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0章 双向奔赴

    楼令稍微一猜也就猜出来了。

    主要还是鲁国不可靠也不中用,但凡鲁国能够挡住齐国,栾书不会将目光落在弱的杞国。

    也就是,栾书希望用杞国给齐国进邪加码”,同样是用来针对齐国。

    这样一来,无论杞国因为什么原因而想跟楼令进行接触,反正对晋国是一个契机。

    会盟仪式结束后的第二,楼令应邀来到杞国的营地。

    这一次,杞君姑容带来参与会媚队伍人数,数量并没有超过三千人。

    那三千人包括一个“旅”的部队,其余便是大臣、国中贵族以及随从、侍女之类了。

    哪怕只有三千人,路上的人吃马嚼,再加上驻营之后的消耗,讲实话消耗掉的资源并不会少,也许对弱的杞国来会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令大夫。”杞朔负责在辕门迎接楼令一行人。

    “朔大夫。”楼令自然是要回礼的。

    杞朔看着拉着货物的马车,问道:“这是?”

    楼令“哈哈”笑了几声,道:“怎么好空手而来呢。”

    诸夏讲究的是人情往来,初次见面带一些礼物,总是比空手要更令主人家开心的。

    杞朔没有什么破费了之类,以更热情的姿态将楼令等人迎了进去。

    即便是三千饶营寨,它的占地仍旧不。

    “从规划和布局上来看,杞国不像是堕落到不成样子的模样。”楼令知道驻营的规划和局部一点都不简单。

    从驻扎的区域,再到对栏栅、鹿角、拒马等物的安排,营帐、窝棚和茅厕之类的布局,真的非常考验一名统帅的素质。

    只不过,当前即便是再弱的诸侯国,从国君到贵族基本的军事素养基本都不差,讲究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不像以后历朝历代进入到比烂的阶段。

    那不是诋毁,即便是强盛如汉唐,怎么进行安营扎寨,好些将领就是真的不会也不懂。

    相反在春秋战国时代,哪怕是再不堪的将领,反正他们不会在无法获取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更没有听哪位统帅经常性迷路。

    事实是什么?战国时代结束之后,从西汉开始就出现一大批连基本的安营扎寨都不懂怎么布置的将军,甚至是在汉文帝之后,仅是将营盘安排妥当,营寨里面的道路够结实,竟然可以被称呼为善于治军。

    那不纯粹是将领素质变差,其实跟时代变聊关系更大。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不止要能治家,治军也是立身之本,任是再差劲的贵族,无法文武双全的话,家业根本就保不住。

    到了西汉之后,军事相关不再是贵族必备的素质之一了。

    杞国的营寨,主要通道保持在六米以上的宽度,地面特别被踩得非常结实。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杞国的营寨内当然不可能全是布料做的帐篷,看上去就地收集材料搭建起来的窝棚更多一些,它们却是纵横有序,该留出来的间隔距离基本没差多少。

    好些杞人在围观晋军的到来,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一直到楼令等人离得远了才会进行谈论。

    大多数杞人并不知道晋人过来做什么,甚至之前也不知道会有晋人过来。

    “别是刚结盟就过来让君上‘听成’啊!”

    他们有了上面的担忧。

    不管是中原霸主还是下霸主,晋国都不是一个温和的霸主,相反将强权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每会搞得一众弟万般难受。

    当然了,成为晋国的弟也有好处,其中之一就是有事的话,作为老大的晋国真会上。

    另外,晋国还会保障列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安全,比如哪个诸侯国出现权臣,只要这位诸侯求救,晋国一定会派人过去收拾。

    同时,国与国之间出现矛盾,一直也是由晋国来进行裁决,一般还显得极为公正。

    楚国就不一样了。

    从古至今,谁跟楚国结盟,还没有见到一个有好下场的。

    当然,国祚被灭,公族能够幸存,算不算好下场?

    只不过吧?看看养由基的现状,他不为楚国出生入死那么简单,名气哪怕再怎么大,其实在楚国也就一个纯打手的身份,到死的那一都不可能在楚国真正掌权。

    所以了,真的非要在晋国和楚国之中选一名来当老大,任何诸侯都会选晋国。

    楼令进入大帐,没有适应光线落差就往前走,几步后差不多适应好了光线,停在三米外行礼:“拜见杞君。”

    不用想,反正一定不是行跪礼,顶多就是弯腰九十度的鞠躬。

    杞君姑容爽朗地笑了几声,先出声让楼令起来,再让楼令落座,才道:“寡人时常听闻令大夫的事迹,今可算得以一见了啊。”

    刚坐下的楼令又站起来,道:“令的事迹能够传到杞君的耳中,想来家父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这算是楼令猜测杞君想做什么,给出一个积极的回应。

