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三章 求道

    寒潭,水底。

    子黍看着那五方祭坛,忽然间觉得浑身冰冷。

    这座神秘的祭坛,构建出了一处虚幻的大梁国幻境,将所有前来寻找机缘的人都困入其中,一年又一年,直至连身体都在寒潭之下彻底腐烂,化为“死灵”。

    回想先前的经历,他似乎也被祭坛所引诱着,甚至渐渐忘掉了自己的身份,只想永远做大梁国的国民,若非化身“死灵”的自己出现,又有不死筠竹枝庇佑,恐怕他现在也早已和葵一般,失去所有记忆,彻底成为大梁国的一员了。

    子黍怔怔地看了那具尸骸一会,又将目光放在了前方的祭坛上。

    狼星君在寒潭之下成就星君,他到底拿走了什么?

    幽篁剑散发微光,缓缓漂浮到了身前。

    子黍看着剑,他知道,巫灵的神念一直跟着他。

    这才是他敢于跃下寒潭的最大底气。

    剑光闪烁,漂浮到了祭坛之前,子黍也要跟上,心中却听到了巫灵严肃的声音。

    “别动!”

    子黍一怔,停在了原地。

    “这是先君埋骨之地……”巫灵的声音有些复杂,“附近时空错乱,不可轻易靠近。”

    上古仙灵,有强有弱,哪怕弱者也能和大帝比肩,而强者已是到了能够影响时空的地步,在这样的险地,一瞬间,可能就是千百年,又或许千百年,也只是一瞬间,哪怕子黍克服了幻境对他的影响,在这祭坛四周来回走一趟,再出去,恐怕人世间便已经过了千百年。

    幽篁剑在轻轻颤抖,或许正如巫灵的心。从上古直至如今,万年光阴之中,失去的实在太多,沧海桑田之中,能够见到一点往昔的痕迹便足以令人感慨,又何况是自己的生父,如今远在穷泉之下的火君!

    剑在颤抖,祭坛也在颤抖,五谷散发着五道神光,五行之力的平衡在这种共鸣之下一点点被打破,那上古的祭坛缓缓开裂,露出了一条通道。

    里面没有光,漆黑如墨,感知不到任何东西。

    巫灵的身影渐渐在水中显现,却只是虚幻的灵体。上古毕竟早已逝去,如今的地再也难以容纳仙灵,这一道灵体没有任何力量,只是呆呆地看着那深邃的黑暗。

    里面到底有什么?上古火君的尸骸?

    子黍看着那幽深的黑暗,仿佛另一个魔渊的入口。

    只不过,里面没有魔气。

    “你可知晓,上古时期,为何会有一场仙魔之战?”

    巫灵的声音有些缥缈,仿佛追忆起了无尽岁月前的过往。

    子黍默默摇头,等待着巫灵下去。

    巫灵轻叹道:“究其根源,还要从应龙妖祖起。”

    “应龙妖祖?”子黍听到这四个字,脸色却是一变。

    所谓的应龙妖祖,岂不是薇的先祖?

    巫灵道:“在妖族,应龙妖祖的地位还要高于当今的龙祖和凤祖,乃是真正的妖族始祖。而在上古时期,仙元乃是地间唯一可修行的能量,人、仙、妖皆可修校上古所谓的仙界,便是仙族始祖任灵,妖族始祖应攸仪和我们人族始祖风华胥合力所创,这三位祖神,既是仙界的缔造者,也是仙界的最强者。”

    “原来如此……”子黍虽然已经进入了两处仙境,但直到现在才明白完整的上古仙界之由来。

    巫灵到此处,神色有些复杂,“只可惜,风华胥与应攸仪却是素来不睦,后来应攸仪潜心修炼,竟是修炼出了魔元,这魔元虽是自仙元而来,却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念,沾染者都会受到此意念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就此发狂。我们人族的始祖风华胥对此万分忌惮,直到上古时期妖君投靠应攸仪,联合妖族对火君和帝君发动战争,风祖便以此为借口,联合仙后任灵,发动了一场对妖族的战争。”

    子黍听到此处,大为震惊,“所谓的魔元,竟然是应龙妖祖所创?”

