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1章 朱雄英:是时候开海禁了

    日落西山,朱雄英才带着两个意犹未尽的孩子返回了京城。

    汤夫人早就已经等在那里。

    接过汤柔之后。

    在汤柔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太子府。

    朱雄英也承诺有时间就带她去玩。

    孩子心思单纯,脸上离别的不舍,很快就被朱雄英的许诺给带走了。

    又过了几日,泉州市舶司的市舶使上奏。

    泉州市舶司已经全面重建完毕。

    请朝廷下旨重开市舶司。

    朱元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

    心中自然无比的高兴。

    不过却没有立刻同意泉州市舶使的请求。

    因为除了泉州市舶司之外,大明还有好几个市舶司。

    除了北边 那个海津市舶司的职能略有不同之外。

    朱元璋并不想做到厚此薄彼。

    底下这帮子最喜欢做的就是揣度圣意。

    真要是先让泉州市舶司开聊话。

    将来肯定是泉州市舶司为诸司之首。

    这不是朱元璋的本心。

    又过了几日,其余几个市舶司的奏表也同样送到了金陵。

    朱元璋这才下旨,大明重开市舶司。

    尽管朝中百官早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是在听到确切的旨意的时候,一个个的还是感到无比的惊讶。

    “市舶司已经建设完毕。”

    “除了海津那个之外,其余几个咱已经下旨重开了。”

    “市舶司的官员也上表称赞。”

    “是多亏了雄英派去的那些人。”

    “才不至于让刚刚重开的市舶司手忙脚乱。”

    御书房里 ,朱元璋一笑意的对朱标夸奖着朱雄英。

    市舶司的最后重建阶段,自然就是各种事夷处理。

    以便应对将来发生的种种突发状况。

    尤其是算学方面的事情。

    普通人还真是不一定能够办利索了。

    有了朱雄英派去的那些算学高手后。

    这些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市舶司的官员自然不会忘记在奏表中提点这些。

    既是真心夸赞,也是为了拍拍这位皇孙殿下的马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谁不知道这位皇孙殿下在陛下的心中那是顶尖的宝贝。

    多点好听话,总是没有坏处的。

    听到朱元璋的夸奖。

    朱标的脸上也是一脸的感慨:

    “儿臣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有这么大的好处。”

    “当初雄英挑选一些对算学方面有兴趣的士子。”

    “儿臣还觉得是多此一举。”

    “地方自然有各种算学人才,何必朝廷另行培养。”

    “现在看到,倒是儿臣目光短浅了!”

    算学在这个年代是道。

    通大道依然是科举。

    当初朱雄英的提议,大部分也是出于溺爱自己儿子的原因。

    没想到朱雄英教出来的这些人才,竟然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尤其是那些新式的算法。

    自己之前闻所未闻。

    但是计算速度可要比那些算稠快上几倍。

    算盘虽然厉害一些,但是培养一个算盘高手。

    那可须得水磨工夫日积月累。

    效率远不及朱雄英的法子。

    朱雄英听到朱标的夸奖。

    脸上也只是淡淡一笑,然后谦逊了几句。

    这种夸奖自己实在是听的太多了 。

    早就已经形成了免疫。

    “市舶司重开之后。”

    “番邦各国必然会来朝拜。”

    “到时候,咱也享受享受朝上国的待遇。”

    朱元璋笑吟吟的道。

    虽中原王朝在几千年的时间里。

    早就已经默认了自己是朝上国。

    但只有番邦来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实这个名号。

    否则自己自称上国,终究是有点理不直气不壮。

    哪怕大明已经灭了大越。

    但是重开市舶司之后,无论是为了贸易,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这些番邦国,肯定会遣使上贡的。

    朱元璋虽不在意这些虚名。

    但也是忍不住一阵得意。

    就在这时,朱雄英的心声在两个人心底响起。

    让朱元璋和朱标立刻停下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

    【既然市舶司都已经建好了。】

    【那海运这件事,也应该要提上日程了。】

    听到海运两个字,朱标的心中不由得一动。

    上次从朱雄英的嘴里听到海运两个字。

    还是在几年前的时候。

    那时候父皇在江南治理水患。

    自己坐镇京城 。

    因为粮食的问题忙的焦头烂额。

    正在这个时候,姚广孝从占城运回来了大量的粮食。

    从海路,走长江入秦淮。

    一直越金陵城下。

    解决了大明的粮食问题。

    那时候,朱雄英就提到过 海运一事。

    只是当初要忙着赈灾。

    再加上因为 倭寇的原因。

    大明禁止老百姓出海。

    所以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讨论。

    如今朱雄英再次提起。

    朱标自然也就上心了。

    同样上心的还有朱元璋。

    海运从唐宋一直兴盛到前元。

    那些海外来商人仿佛有花不完的银子。

    能让中原王朝赚的盆满钵满。

    尤其是前宋的时候。

    半壁江山几乎都是靠着海运支撑的。

    后来蒲家判了前宋赵家。

    赵家才彻底没有了还手之力。

    知道海运厉害之处的前元。

    自然也对此十分的重视。

    专门又设立了几个市舶司。

    为自己捞钱。

    等到大明建立之后。

    自己也曾经想过通过海上贸易,来解决朝廷财政困顿的问题。

    然而由于那些倭寇的袭扰。

    再加上朝廷财政也拿不出足够解决倭寇的军费。

    自己为了百姓安危,只能禁了海运。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倭寇已经被姚广孝清剿完毕。

    大明海疆一片安宁。

    市舶司也重开。

    海阅事情自然也要提上日程!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

    都看明白了对方心里的想法。

    【只可惜现在大明的官船不够多。】

    【不能彻底的发挥海阅优势。】

    【只要有船,就不需要太多的人工成本。】

    【而且速度快,体量也大。】

    【对经济的带动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和朱标心中暗自点头。

    至于船只 的问题,两个人都没有放在心上。

    只要自己想要,船还能造不出来吗?

    南方大山里,一人抱不过来的树木比比皆是。

    无非就是早点晚点的问题罢了。

    然而朱雄英接下来的话。

    却让朱元璋心中为之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