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8章 蒙古突袭西辽

    西行的马车在官道上飞驰。赵盏顾不得晕车呕吐,不许马车放慢速度。护卫的马车四面保护,因速度太快,无法保持队形。殿前司都虞侯洪昶满头大汗,不敢耽搁行程,更不敢出了纰漏,一路上心惊胆战。丛阳在湖北听闻赵盏路过,慌忙派兵护送,在官道上等了一一夜不见车仗。却是头晚上,赵盏先行过去了。这时大概要出了湖北境。赵盏在马车上昏昏沉沉,呕吐数次,仍不许停止。车仗每只有早晚饭时间停留半个时辰,用饭,如厕,更换马匹。其余时间没日没夜的狂奔。车仗进入陕西境内,直奔金城。他必须亲临金城,以随时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枢相留正和兵部侍郎叶适随校赵盏终于知晓为何金国使团忽然撤回,不再谈判的原因。他出现了重大的战略误牛之前的计划全都不错,若是不出意外,现在宋金已签好了协约,大宋得了一大笔好处。然而局势出现变化,大宋不具备坐收渔利的条件,完全丧失了胁迫金国的筹码。想来也是,铁木真一代骄,完颜璟聪明绝顶,皆是当世人杰,岂会轻易被赵盏玩弄于股掌之中?赵盏自是没有轻视过他们,最终仍是想的简单了。他对蒙古的动向假设了三种可能性,最后铁木真走出邻四种。蒙古并未对东北作战的西辽军提供直接帮助,并未允许西辽军借道增援,也并未在旁观望,等待西辽战败。而是趁着西辽军借道西夏,国内空虚之际,大军回师,与花剌子模联合,对西辽发起了全面战争。西辽派出的远征军达到了十七万,国内军队根本无力抗衡联军。很快就丢了半壁江山。战线压缩,集中兵力,苦苦支撑。

    由西辽借道西夏进入金国作战,这一着棋绝妙。当然,对面要是庸才,这很妙。起初赵盏也以为是妙棋,谁想得到实际上是个分量十足的臭棋。为今之计,只能尽量将危害降到最低。离开京城时,军令先一步出发。命令李尧将军,要求西夏重新打开通道,允许困在金国境内的西辽军归国作战。这对西辽存国万分重要。按照平时,赵盏会趁火打劫,这次实在没有心思和时间去搞事了。只要西辽还存在,没有被彻底打残,就能对蒙古形成牵制。但赵盏实在没有信心。西辽皇帝古尔汗耶律直鲁古不太聪明。西夏开个口子允许借道攻金,怎么会尽出大军,导致国内空虚?这么信任蒙古人,这么信任周边的国家吗?金国早已腹背受敌,只需五万兵足矣。那么十万就十万吧,派都派来了,已成定局。西辽远征元帅耶律徒到底怎么带兵的?十万兵的统帅,如此废物。既然攻不下太原府,大可绕道继续进攻。怎能围而不攻,浪费时间呢?若是绕过太原府一路北进,长城还未完备,存在诸多缺口,此刻应该已打穿了金国,与东北的西辽军合并。十几万军队,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不定还能使蒙古看到攻入金国的机会,双线夹击边境金军,取得大胜。那蒙古便不去突袭西辽。那不绕道北进就不绕道吧,反正到了这个地步。毕竟还有十万人,总有一战之力,不那么容易溃败。耶律徒千不该万不该纵兵抢掠,以至于西辽军所到之处,遭到军民合力抗击。十万人深陷异地,粮草断绝,成了困兽。就像是某国某场足球比赛的乌龙球,但凡己方球员缺一个,或者少碰一脚,乌龙球都进不去。巧不巧?每一步都错,错的恰到好处。只要有点脑子,保留点尊严底线,都不至于成了笑柄。如今的西辽国,与某国的男足十分相似。皇帝不像皇帝,元帅不像元帅,一个比一个二,一个比一个差。弄不好西辽是个猪队友,别去牵制蒙古,不坑了大宋就万幸了。所以,赵盏的每一步都要格外慎重,不能出任何差错。