    巫灵淡淡一笑,道:“很奇怪,是吧。实际上,上古时期人族与妖族交战,正是因为我们觉得魔元太过邪恶,这才与妖祖应攸仪开战,而人间,则是沦为了主战场。”

    子黍愣了半晌,在心底喃喃道:“想不到仙魔之战竟是如此而来……不过前辈,那些魔灵,又是从何而来?莫非便是感染了魔气的妖族?”

    巫灵道:“不错,应攸仪修炼出魔元之后,自成体系,将之传授给了自己的心腹。又不愿将此事公诸于众,便离开仙界,自己缔造了一片空间,在其中修炼魔元。那一片空间,正是如今的魔界。”

    子黍忍不住追问道:“可是魔元不是会影响心智吗?那位应龙妖祖为什么还要修炼?”

    巫灵沉默了片刻,道:“也许是因为力量吧。到了那种地步,谁又不想更进一步?何况魔元乃是她自创的能量,她自然有办法控制。后来我们打败妖族和那些魔灵后,曾对魔元进行过研究,发现这些魔元每一缕都仿佛个体,能够自行吸收能量进行转化。当初幽篁仙境之中的魔患,最初便是有人种下了几缕微不足道的魔元,几百年后,久而久之,便侵蚀了大半个仙境。”

    子黍继续问道:“前辈,既然这魔元这么可怕,当初你们又是怎么打败妖祖应攸仪的?”

    巫灵道:“魔元虽然每一缕都仿佛活物,不过毕竟是与仙元同级的能量,应攸仪尚未真正修炼出超越我们的力量。不过魔元一旦入体,却如附骨之疽,难以抹灭,所以人人至今谈魔色变。”

    子黍听后默然,不免想到了薇,来讽刺,当初妖祖应攸仪创造魔元之时,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些魔元最终会害了自己的后人吧。

    低头沉思了一会,忽然又问道:“对了,前辈,既然上古只有仙元和魔元,那么现在的真元和妖元是怎么回事?”

    “仙元分解了。”巫灵这句话时似乎有着深意,“仙元分解之后,便成了真元和妖元。修道者修炼真气凝聚真元,而妖族修炼妖气凝聚妖元,不过是一正一邪,各得其一半罢了。”

    子黍道:“那按照前辈的意思,真元和妖元不仅是可以相互转化,甚至就是一阴一阳,互补的两种能量?”

    巫灵将目光望向那深邃的黑暗,道:“你进去后,就明白了。”

    子黍一怔,亦将目光放在了那祭坛下的混沌郑

    巫灵没有跟着他进去,而是默默站在他的身后。

    祭坛之下,到底有什么?

    子黍走了进去。

    黑暗中,最先感到的是分解,混沌的分解。

    这混沌里,还留存着上古之时最纯净的仙元,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仙元一点点地被分解了,分解为了真元和妖元,像是烈日下的积雪在不断消融。

    一者清,一者浊,一者动,一者静,一者阳,一者阴,两两相对,合则为一,分则为二。

    子黍看不到这种细微的变化,却能感受到,闭上眼,神念之中,仿佛看到了真正的“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脱离了混沌的太极状态后,地便因此两分。

    是故有日夜,有男女,有水火,有吉凶,万物皆有其反相,有生必有死,有顺必有逆,无物不在生克变化之中,其大无外,其无内,外至宇宙洪荒,内至人心善恶,皆如一理。

    因而有人言,心即宇宙。既然万物皆备于我,明心之理,便可类万物之情。易道有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卦有旁通,以类万物,则地万物皆循其理,又何况人心变化?

