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均也是个聪明人,一番思索之后,自己也写了两句:
【佣兵是下百姓的最后保护者!】
【佣兵是大夏王室的忠实追随者!】
赵云认为孟均这两句相当好,让孟均把这两句也刻到雕像基座上面。
晚饭后,罗秀儿安排董白、环儿、何玉凤、巫月华侍寝。
赵云从善如流,还额外摆平了如意和海棠等六人。
次日是夏国新历腊月三十,是夏国法律规定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在这一里,赵云和徐庶一起,敲定了诸多大事。
比如:
明年的财政预算;
明年的州郡治理目标;
明年的工商业目标;
明年的军队战略;
以及,迁都!
徐庶认为,明年六七月间,关中就会被夏国彻底拿下。
到那时,就可以把夏国的都城迁到长安去。
新长安城,是赵云参照盛唐的长安城设计的,工程量极其浩大。
没有个五六年时间,肯定是修不成的。
大家只能搬进旧长安城。
其实,旧长安城作为西汉的都城,也是非常巨大的,充当夏国王都绰绰有余。
迁都长安,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关郑
关中是夏国目前得到的最丰饶之地,必须快速而良好地发展起来,才能让夏国的根基进一步被打牢。
有了关中,再得蜀地,就能夺取下!
这是被刘邦证明过的。
这些事情,早就由徐庶和诸位重臣多次探讨过了。
此时,赵云基本上就是进行一个确认工作。
其中最大的意外是张松的叛反,以及赵云对官员从严处置的决心。
这会导致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官员会被拿下,使得很多岗位上的官员不成熟,让许多计划的执行变得困难。
因此。
原先预计的某些标杆,直接被降低了。
忙完这些,赵云又写了四封亲笔信。
收信人分别是:
黄忠,张辽,慕容芷,张宁。
那些书信,被安全司以最快速度送了出去。
赵云自以为,他是基于情感才写信的。
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他的帝王心术。
黄忠已经拿下西域南线,使得丝绸之路重新通畅。
张辽一遍又一遍地扫荡青藏高原,以铁血手段不断摧毁那片土地上的旧贵族和旧思想。
慕容芷正在西域北线与北匈奴和乌孙作战,只能胜不能败。
张宁独自指挥着关中的十几万贼军,与在关中盘踞了三百多年的无数贵族作战,伤亡很大,压力很大。
这四个人,哪一个出现问题,都会让夏国的大战略承受重大损失。
赵云是放心不下四人,这才写了一封亲笔信过去。
是问侯和拉拢,也是打气和加油。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赵云当了一年的大王,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了很多。
写完信,看看还没下班,赵云就来到了礼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部不但掌管着礼法与祭祀,还掌管学校、科举、历法、文化、度量衡等方面。
蔡邕是个非常聪明也非常务实的人,自从担任礼部尚书以后,一直都在按照夏国的实际情况更改礼法。
但因前两调整官职,蔡邕荣升内阁大臣,新任礼部尚书变成了华佗。
年末年初礼部事情最多,赵云有些担心,华佗到底能不能干好那一摊子。
刚刚来到礼部尚书的办公室外面,就听见蔡邕在里面训人。
“大王当初举行大宴,是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处于饥寒交迫状态。
大王举行大宴,能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富足,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信心。
然而,到了现在,大家已经相当富裕,根本不缺那一顿。
我们若是拿出普通的食物,根本就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若是大家都不吃那些食物,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而且!
不算枹罕城外的人,城里的常住人口就超过了20万。
一场大宴,将会产生巨量的物资损耗!
做人做事,万万不能因循守旧……”
赵云看见一名官也站在门外等着,就向他问了问缘因。
原来。
一名年轻的礼部官员向华佗提议,由官府出面,举办一场盛大的辞旧迎新晚宴。
华佗思虑以后,直接批了个否。
那人不服气,跑到华佗面前理论。
恰好,蔡邕为了交接礼部事宜,正在华佗这里。
听了那饶理由,华佗向蔡邕请示,蔡邕也表示了否定的意见。
那家伙年轻气盛,就顶撞蔡邕,举办晚宴是夏国的传统。
夏国刚刚成立一年,哪里有什么传统?
那人其实是在隐晦地嘲讽蔡邕——
你是个新来的官员,不清楚之前的情况。
这件事是赵云喜欢的,我们应该执行!
蔡邕本来是个好脾气的,却也被这家伙激怒了,当场训斥起来。
赵云听得暗自点头,却觉得节日活动必须要樱
等那年轻官员满面羞愧地退出来,赵云就走了进去,与蔡邕和华佗一起商议起来。
最终,三人一致决定,举行两种大型活动——
快速滑雪,雪地运输。
前者是单人活动,后者是团队活动。
不但可以活跃节日气氛,还能纪念夏国立国之前的那次冬季长征。
礼部、宣访司、商务司、商人组织,四方面联合主持。
之所以加入商人组织,是要让商人出一次血。
所有的奖金和奖品,都由商人来出。
夏国的重视工商,甚至以工商撑起了国家的主要开支。
商人们搭上了国家发展的快车道,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让他们出血,他们的抵触并不会太大。
而且,谁能在这种时候露脸,谁的江湖声望和社会地位就会大大提升。
为了争夺一个露脸机会,商人们必然会争得打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