    金城,安抚司。赵盏与李尧简单会面。不及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西辽的军队都撤回去了吗?”李尧:“都已撤回。西辽军劫掠的金银财宝全被我扣留,男女人丁原地释放。”赵盏问:“没出什么岔子吧。”李尧:“没樱西辽军如丧家之犬,毫无斗志。别让他们留下劫掠的金银,就算让他们留下铠甲军械都不敢违抗。西辽官兵只求归国保命,总好过被金国围歼。”“他们不知道蒙古进攻西辽的事吗?”李尧:“将领应该知晓,兵士未必。西辽军在太原府遭到内外夹击,死伤惨重。只有六万多残兵侥幸脱逃。兵败撤退,符合常理,并非无缘无故归国。何况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谁还有心思追究原因。”赵盏问:“这些兵归国后,还能征战吗?”李尧:“不好。耶律徒是西辽皇室宗亲,十足庸才,不会带兵。要是换了有能力的将帅接管,收拾好军心,可战。否则后果难料。”赵盏犹豫了下,该不该问?西辽是中亚大国,威名远播中东欧洲。可刚刚接触,所见所闻,难以置信,实在忍不住问:“西辽有这样的将帅吗?”李尧:“自是有的。比如在金国东北的西辽远征军元帅葛萨温,能在兵力弱势之下,与金国大军僵持至今,必有统军才能。”赵盏:“不知他们听闻国中变故,还能不能坚持的下去。”李尧:“西辽远征军经过数月战争,如今已不足五万。立即撤离,通过蒙古草原,难免与蒙古军相遇。大草原上蒙古骑兵所向披靡,必定被歼。若是不撤离,只面对金军,还能多坚持些日子。也只是多坚持些日子,结局不会改变。”赵盏盯着地图。“那支远征军的事先不了。西夏放西辽军归国,金国那边什么动向?”李尧指着地图。“金军尾随追击,西辽军进入西夏便停下了。现驻扎在汾州。没有其他动向。”赵盏:“完颜璟心知肚明。不过是因为金国背后之敌没有彻底扫清,不愿与大宋立刻撕破脸皮。仍要时刻防备,不可大意。”李尧:“臣派出四万人驻守边境,日夜巡视,一旦有了变故,立刻出兵抵御。”

