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8章 劝降李定国

    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全盘接受张献忠麾下义军,在占领江西部分州县后,逐步向浙江进军。

    神武元年七月,李定国占领金华全境,与此同时,艾能奇和白文选率领另外一路大军进入台州府。

    李定国没有自立为王的打算,只要兄弟们过的好就行,金华府比较富裕,台州府战略地位好。

    为了避免被护国军围困端掉,台州就成为李定国必须要拿下的目标,因为台州不但连接金华,更是沿海地区,

    现状和历史不同,因为没有孙可望,李定国现在说话绝对是一言九鼎,无论艾能奇还是刘文秀都不会反对。

    特别得到明军灭掉建奴平定蒙古的情报后,李定国亲率大军再次向台州府全面进军,两个月之类彻底全面占领台州府。

    随后李定国传令,在金华府和台州府按土地面积收税,五亩以下的百姓免税,抗拒者全部灭门。

    老百姓土地本来就少,李定国这道命令,完全就是针对金华和台州的士绅地主。

    两地士绅地主当然不会老实听话,他们曾联合起来抗税,可他们这次却打错算盘,因为他们面对的并非大明朝廷,而是义军,就是所谓的流寇。

    李定国一声令下,所有反抗者全部就地格杀,随后抄家灭门,半个月时间杀了三万多人。

    南方士绅本来就是软的欺硬的怕,很快就开始臣服,老老实实缴税,因为他们除了逃亡无路可走。

    可是逃亡并不容易,一旦被义军发现就地格杀,再说他们的土地和财产都在本地,逃亡就会变成流民,与其艰难逃亡,还不如老实缴税。

    在收到大量税银河粮食后,李定国开始招募木工和船工等,在台州继续造船,原来台州商船和海门卫的船只都被他没收。

    李定国此举乃是为兄弟们留后路,一旦神武皇帝指挥护国军南下,他们可以随时从海路逃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不会错,半年后李定国麾下已经有商船两百多艘,战船三百多艘。

    当然这种战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战船,只是在大型商船上增加炮台个炮窗而已。

    当地城头上一些红衣大炮,也被搬上战船和大型商船,另外还有大小渔船一千多艘,新招水手三千多。

    因为大明海禁并未全部放开,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出海,海产品极为丰富,渔民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

    因为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渔民只要在沿岸就能获取足够海鱼,他们并未引起郑芝龙的注意,双方没有发生过任何摩擦。

    以前东躲西藏,连饭都无法吃饱的流寇,此时不用跑来跑去,还开始天天有海鲜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没有张献忠和孙可望的限制,如今李定国在军事和其他方面才能都显现出来,治军严厉,从来不训练的义军,现在也开始三天一练。

    他们主要打击目标都是士绅地主富商,对百姓几乎没有什么骚扰,比起张献忠那时,其统治下的百姓要好上百倍。

    得知李定国他们统治地区百姓小日子过的还不错,旁边几个在大明控制下的州府百姓们,开始纷纷涌进金华和台州两地。

    那时耕种艰难,人口增多对农业有利,当游人提出控制外地人口流入时,被李定国拒绝,他认为是好事。

    有人口流入,就说明招兵更加容易,吃饭问题并非不能解决,他们可以向宁波和绍兴等周边州府扩展。

    以他们现在的兵力和战斗力,半个月就能轻松占领一个府,尝到海鲜甜头的李定国把目标放在宁波府。

    就在李定国和几个首领商量攻打宁波计划时,一个小将急匆匆前来报告:

    “少将军,城下来了十几人,他们要求见您,并射上城一份书信。”

    守城小将说着,就把手中那封书信双手递给李定国。

    李定国接过书信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字:

    “大明锦衣卫同知高文采,有事和少将军面谈!”

    “锦衣卫高文采?”

    李定国顿时眉头一皱,高文采如今大名鼎鼎,很少有人不知道,李定国当然听说过。

    他看看几位兄弟和白文选,然后淡淡说道:

    “锦衣卫高文采前来,应该是来劝降的,你们认为见还是不见?”

