

    但胜在心无旁骛的发呆,却也不是太难熬。

    他这会儿的心思全部在他的两个小崽崽身上。

    已经取名了,男孩儿叫刘高,据说跟汉赵哀王同名,但同名就同名呗两汉又不少这种事。

    算是祭奠一下他前世的姓氏。

    女孩儿叫刘菲,这里头就有庚哥的恶趣味了。

    你特么再美,也得是个亦。

    无事庚哥就躺在寝宫前的檐下,晃荡着他那张心爱的摇椅。

    茶水糕点都没了,因为没地儿放。

    一左一右是两个摇篮。

    摇篮下方是方便摇动的木架,上置竹筐。

    竹筐内放满被褥包裹,再将襁褓中的婴儿放在其中。

    后世的农村经常见,这时代却是没有的。

    还是庚哥画出样子让毕岚特制的。

    作为一枚父亲,与其他帝王有兴趣了看一看其他时候不管不同,庚哥很喜欢亲手照顾一下自己的崽崽。

    嘛,也仅限于坐摇椅晃悠的时候左右手分别握着摇篮,让孩儿跟他一起晃。

    这样庚哥就觉得尽了义务,其他的时候自然有乳母啊什么的照顾。

    小女孩倒活泼得很,庚哥听着她在摇篮里咿咿呀呀,心情无比柔软且愉快。

    男孩则沉闷很多了,一想到此节庚哥不免有些担心。

    他懒洋洋坐起来,掀开刘高摇篮上的轻纱薄绢。

    一是怕阳光耀眼灼伤婴儿的眼睛,二是怕有蚊蚋叮咬,所以摇篮上都有竹架架起绢纱笼罩。

    这却是毕岚自己的心思,庚哥没有指点。

    “汝亦为穿越者乎?”他问。

    孩子没搭理他。

    庚哥没放弃,他想起来自己刚穿过来那会儿也语言不通。

    左右看了看,见无人在近旁,他清了清嗓子,恢复了自己生疏好久的现代人口音:

    “喂,哥们儿,你不会也是穿越者吧?”

    孩子听闻语声看向他。

    那点漆般的眸子平静且漠然,完全不像普通婴儿般充满好奇。

    “如果是你就眨眨眼睛!”庚哥道:

    “你放心,我不会出卖你的。”

    孩子的眼神更加漠然了,并且毫无表示。

    那种盯着庚哥的方式,让庚哥觉得他好像在看白痴。

    他仍旧不死心:“天王盖地虎?”

    “宫廷玉液酒?”

    “挖掘技术哪家强?”

    “giao我里个giaogiao?”

    在孩子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庚哥看到自己那张大脸的倒影,自己都觉得自己像是个白痴了。

    “难道穿过来的是个洋批鬼佬?”

    庚哥嘟囔着躺回去,继续咸鱼躺并望天,有一下没一下的继续晃着摇椅和摇篮。

    他本来没怀疑的,只觉得这孩子性格似乎有点安静。

    直到他乳母王吴氏赞小皇子有他幼时之风。

    他小时候有这么安静?那时候庚哥心里就打起了小鼓。

    到潜邸四姬爱不释手的抱起刘高也这么说,庚哥心里头就有些慌了。

    “管球呢,就算丫是个洋鬼子穿越者,穿过来也得管劳资叫爹。”

    终究还是咸鱼性子占了上风。

    他懒得再计较,愉快的看着清澈的天软白的云摇着摇椅发起了呆。

    耳边是那个活泼的小丫头能把他萌化的咿咿呀呀的可爱叫声。

    臭小子却一声不吭。

    他如泄愤一般,用力推了臭儿子的摇篮一把。

    剧烈的摇晃下……

    “哇啊啊啊啊啊啊啊……”

    妈蛋,用哭声告状你倒是告得毫不犹豫果决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