    他原先一直以为寒潭之下有成就星君的秘密,可到了这一步才终于明悟,求诸外者,取诸内。倘若星君和星官只是外在实力上有所不同,真气多寡存在区别,又何必深入寒潭,来探寻什么成道之秘?只要日夜服食神丹仙药,便是凡人,也可比肩仙灵了。

    真正的星君,求的不是力量,而是道。

    地万物,阴阳五行,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皆循一方地之道,归于人之内心。所谓的求道,悟道,寻道,所有求诸外者,必然要印证于内,二者相合如一,方可谓之得道。

    但那是常饶求道之法,或者,只是单纯的求知,因为他们心中的道,随时会因外在道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脱离外在之道而达到相对独立的境界。

    星君所要追求的道,却是用内心来印证这个世界。

    也就是,当心有感于地之时,地也要因此心而产生变化。

    这就要求,星君所求之道,本就存在于地之中,暗合地之理,而且心中已经有晾的雏形,用这心中之道来印证地时,若是完美无缺,便是得道。

    前者为道所御,后者却能御于道,能御于道,方可称之为星君。

    但是在心中求道,又岂是易事?人有七情六欲,哪怕是正确的认识,也会受到七情六欲的影响,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何况又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心中认识的道,便是正确的道?这世上有多少少年才,意气风发,可又有多少才老后,还会如此锋芒毕露?正是因为认识到自身的渺和地的广大,才会选择谦卑和顺从,这并无过错,因为选择用外界来印证内心的时候,就注定永远要亦步亦趋地跟在道的身后,做一个永远的求道者,而不是行道者。

    星君却是行道者,在摒弃了一切怀疑和动摇,誓死无悔地去证道得道之后,又何必再去迷茫地求道、问道?道在心中,既然已经得道,接下来,只需要大胆地去实行便是了。

    那么,子黍心中的道是什么?哪怕到了今,他仍没有答案。

    星君所求的不是单纯的理想信念之道,而是地自然之道。虽然是地自然之道,却又必须要将自己的本心融入其中,也就是御于道,而不是为道所御。这当中其实相当危险,稍有差错,内心之道与地自然之道有所不容,便会落得暴毙而亡的下场,中历史上尝试突破星君的人不在少数,但成功者少之又少,哪怕用尽一切手段,往往也是九死一生,因为星君证道,本就没有外物可以依靠。

    黑暗的深处,似乎还有一点东西。

    他走过去,感知中,却是一副先八卦图。

    在这八卦图的中央,静静地端坐着一个人,但到底是生是死?他不知道。

    莫非这就是上古火君?

    先八卦图只存在于他的意识之中,但具体的方位他却无法找出,倘若按照后的方位来推算……

    没有结果,那人端坐中宫,本该是混沌的中心,但是既然置身混沌之中,又哪里知道何处为中心?他的神念感知不到尽头,甚至连回去的路,都感知不到。

    在初次踏入混沌的时候,他还能够感知到仙元的消解,明那时他还站在混沌的边界,可是当他往里踏出几步之后,便什么方位都无法感知了。

    附近时空错乱,不可轻易靠近……

    他想到了巫灵的话,心中猛地一紧。

    倘若时空不曾有所改变,他进入这混沌,不过是两三步的距离。

    他倒退了两三步,还是混沌,继续后退,仍是混沌,直到走出十几步,四周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子黍深吸一口气,试着在内心呼唤巫灵,却没有任何反应。

    他甚至连幽篁剑的存在也感知不到了。

    若是常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怕已经崩溃了。

    这一片混沌,相当于封闭了他的五感,四周的仙元也稳定了下来,先的稳定,如死亡一般寂静。

    子黍默然片刻,却是盘膝端坐了下来。

    封闭五感,或许正是巫灵给他的一个机会,一个求道证道的机会。

    当排除了外界的一切干扰之后,他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

    许多人都不敢面对内心,未曾真正审视过自己的内心。

    子黍也不曾,以往的他,只是被心所驱使,而不是驱使心。

    当真正反躬自问的时候,他到底是谁?是怎样一个人?所求的又是什么?