    艾能奇一拍桌子叫道:

    “见个鸟,让他们马上滚蛋……”

    刘文秀:

    “胆子不小,竟然敢来台州,不要让他走,放进城干掉他,”

    白文选:

    “少将军,最好还是见一面,听听他说什么,小皇帝麾下主力一直未过江南下,好像故意在放任我们三股力量。

    末将建议最好不要轻易得罪他们,以免小皇帝恼羞为怒,派兵征讨我们,虽然我们不怕,可安稳的日子算是到头了……”

    以李定国的能力,他当然早就看出神武皇帝在故意放任他们三股势力,想借助他们打压南方士绅。

    不然以护国军的战斗力,他们早就南下把三股势力剿灭。

    李定国虽然很自信,但在神武皇帝轻松灭掉建奴和蒙古后,他知道这三股势力完全不是护国军对手。

    对艾能奇和刘文秀摆摆手,李定国说道:

    “先听听高文采为何而来,你们旁听,不要乱说话。”

    “二哥!”

    二人还想说什么,李定国脸色一沉,他们急忙住口。

    高文采被朱慈烺派到南方以后,一直在暗中调查江南勋贵和南京官员,这次算是第一次公开露面。

    进入大堂,只见大堂上站着两排刀斧手,个个对他横眉怒目,好像一言不合就会砍死他。

    高文采知道,这是李定国给他的下马威,他让麾下几个锦衣卫在外面等候,淡淡一笑,迈步穿过两排刀斧手来到帅案前。

    帅案上端着一个身材魁梧五官端正的银甲将军,两旁还坐着十几个全身披挂的将军,全都冷冷的看着他。

    高文采知道上面那位应该是张献忠义子张定国,不对,现在应该叫李定国。

    他微微一笑,对首座李定国抱拳说道:

    “在下锦衣卫同知高文采,奉命前来谈判,不知少将军能否给个座位!”

    刘文秀和艾能奇闻言大怒,他们和朝廷乃是死对头,高文采居然还敢要座位,简直就是找死。

    二人刚想发作,立即想起李定国的警告,急忙看向李定国,只要李定国一句话,他们立即命人拿下高文采。

    无论锦衣卫在大明多么牛逼,可在他们义军面前狗屁都不是,小皇帝亲自到来他们同样如此。

    李定国看看高文采,突然淡淡一笑:

    “来人,给高大人赐座!”

    李定国话音未落,立即有士兵端来一张椅子,高文采点点头,道声多谢,随后缓缓落座。

    说实话,现在的锦衣卫给李定国的印象还不错,他们杀贪官污吏斩勋贵,算是大快人心。

    高文采坐下后,李定国微微一笑道:

    “高大人日理万机,怎么有空来到小小台州?”

    高文采知道来和李定国谈判很危险,搞不好直接被砍掉脑袋挂在城墙上,不过他并不害怕,他的使命就是效忠神武皇帝。

    在出发前,又收到神武皇帝的亲笔信,神武皇帝让他不要担心,无论谈判是否成功,李定国都不会威胁他的生命,这让高文采的信心更足。

    见李定国发问,高文采没有转弯抹角,他直接开门见山:

    “少将军,本官奉神武皇帝密旨前来和你们谈判,吾皇很清楚少将军和诸位都是英雄,为了填饱肚子不被饿死,举旗造反实属无奈之举。

    你们当初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不饿肚子,现在大明经过土地改革,北方百姓已经过上你们想要的生活,你们当初的梦想算是完成了。

    吾皇圣明又惜才,知道你们在江南只杀贪官地主,并未危害百姓,只要少将军和诸位能够放下武器归顺朝廷。

    神武皇帝可以保证,对你们过去行为,既往不咎,更不会秋后算账,并加封你为副将,其他几位首领均可加封游击将军。

    肆虐大明辽东的建奴已经被灭,几百年来屡屡侵扰大明边关的鞑子也已经平定,吾皇不想再对你们动刀兵,希望你们好好考虑考虑……”

    高文采说到这里,突然又微笑补充几句:

    “哦,对了,还有件事向你们吐露一下,刘国能李万庆他们和高一功刘芳亮部,现在均已经归顺朝廷,整个大明目前只有你们这一股义军!”

