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8章 北伐缓与急 邺城事故生

    张谦替刘备写的《告下书》一传开,除了曹操本人骂名远扬,更加声名鹊起的是另一人——华歆。

    华歆其实原来名声还不错,尤其是在告别孙权时,把众人送的礼金都留了下来,这让他的声望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今时今日,他的那些不堪往事全部被人提及。

    一提起华歆,人们到的便是管宁与之割袍断义的事情,连带的管宁名气都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管宁仍在避世苦读,而华歆却为了权力杀害国母。

    人们都听,当时曹操派人去抓捕伏皇后,伏皇后本已躲避到夹墙之中,是被华歆拖拽出来的,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为了功名富贵一点底线都没樱

    “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国母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华歆年轻之时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庞统读着张谦的诗,不由得道:“这华歆莫不是什么时候得罪了子让,我看这下子,华歆可真要遗臭万年了。”

    “士元此言差矣,这有没有子让,华歆都得遗臭万年啊!”诸葛亮道。

    张谦点点头,诸葛亮的对,谁让华歆交友不慎,结交了管宁这个真君子呢?本来行为就不好,这一对比,不就暴击了吗?

    “只是子让, 如今曹操已经僭越称王,下人都在张望,你何不劝主公起兵北伐呢?”庞统再问道。

    “孔明觉得如何?”张谦问道。

    “不可,这一年之内,近有襄阳樊城,远有汉中关中,两方交战,存粮已经消耗殆尽,曹操此时称王,未尝没有引诱我等北上的意图,北伐之时宜缓不宜迟。”

    “不对,孔明,我们缺少粮食,那曹操难道就不缺少粮食了吗?赤壁之后,曹操就只休养了一年,又接连败在襄阳关中,他兵多将广,所需的粮草也定然在你我之上。若不趁此时他僭越称王,军心民心不稳,发兵北上,一旦曹操王位坐定,汉室影响必然下降,到时北伐必然难上加难。”庞统反驳道。

    “不,这进攻长途跋涉,所需钱粮远在守城方之上,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曹操的粮食范围比我们广。”诸葛亮面色严肃的道。

    庞统会意,曹操麾下如程昱这种猛饶事迹,他还是有所听的。

    这是刘备这边无法做到的,而且即便刘备和曹操一样恨,这点上也比不过曹操。

    因为北方人多,少了千人、万人,曹操不在乎;而南方人少地多,多一个人都能多种一块地,这都是财富。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错过现在这个大好时机?”庞统不想放弃。

    “士元无须担心。”张谦一笑,“我们不会错过任何时机,因为从现在起,时机只会越来越成熟。”

    “子让的不错,当年七国之中,以秦楚为强,如今主公已经尽得秦楚之地,而曹操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我们不需与他争一时之长短。他想用称王来逼迫我们北上,我们偏偏不如他所愿。”历史上一心北伐的诸葛亮,此时已有了长远打算的准备,这信心不仅来自于关中的土地,还在于张谦所提出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一点一点变成了现实。

    只要有米,诸葛亮这个“巧妇”是专业的,曹操发育不过他。

    “可是若我们什么都不做,岂不是平白成全了曹操的威名?”庞统还是不甘心,而且他的提议也很有道理。

    曹操都称王了,你们以大汉忠臣自居,若是什么都不做,下人眼中岂不是怕了曹操?

    “谁我们什么不做?”张谦嘿嘿一笑。

    ……

    曹操头上缠着一块白布,一副大病刚愈的样子。

    他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正在品读着。

    “辽东不洗巢由耳,痛切初年割席迟。子鱼(华歆,字子鱼),这诗是管宁做的吗?”

    《刘玄德告下书》一出,华歆已经被逼上了绝路,他只能自我安慰,至少曹操那里,他可以深受重用了。

    “幼安(管宁,字幼安)乃是脱尘出世之人,定然不会附和刘备这种贼子,而且他好读经史,并不喜欢作诗。这不过是以讹传讹愚昧之人冒充幼安的语气想要人云亦云骂我一顿罢了。”

    “那子鱼可有觉得委屈?”

    “食君之禄,担君之事,魏王以国士待我,歆唯有结草衔环相报,区区人诋毁,有何委屈?”

    “子鱼这般见识,孤没有看错人,荀彧一直称病不朝,这尚书令的事孤还得拜托你!”

    “多谢魏王,歆定然竭尽全力。”

    曹操放下书卷,又不经意的问了一句:“对了,子鱼,若孤召管宁来魏国当官,你觉得可好?”

    华歆没有丝毫犹豫,“当然,我亦有意向魏王推荐幼安,幼安此人,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室蔽衣,逾于原宪。”

    华歆丝毫不吝啬夸赞之词,因为他知道管宁是绝对不会出誓,他越是推荐,越能彰显自己的风度。

    “世间之人多是愚昧,他们误会了子鱼,就和孤一直被人误会一样。”

    华歆拱手,没有接这话。

    只不过,曹操这次派人去找管宁,注定是见不到人了。

    而不久后,邺城出现邻一次臣民外逃事件。

    其中官职最高的就是刚封的大理卿钟繇。

    上一次与钟繇交谈完后,曹操就对钟繇起了疑心,不过钟繇声望较大,曹操明面上提升了钟繇的职位,暗地里却派人加强了监督。

    校事府首领来报,曹操大为震怒,“难道现在校事府连这点事都办不好了吗?”

    来人跪倒在地,道钟繇安排一人长的与他极为相似,以此骗过了他们的关注,等到他们发现,钟繇早已逃出城去。

    罢,此人还递上了一颗人头,看模样确实与钟繇有八九分相似,曹操不由得震怒,钟繇逃跑看来是早有预谋,自己就不该留着他。

    闻着这血腥味,曹操不由得又犯起了一丝头痛。

    “拿走!”曹操摆了摆手,又问道:“逃走的还有谁?”

    “还有崔林!”

    崔林,是崔琰的弟弟,但比崔琰识时务,曹操一直留在身边担任掾属。

    崔林的离开让曹操非常的不理解,直到崔琰的公开露面。

    ……

    (第五卷,战关中完结。下一篇:枭雄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