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不便透露?

    没有20秒,方淮便在那边灵巧落地。

    “你们…是消防的,贵阳支队?”

    记者再次惊疑未定地跟周围的战士确认了一下。

    曹毅转头看了看记者,按照方淮的“不拍完训练就别跟她聊”的原则,甚是平淡的点了点头。

    “嗯……特勤大队。”

    记者恍然。

    就说嘛,这肯定不是大众水平!

    “二中队。”

    曹毅鬼使神差地补充了一句。

    记者也是个灵巧人,点头,笑道:“啊…好的,我们的节目里会打上你们的单位…中队的。”

    老曹的老脸,红了一下。

    聪明人说话,就是挠人心坎。

    此时,他们这边被光晃了晃。

    那边,绳子已经被方淮重新加固过了,动作飞快,仿佛根本不让他们打岔说话,一个不注意,就要错过几个亿。

    记者和曹毅都不由得让开了一些,怕挡住镜头。

    这边,何志军腾跃起身,带着一条一端固定在这边的绳子,竟是以不输于方淮的速度,飞了出去!

    真是飞啊。

    那速度,用爬根本不合适。

    记者都不想发话问问这有多牛B,镜头已经足够表现了。

    人到了那边,俩人手脚配合,迅速支起一个挺大的帐篷,把人全部安排进去,给他们分发了食物和水。

    随后带过去的另一条绳子,也很快在房子里固定住了。

    方淮也拿出一条长绳,开始在那块滩涂上捡了块大石头,又开始绑绳子。

    没几秒,方淮掏出对讲机:“树边的人,让开,让开!”

    他又要丢石头了。

    这次,是下往上丢。

    方淮两三步的冲刺,到了边上,嗖。

    砰!

    一声挺大的闷响。

    听到了声音,大家这才切实感受到这一丢的力道。

    记者嗓子咽了一下,都想起了小时候。

    她家附近一个废弃工厂住了个武疯子,只要有人靠近他的“领地”,他就用砖头砸,后来许多人都去那个武疯子砸不到的范围,去逗他。

    那个武疯子要是换成这个消防战士,“领土线”不得加大一倍?

    她还在幻想,这边的对讲机已经响起。

    “曹指导,一会人上绳桥,你安排人拉一下。”

    “收到。”

    有了对讲机,沟通就方便多了。

    曹毅也终于知道了他说的三绳救援是啥意思。

    方淮那边两条绳桥并齐,腰带往被困人员腰上一拴,把人抱起来,腰带两边的保险扣,分别用一个D型钩扣上一条绳,他最后丢过来那条,绑到了腰带前端。

    给被困的人穿上一件救生衣,头盔给他一戴。

    “拉!”

    方淮的声音响起。

    两条D型钩稳住被困人员的身形,把人悬在绳桥上,大家手里的绳子,往上拽,人就顺着绳桥上来了。

    虽然是慢点,但是前后不到五分钟,第一个人就出来了。

    而且,雨虽然下着,那边的被困群众,也有了个安身之处。

    方淮见人上去了,便扣上安全钩,顺着绳子跟着嗖嗖嗖爬了过来,跟何志军两头配合,需要什么东西,都是抛投来往,中间的十米距离,被俩人视为无物。

    老曹看得嘴抽抽。

    中队的抛投器以后要是坏了,要不就别补了,还没他俩好用呢!

    期间,周围又有闪电雷鸣,雨也忽大了一阵,把情景渲染得有些紧张。

    但整个救援已经开始,非常迅速,有条不紊。

    轮到第五个人的时候,方淮终于走向了那个被晾了许久,浑身都淋透了的记者,露出灿烂的笑容。

    “伱好。”

    记者也笑了,伸出手,朗朗笑道:“你好,方同志!我是一台《朝闻天下》的记者任蔚。”

    “哦,你们是央视的记者!任记者你好!”

    方师爷是个装糊涂的好手,立马伸手,握了握女记者的手部前端,稍握即放,表情,也热情起来。

    记者都恍惚了一下。

    怎么,你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我们可是早就报了名号的!

    “刚才忙着救援,郝排长说是有记者来了,我还说让你们先回去车上休息呢!哎呀,害你们在这耽误这么久!不好意思!”方淮说着圆滑的话,脸上却是人畜无害的笑容。

    “没关系!”任记者笑道:“你们刚才的救援很精彩!我们录下了一些,还想对你做一个采访,一起放到我们的节目里,可以吗?”

    “好的!”方淮爽快答应,和刚才不鸟人的样子,判若两人。

    “我们过来一点吧,这边亮一点!”记者找了个迎光的位置。

    方淮走近后,摄像就位,记者开始引导式提问:

    “听说你们晚上到达的时候,在边王村救出了两位老人和一个孩子,能叙述一下你的经过吗?”

    方淮点点头,指了指后面,同样在拍摄的孟强。

    “我们的中队通讯员有救援的影像资料!”

