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繁忙的李君豪当然不会在瑞士看完所有的比赛,在给小将巴顿颁完奖后,就启程赶到了西德首都波恩,代表罗斯福和参联会慰问驻欧美军。
在波恩,他见到了现在的联合总司令温莱特五星上将和第1集团军司令史迪威上将,也见到了不太熟悉的第3集团军司令小乔治·巴顿上将。
特别是老朋友史迪威,相见之下自是欣喜非常。
随后他在单独谈话中征求了史迪威和巴顿的个人意见,准备给两人换个地方工作——这两人分别已是65岁和63岁的年龄了,再在野战部队有些不合适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海军部已经多次申请,要晋升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哈尔西、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斯普鲁恩斯两人为五星上将,按照对等原因,陆军方面也要晋升两名,李君豪有意推荐这两人。当然,这时他并没有说出这个意思。
在单独谈话中,巴顿却是提出不想离开欧洲,因为他认为现在的苏联是对西欧国家的巨大威胁,他愿意在这里带领美军与之对抗。
闻言,李君豪不由拍拍脑门,这个巴顿又走上老路了——前世时,他就是因为这个观点和坚持,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这可不行,自己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事,就不能让这位良将就此殒落!
李君豪在波恩待了三天,亲自监督着史迪威和巴顿交接了两个集团军的工作——因为之前已有计划,集团军建制要撤销,这项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2月5日,他的专机起飞回国,把两个上将都给带走了。
——
2月10日,罗斯福签署命令晋升史迪威、巴顿为陆军五星上将,晋升哈尔西、斯普鲁恩斯为海军五星上将。
随后,参联会发布命令,任命史迪威和巴顿两人为陆军副参谋长。
15日,白宫参联会向国会提交改组军队管理办法的提案……
18日,提案被通过,罗斯福当日签署命令,发布新法案:
一、在政府序列中设立国防部,统筹各军种部的日常管理,部长为文职官员。
二、白宫参谋长联席会议升格为国家参谋长联席会议,为国家总统之下的最高军队指挥决策机构,设立国家参联会主席职位,充当会议召集人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对总统直接负责。
三、国家参联会除主席外,其他成员为陆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司令、海陆司令。
四、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二级军种部,行政序列设在国防部之下,负责本军种的行政管理、部队建设、战略训练、兵役动员、武器装备研制与采购以及后勤保障;战时及军事行动时由国家参联会指挥。
五、海岸警卫队归属海军部指挥,国民警卫队按所属地平时由各州政府指挥,战时和军事行动时由参联会指挥。
此次国防部的成立、参联会的升格让美国的军事体系更加符合现代军事发展,将行政和指挥分开为两个体系,分别对总统负责。
20日,经过国会批准,罗斯福签署新命令:
一、任命已经退役的前海军五星上将威廉·莱希为首任国防部长。
二、任命五星上将奥格尼扬·Lee·潘森为国家参联会首任主席。
——
赶在罗斯福退休之前,李君豪推动了国防部的成立和参联会的升格,一方面让国会因为成立国防部、部长还是文官而感觉占了上风,另一方面则提升了参联会的地位,将其从总统的私人幕僚机构提升到国家级的实际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军方的权威,巩固了自己在国家政治版图中的地位。
随后,李君豪又将史迪威调到了海陆,让其出任副司令,替自己看家,又让自己摆脱了一些行政事务工作——他现在可是想明白了,升职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可不是要多干活!——
美国这边进行军队指挥体系的调整时,东欧那边又出事了!
2月20日,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二月事件”,随后在24日,左派力量政党上台执政,全面倒向苏联。
这次事件让西方政界意识到了苏联的威胁,“遏制苏联”的观点开始在西方盛行。
李君豪对此有些无可奈何,现在的东欧局势还是如同他前世那样的走向,并且直接使东、西方打开了冷战的序幕……就算是他能力再强,也没法改变这个历史的发展方向!这让他有些失望,但现在却是难以再做什么。
嗯,这就是一个大课题啊,之前自己想要轻松、想要偷懒的想法算是破产了,还是老老实实工作吧!
——
3月初,艾尔斯和佩纳对外宣布,两人将搭档参加此次竞选。
消息传出,民主党内部开始了争论,原本那些支持杜鲁门或是华莱士的人都有些懵……
随后,罗斯福公开表示,自己对于艾尔斯和佩纳这对组合期望甚高,认为他们才是引领美国继续向前走的最好人选!
接着,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询问参联会主度潘森五星上将对艾尔斯参选的看法,李君豪的回答是:作为职业军人,他是不能对总统选举发表什么意见的,而且艾尔斯先生一直是他的“老板”,他可不敢妄加评判!
老板?这个词被披露后,媒体记者立即就挖出了其后的含义:在之前的数年里,潘森将军曾经长期兼任国家安全顾问首席助理,称呼艾尔斯为“老板”一点没错!
而且记者们还查出:多年以来,潘森将军与艾尔斯的私交极好,连其当初从远东任职归国,都是长期住在艾尔斯的家里!
这些情况的披露说明了一点,潘森将军虽然不能以军方身份对竞选进行评论,但其肯定是全力支持艾尔斯的!
考虑到潘森五星上将的军方地位和民众影响力,这对于艾尔斯竞选的加成将会非常巨大!有媒体估计:加成比例至少超过10个百分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