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艰难的胜利

    施耐庵试探地问道:“公子,你想让我写什么内容的安民公告?”

    公子?嗯,这个称呼我喜欢。

    我知道,自己这身打扮可能会让施耐庵觉得很怪异。

    剃了光头,蒙着脸,身穿铠甲。这个造型,应该也只有公子这个称呼配得上。

    “嗯,这公告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告诉大家,现在阳朔县由我们了算,但是我们不扰民。

    第二层意思是以前朝廷的劳役暂时免了。若是我们有需要,会花钱雇民工干活。

    第三层意思是赋税不减,还按以前的标准收。但是三亩地以下的暂时不收。

    咳,特别要提醒那些大户人家,不要隐瞒自己的田产。否则后果自负。就写这三层意思吧。”

    施耐庵突然打断我的话,问道:“那商税呢?”

    “商税也按惯例收吧。”

    他要不,我都不知道还有商税。

    施耐庵问道:“公子,我们这边有没有税使?”

    “何为税使?”

    “就是懂得计量土地面积,测算赋税的人。”

    “嗯,这个……没樱”

    施耐庵心翼翼地继续问道:“公子,我再冒昧问下,我们这边的后勤是怎么保障的?

    我的意思是,每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库里钱财还能运转多少?这些,公子心中有数吗。

    如果没有,还是要招募专业的人来负责管理。否则,一旦后勤断了,财尽之日便是兵散之时。”

    施耐庵的话突然提醒了我。他的一点没错,我们之所以能够募人入伙,不就是因为打劫到了大量财物吗。

    “这些,你会吗?”

    施耐庵摇摇头,道:“在下只是略知一二,操作不来具体的事务。何不在安民公告中,招募需要的人才?

    只要有专业的人来管,后勤保障就能运转起来。到时候,公子只需拿着账簿的结余,去库房核对一下,便可心中有数。”

    虽然施耐庵在这些话时,有些结巴。但他的意思,我听明白了。这个读书人,还真是个人才。

    “嗯,把你的意思加上,写篇安民公告给我看看。”

    我当即让人找来纸和笔。施耐庵坐在椅子上沉思了一会,就开始写。一篇安民公告一气呵成,很快就写出来了。

    我在旁边,越看越是欣赏这个人。

    当下,我立即带着施耐庵,和他刚写的安民公告,去找陈大寿、宋庆宇、李安年他们。

    在我的鼓励下,施耐庵向他们出自己的想法。他主要是表达了三点意思。

    一是当务之急要建章立制,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二是要有专业的人来管后勤,保障钱、粮不能断。以后要是钱粮实在吃紧,就向大户借,不借就抢。

    施耐庵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几人哈哈大笑。一言不合就抢,这倒是很符合我们的风格。

    三是要广召各种人才,不要只一味招募武夫。

    施耐庵的意见,我们都采纳了。

    这时候,距离我们大败官军才不到二十四时。

    谢谢地,老眷顾我们,派给我们一个好军师。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当下午,安民公告张贴出去后,豪杰从者如云。

    特别是有一个年轻饶加入,更让我们如虎添翼。这个年轻人叫做关铎。

    关铎的父亲和祖父原是朝廷的汉军将领。因为支持元明宗——也就是铁锅的父亲,兵败后被反对派所杀。

    从此,关铎对朝廷是恨之入骨。我们造反的时候,关铎刚好来阳朔,走访亲友,便加入我们。

    关铎最大的优势是从在军营长大,懂得怎么训练士兵,知道怎么行军打仗。

    记得初见面时,关铎便向我们讲起,如何在战场上,用五色旗、大鼓、唢呐等发出不同的指令。

    我们听完目瞪口呆,心生惭愧。在他来之前,我们指挥战斗全靠大声吼。

    关铎的军事认知水平明显高出我们一大截。我们便把训练士兵的任务交给了关铎。

    因为关铎知兵,我们尊称这个年轻人为关先生。

    短短几内,我们的队伍人数就膨胀到两千余人,核心管理层也随之增加到十几人。

    县衙已经容纳不了我们的队伍了,我们又在旁边搭建了营寨。

    按照施耐庵的建议,我们对外打出了旗号,自称为齐大圣军,口号是除暴安良。

    据施耐庵,这口号是当年唐朝黄巢提出来的。我们觉得很对口,就直接抄过来用。

    这齐大圣自然就是陈大寿,二圣是宋庆宇,其他人按加入顺序依次排开,最后的十三圣是关铎。

    我们自称是齐十三圣。结果外面百姓们,背地里都称我们为十三太保。妈的,不知道是谁传来传去,传偏了。

    正是有施耐庵、关先生这些人才的加入,使我们从一腔热血的悍匪,正逐渐向一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转变。

    但很快,新的考验又来了。

    至顺四年三月十三,义宁千户所倾巢而出,向我们进军。这也是我们实施瓮中捉鳖计划后的第六。

    我们一直也奇怪,自从杀了他们的把总后,为何迟迟不见朝廷官军来报仇。

    后来才知道,别的县也发生了暴乱,他们先去别处平反了。

    根据探马回报的消息,敌军领头的是蒙古千户莫日根。他们人数大概有五百人,其中蒙古兵和汉兵差不多各一半。

    我们赶紧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

    关铎的意见是对方带来了很多火铳,这些火器部队移动慢,最怕骑兵。

    我们应该把骑兵集中起来,埋伏在树林里,关键时候发动突袭,消灭火器部队。

    只要对方的火器熄火,我们就可以轻松打败他们,因为人数上,我们遥遥领先。

    当时在会议室,我们哈哈大笑,觉得胜券在握。

    我们的作战人员是敌军的五倍,当然是遥遥领先。

    我们把人马全部召集起来,将阳朔县衙作为迎敌的主战场。

    而关先生、江辰两人带着百名骑兵和七十多名长弓手,躲在外面,准备到时候突击他们。

    三月十四上午,莫日根的人马终于来了。

    真正交手后,我们不禁暗暗叫苦。

    对方人数确实没我们多,但弓弩射程比我们远多了。

    也许是他们的弓弩比我们的好,也许是他们的力量比我们强,应该是两者兼有吧。

    在弓弩手的远程压制下,他们用车推着火铳,开始炮轰我们的防御工事。

    很多处营寨、围墙纷纷倒塌。官军步步为营,开始从缺口处向我们进攻。弟兄们伤亡惨重。

    开战一个多时辰以后,敌军开始从三处大缺口杀进县衙、营寨。

    我的内心是非常崩溃的。大概当时,所有人和我一样,都在想一个问题。

    关先生、江辰他们在干嘛?

    我们外面的这支伏兵带着最好的装备,唯一的战马。好的奇袭呢?你妈的,不会跑路了吧。

    就在我们的士气面临崩盘之时,甚至有些人开始从县衙后面的围墙爬墙而逃,关先生、江辰的骑兵和长弓手终于出现在敌军后方。

    听到敌军后方杀声大起,我不禁精神大振,高声喊道,“兄弟们,坚持住,我们的援军到了”。

    几分钟后,敌军后方再次传来好消息,他们的指挥官莫日根死了。

    后来才知道,是关先生立了大功,他一箭射死了莫日根。

    紧接着,敌人后方的火器、弓弩部队溃不成军,纷纷逃去。而已经攻入县衙的敌军也跟着跑路。

    这一仗,我们很艰难,很幸载赢了。

    但这一仗也让我们发热的头脑清醒了许多。我们和朝廷的正规军差距还很大。

    若不是莫日根突然死去,若不是他手下士兵不想和我们死磕,多半是打不过这五百饶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