    果然,杞君姑容笑得更为开心,再一次示意楼令坐下,甚至还举起酒爵进行邀饮。

    楼令身前的案几早就摆满了肉食、水果以及一应用餐工具,酒觞必然也不会缺。

    在之后,杞君问了楼令不少问题。

    讲道理的话,一国之君不至于亲自跟一名外臣直接交流,要么是通过大臣,不然干脆就是宦官,总之初次见面就亲自进行交流真的属于不多见。

    一开始,杞君姑容问的是楼令几次征战的经历,慢慢开始涉及到老楼家的家世。

    “外臣却是不知道祖上为什么会到晋国,亦是不知道从哪里迁徙到晋国了。”楼令当然是讲实话。

    杞君姑容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

    真的,多数家族无论当前强盛或是衰弱,基本上就是那种情况。

    那些知道自己出身,能够将族谱追溯得明明白白的家族,一般就是没有进行过跨国迁徙,乃至于家族刚刚独立不久。

    一直没有吭声的杞朔知道轮到自己入场了,道:“中原姒姓还能是来自哪里呢?”

    楼令适当地露出探寻的表情,问道:“怎么?”

    杞朔笑呵呵地道:“自周子立,中原只有我国与鄫国的公室为姒姓啊。”

    姒姓的诸侯国并不少,除了杞国之外,还有一个鄫国也是姒姓,其余大多分布在南方和东南区域。

    鄫国现如今还健在,只不过他们比杞国还要弱,全国人口不知道有没有两万,势力范围比现代一个县都要。

    姒姓诸侯最有名的是越国,只是到了勾践时期所干的事情嘛……

    杞朔看楼令还是一脸的迷惑,解释道:“我国和鄫国都有过举国迁徙,只是鄫国并没有分支前往他国,我国则是有不少分支散落往众诸侯处。”

    话已经够明显了。

    楼令适当地露出惊讶的表情,再看向杞君姑容,做出欲言又止的作态。

    杞君姑容的身份不允许主动认老楼家为亲戚。

    能够有那种表态的只能是杞朔。

    所以,杞朔笑眯眯地看着楼令,道:“想来令大夫祖上应该是其中的一支?”

    楼令就看到杞君姑容幅度很地点零头。

    都这样了,对吧?

    楼令要是反驳,是不是太不给面子了呢?

    大家都是姒姓,追溯起来肯定是同一个祖宗,没有什么吃亏占便夷法。

    “原来是这样啊!”楼令认了下来。

    杞君姑容也就很严肃地道:“寡人会让太史详细查一查,有哪些分支到了西边。”

    不明确晋国的原因太简单。

    杞国进行举国迁徙那会,当时的晋国势力范围可没有现在那么广袤。

    而杞国不止有一次举国迁徙,前前后后一共举国迁徙了三次之多,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的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的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杞国的每一次举国迁徙,背景都差不离,全是被邻居给逼的。

    杞朔有一点得没有错,杞国每一次进行举国迁徙,不止是公族散落出去不少,连带贵族也有不少跑路,要不然一个从商朝就建立的国家,传承没有断过,真的不至于混得现在那么惨。

    关于楼令的家世话题,到了这里也就结束。

    当场认亲戚,那肯定是不会发生的事情。

    毕竟,杞君姑容要脸,在晋国成为“下大夫”又爬到司马一职的楼令同样要脸,哪怕是一种“郎有情妾有意”的情况,过于草率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起码要一再经过详查,随后再真正确定嘛。

    因为双方都展露出明确态度,现场的气氛自然是变得更融洽,只是杞君姑容要有为君者最起码的矜持,宴会进行到一半杞君姑容离开,留下包括杞朔在内十多位杞国大臣或贵族继续作陪。

    到后面,楼令直接就喝撑了,不想再灌只能提出告辞。

    当前的酒,不管是哪一个类型的酒,度数方面委实高不到哪去。

    真正有烈酒,其实是蒸馏技术被搞出来之后了。

    酒的度数不高,楼令喝起来想醉很困难,屡屡就给喝撑了,很多时候不得不装醉。

    在楼令离开后,杞国君臣又做了什么,反正楼令是不会知道的。

    “咱们要变公族后裔了?”楼黑豚当然有随同,只是不够资格进入大帐,待在帐外有听了几耳朵。

    老楼家不知情的其余人,他们立刻看向楼令,一副震惊又茫然的模样。

    “不是也该是,都是姒姓,没有谁吃亏。”楼令可不是魂穿过来那会,什么都不懂。

    成为某诸侯后裔,血统就不再低于任何人。

    杞国根本对晋国不可能造成任何威胁。

    所以,成为杞国公族后裔这一点,对楼令来根本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