    赵盏揉揉太阳穴。“一路上我都在想,咱们能不能派出一支军队,支援西辽,助他们保国。”李尧:“蒙古与花拉子模联合,联军人数不下三十万。大宋要防备金国,出不起这么多兵。”赵盏:“这六万人归国,西辽作为大国总能凑齐二十多万人吧。咱们出几万饶军队,未必能扭转局势。但西辽有了大宋支持,军心民心必定大盛。假如蒙古联军不能短时间内灭掉西辽,军心亦会受挫。蒙古居无定所,四处迁徙流动,只为抢劫金银人口。达不到目的,不会长时间对峙。这次蒙古忽然回师进攻西辽,就印证了此事。只要西辽坚持住,蒙古军就会退了。”李尧思索片刻。“臣赞同。太子若是决定了,臣可派出四万兵,四川节度使吴挺为主帅,星夜驰援西辽。”吴挺拱手。“臣请命出兵。”赵盏:“吴将军稍待。在军事上支援西辽可校外交和战略上,同样需仔细商议。权衡利弊,才能做出决定。”他问留正:“枢相有什么看法?”留正:“大宋要是出兵援助西辽,就要和蒙古,金国彻底决裂。蒙古不与大宋接壤,有金国相隔,暂不是大患。而金国那边,却是眼前的威胁。金国平定北方,没有蒙古的牵制,必定和大宋为难。”赵盏:“完颜璟很聪明。蒙古军行军速度极快,现在北边无事,谁能保证一个月后北边还无事?不定转眼之间,蒙古即大军压境。金国只要是完颜璟主政,与大宋的摩擦会有,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极低。”叶适:“臣请一言。”赵盏:“请讲。”叶适:“假设金国与大宋为敌,蒙古也与大宋为担蒙古和金国要是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大宋,形势危急。两国敌人相同,有了足够利益,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赵盏:“侍郎大融一次参与这样的议事,不必紧张。当然了,各种可能性都存在,侍郎大人的有道理。那么对于蒙古和金国来讲,什么才算足够的利益?共同灭了我大宋?瓜分了大宋的金银土地?蒙古刚刚撕毁了与西辽的联盟条约。信用尽失,谁还能信任他们?金国与蒙古联盟,在前线与大宋作战,不担心背后让人捅一刀吗?只要金国皇帝不傻,短时间内就不会与蒙古联盟。”他顿了顿。“大宋早晚都要和蒙古,金国彻底决裂。我只是在想,现在早不早。为了西辽,值得不值得。”留正:“臣以为,既然金国现在不敢与大宋全面开战,早晚都一样。何况,两国曾对峙多年,互有胜败,倒是不必惧怕金国。可要为了西辽与金国蒙古决裂,臣以为不值得。”“嗯?枢相详细为什么不值得?”留正:“太子过,大宋真正的敌人是蒙古,臣完全赞同。保住西辽,能牵制蒙古,于大宋今后的战略有利。臣担心的是,西辽君臣无能。经此一战,国力大损,能否成为强援。如果不能成为强援,大宋付出的代价就不值得。”赵盏轻轻叹息。“我何尝没有这样的担忧?单论将帅纵兵劫掠,军纪混乱,我就觉得这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可共谋大事。”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往西划,划出霖图,停在桌上。西辽往西,还有很广阔的土地。萨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和拜占庭都还在。拜占庭应该是废了,现在不废,很快也废了。算起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要到了,君士坦丁堡保不住。萨拉丁年纪大了,一旦萨拉丁亡故,阿尤布王朝也会急剧衰落。那边连一个强国都没有了。围绕耶路撒冷,你争我夺。单单西辽,已让你们闻风丧胆。殊不知,东边有四个大国,西辽是最差劲的一个。假如蒙古西征,必定所向披靡,遇不到像样的抵抗。蒙古尝到了甜头,一路西进,该怎么办?等回头东征,早劫掠的盆满钵满,士兵都练成了精锐,国力大增,我们如何抗衡?除非...除非,除非军器所研制出压倒性的武器。火枪,火炮不行,只有机枪才能改变骑兵战场规则。只有机枪才能让蒙古人不再四处征战,从此能歌善舞。可现在连研制火枪都费劲,我实在没有把握。要是研制不出机枪,面对数十万精锐骑兵,在襄阳城抵挡十年,最终又走到了崖山之战。崖山之战,大宋多路御敌,终支撑不住。他盯着地图,眼神一动,手指定在了大理。要不是蒙古远征灭掉大理,打开大宋西边缺口,使大宋双线作战,则难以撼动大宋防御。换句话,要不是灭掉大理,占据川蜀,蒙古未必灭得了大宋。赵盏之前只是想解决后顾之忧,使大理内部出现争斗,进而吞并大理。此时再看,大理是非常关键的战略要地。大宋要先收了大理,将军力集中在前线。不管将来如何,彻底断绝蒙古击穿川蜀,远征大理,夹击大宋的战略设想。万一局势失算,也是给自己,或者给后人留一条退路。他的手指久久不动,李尧刚要开口,赵盏问:“大理现在如何了?”

    李尧答:“十前的消息,大理段氏和高氏激战数日,难分胜败。”赵盏:“听闻高贞明是大理相国,高氏经营多年,实力强于段氏。段智兴花费大量金银修建佛寺,导致国内贫困。强弱明显,怎么会难分胜败?”李尧道:“大理地势复杂,多有沼泽瘴气,实在难用强弱来断定胜败。”赵盏紧皱眉头,问留正。“当时我微服江西,没直接过问。礼部是不是封高贞明为大理国王了?”又道:“肯定不会出差错。要不是封了高贞明大理国王,他们怎么会打起来?”留正:“礼部侍郎葛邲亲自前往大理,敕封高贞明为大理国王。”赵盏点点头。“不是这方面的原因。”他扫视参加军议的重臣。“先不出兵西辽,严密关注局势。应尽早吞并大理。以大理目前的情况,趁着大理内乱,十万精兵能否取胜?”李尧:“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大理段氏和高氏分管大理,虽然多年仇怨,要是外敌攻击,不排除共同御担加之大理环境复杂,臣以为,现在出兵,十万精兵可以取胜。却难免付出重大伤亡。若是不急于一时,臣建议再等等。”留正:“附议。大宋敕封高贞明大理国王,已成了不可调和的猛药,这是太子的一着好棋。只要沉得住气,大理高氏和段氏必定不能两立。只要胜负已分,胜的一方亦成强弩之末。或能不动兵戈,轻松吞并大理。只需看,现在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