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6章 程昱誓死战 河北乱象生

    当初曹操南征之时,襄阳的情况有多乱,现在的河北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人争吵了半天,也没得出了结论。

    不过总的方法就以下三个。

    第一个方法就是议和。名为议和,实为投降。暗中有这个想法的不在少数,不过仅有两人当众提出,估计还是某些人推出来做试探的。

    这个方法很快就被夏侯霸和程昱等强硬派给踩了下去。

    第二个办法就是会兵一处,寻求决战。没有人反对,不过支持的人寥寥可数。毕竟这要是输了,可就一败涂地了。

    至于第三个办法,就是迁都。迁到巨鹿以北。

    当然,理由并不是张谦“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这套。而是要想尽办法延长刘备的补给线,收缩集中己方兵力。更重要的是,让轲比能的人和刘备大军有接触的机会。

    轲比能和刘备是隔着冀州的,曹丕自然不会放任他的大军从邺城附近穿过,谁知道他会不会脑子一冲动,来个鸠占鹊巢。

    曹丕派出的使者希望轲比能从太原出兵,但是轲比能认为那边不是刘备的主力,没有出兵的价值。是的,绝对不是因为赵云镇守在那里。

    此时提议迁都的这些人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那就是他们往北退之后,轲比能才不会有借口拒绝出兵,刘备的压力将分散到他们与鲜卑身上。

    “所以,程卫尉和华相国也是赞同迁都的?”

    曹丕病榻前,此时只站有程昱华歆两人。

    “魏王,此非为偏安一隅,实乃力图长远之策。”华歆艰难的是说道,“河南被夺,上党失守,邺城已非久守之地。”

    华歆的意思就是,现在迁都是逼不得已,不迁不行了。

    “程卫尉也是这个意思吗?”曹丕很勉强的问道。

    “臣不支持这么做。”程昱和华歆进来的时候还很犹豫,但此时却下定了决心。

    华歆也有些奇怪的看着程昱。

    “臣一直在想,纵使刘备手下有能人猛将,但我大魏也不缺乏奇人异士,为何南阳不利却兵败至此呢?即便是以我大魏现在的实力,也胜过全盛时期的袁绍,为何一众官吏却人心惶惶,似乎灭亡就在当下?”

    程昱的话不尽属实,现在的曹魏地盘人口上虽然不输袁绍全盛时期,但是兵锋上却无法比拟的。更何况,袁绍时期,周围的敌人是一盘散沙,但现在的刘备是一只庞然大物。

    不过程昱的话仍旧很值得思考,说的没错,至少现在的曹丕还坐拥整个冀州,加上青州兖州地区北撤的人口,实力并不弱,为什么士气却颓废成这样?

    “因为人心有异。当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所有人都希望拼搏出一条出路,他们敢打敢战;但是几十年的战争让他们明白,战争带来的只是死亡。与其无止境的争斗,不如安安心心种田。于是乎,他们不再去区分你我,而是谁强,他们就依附于谁。”

    “此时,魏王若是迁都,那便是告诉北方的百姓,刘备不可匹敌。这样的情况下,魏王不仅收缩不了兵力,而且会军民溃散。”

    程昱说的这番话,曹丕自然明白,事实上,曹操占据整个北方的时候,各地诸侯百姓已经有这个苗头了,不仅荆州刘琮选择了投降,连蜀中刘璋也表示了臣服的意思。

    若不是赤壁失利,天下说不定早就姓曹了。

    曹丕此时倒是有意效仿当初的刘备,退兵,然后与轲比能合作。但是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并非一种,刘备会犯曹操当初犯下的错吗?刘备会,那他帐下的诸葛亮张谦呢?

    “那依仲德之意,眼下该如何行事?”华歆问道,程昱的话并不难理解,关键的是,眼下未必有比迁都更好的办法。

    “战,而且是死战!洛阳已经丢失,再坚守荥阳已经毫无意义,当召回于禁的大军,驻守河内,然后依据河水天险,围绕渡口与关羽诸葛亮进行激烈的对抗。我们可以不胜,但是必须让诸葛亮明白,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必须留下无尽的鲜血。”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华歆难免侧目。

    “此事容孤考虑考虑,你们先出去吧!”曹丕说道。

    出门后,华歆问程昱,他知不知道,现在的状态下要逼将士死战多么的不容易。

    程昱反问了华歆一句,“相国知道在下当初是怎么守住东阿的吗?”

    华歆无语。

    有的人对敌人狠,有的人对自己人也狠。

    或许程昱此番想的是要以军士的妻儿父母相逼,再以督战士兵紧随其后,以此来做到狙击敌军的意图。

    接下来的几日,河北地区开始出现流言。说刘备嫌弃河北百姓臣服曹操多时,要将整个河北的百姓贬作奴隶,如果有人敢在他们攻打城池的时候抵抗,刘备就会下令屠城。

    又有言论称,刘备只认可南方的百姓是汉人,北方百姓已经从贼多时,断腿屈膝久了, 非是忠义之人。

    群体意识总是呆滞的。真正底层的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多远,他们哪里知道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要让他们就此跟刘备拼了也不可能。他们抵抗不了,但是会跑。

    曹丕为了抵御南方的军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兵。原本的屯田民夫早就背负了重重的田税,也就黄巾之乱时的悲惨生活才让他们忍受这样的生活,此时这些连腰都直不起来的人又如何上的了战场?

    不少河北百姓开始逃逸。

    而张谦诸葛亮的舆论工作自然也没停下。

    当张谦听说河北发生的事情之后,立刻就挥笔写下了一首同情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正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谦写完就将此诗以无名氏的名义登于报纸之上,发往河北。

    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许多官员世家纷纷上书,请求曹丕撤销强征令。

    虽然曹丕信誓旦旦跟众人保证,他征兵的目标一直是家中男丁多者,而且一旦应征,家中可免不少赋税。

    但是底层的官吏都被上面的征兵征粮红线给逼疯了。

    大的家族他们惹不起,只好把贫苦的家庭往死里逼。

    至于免赋税?不可能的!今年的免了,明年的你总得交吧?

    此正是:麻绳装挑细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