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他们这会儿在东海沿岸的福建兴化府。
兴化府下设三州,分别为莆田、兴化和仙游。
因为靠海,这一带没少遭受倭寇的零星侵犯。
这都是倭奴的老传统了,动不动就下海劫掠。
成了发家致富,不成烂命一条,没啥好珍贵。
对于华夏这边而言,倭寇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当今大明虽强盛,却只是相较而言,实则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倭患便是其中之一。
以前,倭寇对朱雄英而言比较遥远。
就连倭寇造成的危害,写在公文上也不过寥寥几笔。
远没有今日来得震撼。
掀开门帘,朱雄英道:“带我去看看。”
铁金刚有些为难:“还是别去了,殿下,怪惨烈的。”
“孤一定要去。”
“好吧。”
朱雄英跳下马车,深一脚浅一脚跟着铁金刚往前走。
马车上的众人彼此对视一眼,跟了上来,只留下大拙看着马车。
随着步伐迈进,哪怕是朱雄英,也已经闻见血腥味了。
他不禁有些想吐。
转过弯,一个村子跃入眼帘。
却并未见到袅袅炊烟。
连鸡鸣狗叫都听不见。
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忽然,朱雄英注意到旁边田沟有一具七八岁男孩尸体。
被田沟里的水泡久了,他的脸有些浮肿发白,看起来十分可怖。
朱雄英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这孩子……跟我差不多大吧?”
铁金刚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便只‘嗯’了一声。
“将他收埋。”
“是。”
朱雄英继续往村里走。
越是深入,所见越是惨不忍睹。
随处都是尸体,无论男女老少。
就连村里的狗,也一条都没留。
来到村中稻场,朱雄英更看见骇人一幕。
稻场上被立了两根木头,木头顶端横着另一根更粗的木头。
横木上系着十几根绳子。
每两根垂下去的绳子上,都以怪异姿势捆绑吊着一个女子。
她们早已死了。
她们的年纪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还长得不错。
她们全都死不瞑目,未着寸缕的身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伤痕和白的红的痕迹,周身臭烘烘。
而在不到十米的空地上,摆着一些石碾、石磨盘。
农具之上也系着绳子。
绳子另一段则系着十几个男饶脖子。
这些男人同样死了,也同样没穿衣服,身上遍布各种各样的鞭痕和划痕。
他们的死相更加难看。
僵硬的脸上带着触目惊心的表情。
有惊恐,有愤怒。
甚至有解脱!
稍微一琢磨,朱雄英便知道为何如此了。
“玷污了他们的妻子女儿,还把他们拘在这里观看,呵呵,该死的倭寇!”
朱雄英恨的咬牙切齿,转身背对人间地狱,再没有勇气多看一眼。
比起他,秋雅虽然年纪更大,但心性差了不少,跟过来只看了几眼,便捂着嘴巴去一旁呕吐了。
陈通微、铁金刚、刘廌倒是面不改色,但也暗暗咬紧牙关。
不用朱雄英吩咐,他们手脚麻利的给那些人解开了,就地刨坑,将其下葬。
朱雄英又在村里逛了逛。
这次他重点观察的是村民家里和一些隐秘之处。
试图找到那么一两个侥幸逃生之人。
结果……大失所望。
站在最后一间连墙上挂东西的铁钉都被起走的屋子里,朱雄英再次发出了冷笑。
“倭奴国穷成这个样子了?”
“人家都穷鬼,看来只能送他们去做鬼,才配得上他们的穷!”
……
重新回到马车上,朱雄英问:“师父,可以判断这些百姓死了多久吗?”
“估计不超过两。”陈通微道。
“倭寇的动向呢?”
“应是往东去了。”
“和我们目标一致,追得上吗?”
“怕是难,两时间足够他们撤退海上。”
朱雄英重重捶了下大腿:“行,让他们跑吧,早晚有一日,我要将他们亡族灭种!”
“大拙师兄,继续赶路。”
“是,殿下。”
之后数日,朱雄英他们路过好几个村子。
无一例外,这些村子都被杀光、抢光。
部分房屋比较聚集的村子,更是连房屋都被一把火烧光了。
一路走来,朱雄英的怒火不断累积,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
一直到十月下旬,众人进入湄洲县,那般人间炼狱才一下子消失。
就仿佛湄洲县是倭奴禁区一般。
【湄洲县为杜撰,原型为湄洲镇。】
【因为本书设定的大明比原版大明大了将近十倍,所以镇升格成了县。】
【同理,兴化府下设的三个县升格成了州。】
【特别明的是,朱元璋时期莆田一带经常受到倭寇零星骚扰,相关剧情并非作者杜撰】
【所以历史上朱元璋才派汤和到沿海一带建立卫所城防。汤和功成后受到老朱褒奖。】
【永乐八年,莆田还曾被数千倭寇大举登陆,当地百姓团结一心,和卫所一起抗战,这才把倭寇打的落荒而逃。】
【从这个时候开始,到明朝结束,莆田百姓经历过非常多次这样的大型战争。】
【尤其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倭寇大军侵犯兴化府,当地军民遭遇大屠杀,死亡三万多人,尸体摞尸体,吓得官员不敢上任,后来还是城里实在尸臭难闻,倭寇这才退去。】
【再后来,明军反攻,打跑倭寇。转年二月初二,兴化府之前逃出去的百姓和其它地方赶过来帮忙的百姓这才把大屠杀后的尸体全部收殓完,整个收尸过程历时一个多月。】
【因为嘉靖四十一年过年时大家都没有心思过年,几乎家家戴孝,所以嘉靖四十二年收尸过后,百姓这才在二月初四做岁,二月初五过年。】
【但因为二月要农忙,实在不方便,于是在维持该习俗多年之后,当地百姓又把正月初二改为探亡日,正月初四做岁,正月初五过年。】
【除此之外,当地还有过年贴绿色春联的习俗,也跟这场大屠杀有关。】
【一般而言,过年都贴红春联,只有家里有人去世,才会换成绿春联。】
【当时兴化府几乎家家贴绿春联,为了纪念,这一习俗被传承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