    高文采最后这段话,看似向李定国泄露机密,其实乃是警告李定国他们,如果继续顽抗,后果自负。

    “什么?刘国能十万人马竟然悄无声息的投降了,连高一功他们也已经归顺朝廷?”

    听到刘国能和高一功已经投降朝廷,几位首领都大吃一惊,他们几乎同时从座位上站起身,不可置信的看着高文采。

    如果刘国能和高一功等人真的都已经投降朝廷,那么全国就只有他们三万多义军了,大明军队可以毫无费力横扫他们……

    不过李定国很快就镇静下来,以神武皇帝的魄力,他不会允许流寇继续存在大明,日后必然派兵南下镇压义军。

    既然高文采已经来到台州,说明吉安和九江肯定有官员去劝降,顺应局势,刘国能和高一功归顺朝廷很正常。

    李定国不禁回忆起当初纷纷烈烈的各路起义军,那时是何等规模和威势。

    陕北的王二第一个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陕西地区算是当时的重灾区,赋税繁重不说。

    而且连着好几年都没有下雨了,严重的干旱导致农民们颗粒无收、饥荒不断、饿殍遍地,时不时的还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

    王二宣布起义之后,陕北的百姓们纷纷都起来响应,他们一起攻官衙、杀官吏、劫富人、济百姓。

    后来随着众多饥民和逃兵的加入这支义军迅速壮大了起来。

    王二起义不久,陕西府谷的王嘉胤也宣布起义。

    他率领着饥民们对抗官兵,转战于西北各地。

    这支农民起义军人数最多的时候发展到了三万之众。

    王嘉胤死后王自用率领着义军活跃于山西、河南一带。

    王自用在与明军的交战中受了重伤,不久便病死了,王自用死后这支队伍宣告解散。

    不久,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

    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

    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

    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力量。

    崇祯八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明末参与围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农民军有几股。

    刚开始三十六营分别指高迎祥、扫地王、邢红狼、八大王张献忠、黑煞神、曹操罗汝才、乱世王、闯将李自成、闯塌天刘国能。

    满天星、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党家、八金刚、混天王、蝎子块拓养坤、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张妙手。

    白九儿、一阵风、七郎、大天王、九条龙、四天王李养纯、上天猴刘九思、丫头子、齐天王、映山红、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革里眼贺一龙等。

    农民军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

    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

    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

    李定国想起当初起义军的规模和威势,再看看现在身边十几位首领,他立即有种无力感。

    几十万大军,数百起义军首领,在刘国能和高一功他们投降后,现在只剩他们这三万多人。

    还有能力和朝廷抗衡吗?当然没有,官兵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他们,为了让麾下将士好好活下去,归顺朝廷乃是最好选择。

    平时率军打仗他是当之无愧的首领,可如果要投降朝廷的话,李定国必须要和麾下将领达成一致才行,不然肯定会发生内乱。

    李定国沉思半天,才对高文采说道:

    “高大人,归顺朝廷这件事,本人说了不算,必须好好商量一番,给我们一个月时间,一个月之后,定给朝廷一个满意的答复!”

    “可以,本官先告辞,一个月后再来!”

    高文采很干脆,立即起身告辞。

    刘国能本就是朝廷的人,高一功他们有李过劝说,这两家很容易搞定。

    对李定国他们这一股势力,朱慈烺知道需要一定的时间,并未给高文采时间规定。

    李定国是着名的民族英雄,如果他不强烈反抗,朱慈烺绝对以收复为主,大明中兴还需要他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