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2章 帮忙和事实

    好消息不只一个。

    西夏也派来了使者。使者明确表示:西夏愿意尽弃前嫌,帮助木征和李玄辅集团抗击志愿军。

    具体怎么帮,双方正在谈。但有一个方案已经被排除了,就是西夏军经由兰州,进攻王韶后路的方案。

    禹藏花麻这个西夏的桥头堡,如今却成了拦路虎。造化弄人啊!

    贾共摇头叹气,出了自己的分析。

    既然如此,那西夏的所谓帮助只能翻越祁连山,抵达陇朱黑城,正面迎击志愿军。

    多少人合适呢?多少人都不合适。且不论彼此间积攒了几十年的世仇,就算双方真的都能放下,也不会谈出一个合适的人数。

    少了,西夏援军没话语权,肯定被李玄辅安排到最凶险的地方去,做为消耗品使用。西夏显然不会同意。我们是帮忙的,你到底懂不懂啥叫帮忙?这到底是谁帮谁啊?

    多了,话语权倒是有,但李玄辅能干吗?指挥不动的援军有什么用?你们西夏到底是来帮忙还是来反客为主、鸠占鹊巢的?

    如果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呢?这种事情只是理论上存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樱就好像,把鸡蛋立在桌面上,如果足够耐心,是可以做到的。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倒了。

    会有风吹草动吗?当然有,这是打仗啊!何止风吹草动,简直地动山摇。换个角度想,这种经不起风吹草动的恰到好处又有什么用处?弄不好,王韶都不用出兵,写封信就把两边都收拾了。

    于是,贾共得出结论:要粮、要钱、要军械吧!人就别要了。

    慕容景点头称是,承诺会将贾共的分析告诉李玄辅。但却没有马上就走,而是出邻三个消息:河州城里出现了宦官,汴梁来的,两个。

    贾共一下子就精神了,坐直身体继续听。

    年长的宦官叫李宪,年少的叫童贯。两饶目的尚不明朗,李玄辅留在河州的暗探的手还伸不到那么高的层面,只能根据所获的情报自己分析、推断。

    结论是:王韶很可能将会返回大宋。但,志愿军并不会停止进攻。

    证据如下:

    王韶近来极少露面。

    有一夜间,他们在西半城纵火。东半城戒备森严,他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而西半城虽然松懈,却都是曾经的官宦人家,最后只能选择烧了李家的空空宅院。

    志愿军闻讯,有一支人马越过桑曲河来到西半城,领头的是王大卫。过河之后,没去纵火的地方,而是直奔青宜结鬼章家。把鬼章家一围,就啥都不管了。

    直到亮,李家周围的人家实在忍不下去,自己动手把火扑灭。王大卫带着人又回到了东半城。

    整夜,留在东半城的暗探都没见过王韶现身;

    其次,志愿军继续进攻的意愿非常强烈。上至将领,下至士卒,每个人都在各种场合表达过这种意愿,毫不掩饰。并且对获胜极度自信;

    河州城现在最热闹的一件大事就是即将成立的代表大会预备会。

    据悉,这是临时增加的。志愿军原本的计划是先打,等都打完了之后,再成立代表大会。现在要提前弄出个预备会,是给正式的代表大会做个样子,但很可能真实目的是用这种方式选出王韶走后的新任都总管。

    目前呼声最高的是王厚王处道。他是王韶的儿子,文佣无益集》,武可百战青宜结鬼章而不落下风,而且,他没有任何大宋官职在身。

    汴梁可以召回王韶,却拿王厚没办法。而且,王韶回京,前途未卜,他这个儿子在青唐闹得越大,王韶就越安稳。

    但有一件事琢磨不透,王厚的至交好友王大卫明确表示他要支持另外一个人,一个寂寂无名的叫李成的人,是他的下属。猜测是因为鬼章的事情使得两人心生芥蒂。

    慕容景完,脸上尽显喜色。贾共却闭上双眼,眉头紧锁。

    好熟悉啊!这种感觉好熟悉。当初在洮水边,我就是这种感觉,一模一样的。王韶要走了吗?那简直太美妙了。底下再难找出比这更美妙的事情了。

    可惜,这只是推论,不是事实。

    事实有什么呢?

    两个宦官,这事应该错不了。李玄辅肯定在河州安排了不只一路暗探,既可以相互印证,又可以防止某一路暗探被策反。

    一个宦官叫李宪。李宪,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想起来了,在环庆路和泾原路都干过,口碑不错。那就明他至少是懂些军武之道的。

    然而,武将的口碑跟皇帝的口碑恐怕很难同时都不错吧!赵顼为什么要派一个这样的宦官来河州呢?

    这个答案很可能在另一个宦官身上。

    “童贯。”贾共念出了另一个宦官的名字。

    慕容景:“兄长这是何意?”

    贾共:“这个叫童贯的,有什么消息?”

    慕容景:“就是一个宦官,李宪的养子,跟着过来,伺候李宪的。”

    贾共:“哦?这不是很奇怪吗?李宪,据我所知,年龄并不大,三十出头而已。虽然从汴梁到河州确实挺远,但他还需要人伺候吗?赵顼为什么派两个宦官过来?为什么不是一个?也不是三个?”

    慕容景:“兄长......莫非兄长并不相信王韶会走?”

    贾共:“我为什么要相信呢?贤弟可知我在洮水边遇到过什么?或许,贤弟以为愚兄已成惊弓之鸟,可,这不就是贤弟请我再度出山的目的吗?”

    慕容景:“那兄长为何不先问李宪?”

    贾共:“因为我知道他。前些年在泾原路和环庆路做走马承受,有些本事,与两路诸将相处和睦。年初,受韩绛牵连,调到别处去了。”

    慕容景:“会不会......赵顼的目的是让这个懂些军事的李宪代替王韶接管志愿军,再由那个童贯来牵制他?”

    贾共摇头:“贤弟啊!你这个结论,恰恰是以王韶要走为前提才推测出来的,然后,再用这个结论来反证王韶要走。你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一下,可对?为何你这么聪明的人会犯这种错误?因为,你太想王韶走了。就跟我当初太想兰州少主是个英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