    “哦?”记者喜出望外。

    多几个影像片段,那这次“消防英雄”的采访,就可以更加立体,形象一些了。

    “那太好了!麻烦你们一会把储存卡给我拷贝一份吧?我们车上有移动电脑!”

    方淮再次点头:“没问题!”

    随后,看了看记者:“我可以开始讲吗?”

    “可以,开始吧。”

    “嗯…我们是昨天晚上接到命令,从中队出发,路上接到黔西南支队的转警,说边王村……”

    方淮言简意赅,主要讲的,还是边王村村民受灾,非常可怜。

    “所以,你在回来的途中,把钱给了老人家是吗?”

    方淮点头:“老人家很淳朴,被困在楼上,还想着要招待我,一定要烧口热茶给我喝了再走,我很感动,想力所能及地帮点小忙。”

    记者内心十分满意。

    军民鱼水情,淋漓尽致。

    “你们刚才的营救,我看了,非常的迅速和专业,这是你们平时训练的内容吗?”

    方淮听到这个,面色立马严肃起来:

    “是的!我们中队,正在向上级申请筹划组建多个专业救援团队。

    其中囊括了地震,山岳,化工,水域,搜救犬。

    甚至以后,我们将向空中领域进行探索!

    水域救援分队,就是其中的一个板块,今天有了灾情,我们要把平时演练的水平,尽量拿出来,投入实战,实战即是训练,训练,即是实战!”

    记者听着,迟疑了一下要不要深入这个话题。

    其实她刚才看了这支队伍的表现以后,感觉很专业,很感兴趣。

    “额…地震?wc大地震,你们参加了吗?”

    方淮点头:“参加了,我们是川省以外,消防第一批投入灾区支援的队伍,5月13日凌晨出发,历经13天,5月26号刚刚归队,27号,昨天晚上接到的任务,赶到这里。”

    任记者这才惊讶,内心确定了,必须展开!

    没想到,一个地域性的灾害采访,居然遇到了这样一支队伍!

    这场地震,才是今年,乃至之后的许多年,最牵动所有国人的心弦的一场重大灾害,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和探讨,更是近期报道的关键。

    “你们刚才说,地震救援的专业团队?能具体说一下内容吗?”

    方(点头):“地震救援分队,主要突出救援能力,我们的操练,没有疏散环节,主要体现在远距离增援的快速突入和施救能力。

    主旨,是在半脱离运输器帮助的情况下,如何尽量完整的把我们的施救器材化为一个个模块归类保护,突破地域障碍,快速跟随人员进入灾害现场,并进行合理地应用,施救。

    甚至指导其他救援队伍,如何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施救。

    这次地震给我们的警示,是沉重的,我们作为国家与国际全面接轨之后,新时代的消防部队,应该时刻提升自身能力,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救援形势。”

    任记者瞠目结舌,这小伙发言,很完整啊,颇具领导的沉稳,完全不像是临时接受采访!

    摄制组越听越觉得有搞头,不由得把镜头拉近了一些,切换了一点纳光角度,把方淮拍得熠熠生辉。

    任记者有几秒没说话。

    这种采访是剪辑式播出,沉默一会儿,倒没关系。

    她想了想,不由问道:“地震…你们参与了哪里的救援?”

    方淮这才迟疑了。

    半晌,道:“汉旺,也有北川,唐家山。我还未接到能够接受采访的命令,具体过程,暂时还不便透露。”

    任记者惊了。

    “你们,是那…800个?”

    摄像也下意识把镜头挪开一些。

    方淮点了点头:“832名,我是突击队副队长,方淮,我们中队,是里面的一部分。”

    说着,手指扫了扫身后的队员。

    久久地吃惊。

    方淮身后站着的那些人,表情也略带骄傲。

    那一次,是他们共同的荣誉,他们的军旅生涯里,没有哪一次赴死,比那次更有价值。

    别看过程中没死人,但没有必死的信念,谁敢背着炸药包穿行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山林,跃过悬崖峭壁。

    其实过程很危险,真的非常危险。

    只要几百个炸药包里,有任何一次意外爆炸,那种条件,会死非常多的人,甚至引起连环爆炸,连山都会被炸断,连点逃生的侥幸都没有,结果,就是全军覆没,永远化入山脉里。

    只是那些天,他们都沉浸在一种异样亢奋的精神状态中,把危险给忘掉了。

    谁也没觉得自己不能死。

    他们有资格骄傲。

    作为央视的记者,有许多同事分布在整个震区,了解当然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心中的震撼,也异常汹涌。

    再看这些人,连他们的脸庞,也深刻起来。

    真的想不到,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竟然如此之快,就从他们拼过命的地方消失,回到祖国的山河里,重新护卫这一片片土地。

    任记者脑子里一遍遍的思忖,最后,认真道:“我想对你们的队员也做一下采访,了解一下消防同志们的生活。”

    方淮笑了笑:“好的,要采访谁,你找我们指导员就行。”

    (第三章搞完就发,不确定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