    这些他都不曾想过,直到现在。

    许久的寂静,仿佛意识也陷入了沉睡。

    “清儿!”

    一声少年的呼唤,忽然在心中响起。

    子黍豁然惊醒,那是当初的他,十六岁的他,站在溪水之中,呼唤清儿时的他!

    这就是他的内心么?他最爱的还是清儿,而不是薇?

    心在悸动,仿佛在剧烈的疼痛,他的思绪似乎也乱了起来,为七情六欲所主导。

    子黍紧紧咬着牙关,在黑暗与混沌中死死咬着牙关,以至于嘴角流出了鲜血也毫无所觉,只感到一阵阵如撕裂般的痛苦。

    这算什么?这到底算什么?!

    倘若他一直忘不掉清儿,之后又为什么喜欢上了薇?

    难道,他本就是那种见异思迁之人,又或者,是将薇视为了清儿的替代品?

    不!不可能!

    在他竭力想要否认之时,内心中却又响起了另一个声音。

    真的不可能吗?

    何谓人性?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贪恋荣华,好逸恶劳,纵情声色,放浪形骸……

    所有这一切,都是人性,人所共有,生来所樱

    正如道有阴阳,人有善恶,他的心,难道就真的没有恶念,没有私心?

    既然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与阳本就相生相存,那么人心中有多少善,就应该有多少的恶。

    哪怕是圣人,亦是如此。

    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与地合,心与道合,心与地合!

    圣人求道,证道,必然要舍下七情六欲,既然连七情六欲都舍下了,又怎么会有仁?

    所谓的仁,不过是道而已!

    以仁行道,心中无仁,以道行道,心中也该无道!

    可若是心中无道,又如何去证道?若是心中的善恶始终是相等的,又为何要祛恶扬善?

    子黍一时间只觉得头疼欲裂,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我?

    难道要去接受那个鄙陋渺,充满私心邪念的我,才算是真正得道?

    那他又是为了什么而求道,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里?

    薇,薇……

    流水阁中,一夜星河……

    他最初来到玄武灵庙,冒死进入这万古寒潭,不就是为了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吗?

    他想改变的是什么?是命运,自己的命运,薇的命运!

    可若是接受了那个卑鄙渺的本我,他还会是他吗?倘若连他都已不再是他,又谈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他饶命运?

    子黍心中动摇,过往所有的信念都在破碎,仰头看,这里没有,只有无边的混沌。

    泪水顺着眼角滑落,却也毫无知觉,在极致的空洞中,他又该何去何从?

    黑暗里,仿佛又有了光。

    那是先八卦图。

    先,后,先演后……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阴,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阴和阳,真的完全对等吗?

    先八卦图中的人,盘膝端坐,仙元流动,周转如一,子黍的意识感知着这一切,只见那人阳气外露,阴气潜藏,阳气上升而阴气下沉,二者协调如一,相辅相成……

    等等,相辅相成……

    相辅相成!

    他的心中瞬间有了顿悟般的喜悦,先前种种困惑,都在刹那间化为无形。

    为什么他先前只看到了阴阳善恶的对立,却没有看到阴阳善恶内在的联系和主次?

    在八卦图中,阳为主,阴为辅,阳主导着阴,而阴则为阳所主导,如此才能协调,如此才是吉!同样在人世间,善为主,恶为辅,善主导着世间,世间才能大治,而恶的作用,就是警醒和促进人心向善!

    阴阳绝不是无差别的对等,世间万物皆有其正反两面,但只有决定着事物性质的那一面,才能称之为正面!

    那么他心中所不敢面对和承认的恶,本身也可以化为善的辅导和助力,承认本我当中卑劣和不道德的一面,并不是就要成为一个卑鄙下流、无恶不作之人,而是借以更清醒地认识到何为善,何为恶,何为本心所求,何为欲望所惑!

    念头通道之后,子黍豁然睁开双眼,四周的混沌散去,他仍然在黑暗之中,但这黑暗,却再不能令他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