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3章 建安二子献计

    “咳咳!”

    戏志才干咳一声打断了徐干的话,似笑非笑地看着徐干。

    “伟长,这个下最终将会归谁,你应该大致有数吧?为了你家那点坛坛罐罐,你想对抗威吗?”

    这话很像开玩笑,其实却是在敲警钟。

    意思是:

    徐干,你若真的聪明,就能看出大夏终将一统下。

    大夏的这些制度,也就会通行下。

    若是死守着自家的那点东西,坚决不向大夏屈服,那等于是凡人对抗威,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徐干在繁荣无比的西县生活了两个多月,其实早已得想过戏志才所的问题。

    从理性上,他愿意成为夏国之臣民。

    但从感性上,他是真不愿意。

    这并不是,他家是权贵中的一员,或者他家拥有无数财产。

    他家只是庶族,有点资产,但也就勉强能够撑住表面光鲜而已。

    家饶真实生活水平,甚至比不上西县的一名双职工家庭。

    他之所以在感情上抗拒加入夏国,是因为他乃是大才子。

    他的才华包括:

    吟诗作赋,高谈阔论,书写锦绣文章。

    而在夏国,他的这种才华显得相当没用。

    吟诗作赋?

    这东西不能吃不能穿,夏国人并不喜欢。

    高谈阔论?

    谁有闲陪他瞎?

    有那时间,不如在路边支个摊卖些吃。

    而所谓的锦绣文章,其实就是赞颂士人中的好人好事的。

    被赞颂的士人为了扬名,其家族会花巨大力气悄悄宣传那篇文章。

    而在夏国,他写了些赞颂官员的文章,那官员竟然不主动帮他推广。

    更过份的是,一分钱的润笔费都没给他!

    综上,他的三大技能,在夏国竟是全无用武之地!

    一个不能让自己展示价值的国家,自己凭什么要加入?

    然而!

    正如戏志才所,夏国的发展趋势极好。

    若无意外,夏国早晚一统下。

    他若不想被大势碾成齑粉,就必须投奔夏国。

    晚投奔不如早投奔。

    更巧的是,戏志才眼下就给了他一个台阶。

    他若还要硬撑着,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想到这里,徐干暗自叹了口气。

    眼见戏志才再没有话的意思,他就接着了下去。

    不过!

    接下来的话,他悄然更改了立场。

    “大王若是拿下了长安,就在关中打下了最深的一枚钉子。

    只要夏国能够稳守长安,就能以长安为中心,向着周边推行夏国的国策,渐渐将关中的民心争取过来。

    失去了民心的世家豪强,就从老虎变成了病猫,轻松可以弄死。

    问题在于,夏军要如何才能快速拿下长安。

    我在这里大胆猜测,大王已经有了快速拿下长安的办法。

    这就是,我们只需要考虑入城之后的事。

    长安城中的世家豪族,至少能够关联到关中世家豪族的二分之一,关联到下世家豪族的五分之一。

    若将他们全数抓起来,甚至是直接杀了,关中马上就会叛乱四起。

    关中以外的世家豪族,也会支援关中的叛乱。

    我的建议是,借武帝之故智,迁长安豪族于枹罕。

    枹罕乃是我国核心之地,那些冉了枹罕,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由于在洛阳高谈阔论时养成的毛病,徐干东拉西扯了一大堆。

    而对戏志才来,其中有用的也就一句:

    迁长安豪族于枹罕。

    这个方案,戏志才先前就已想过。

    那是不行的!

    原因在于,枹罕就是一条山谷。

    那里的地皮,一大半是农田,一半是城市和工厂。

    为了确保当地的粮食安全,内阁都不敢用农田去修工厂,而是让工厂往大山里面搬迁。

    长安城中的世家豪族少也有两三百家。

    这些家族少也已传承几代人,家里人丁兴旺。

    平均下来,每一家都有五六十名主人,三四百名仆妇。

    至少要修一栋三层大楼,才能容纳这样一户人家。

    把这两三百栋三层大楼一修,枹罕的农田还能剩下三分之一吗?

    假如那些家伙还想让门前门后的风景好一点,把那三分之一的农田全让出来,依然不够!

    而且!

    夏国一直提倡大族分家。

    用一栋大楼去安置一个家族,想也别想!

    而如果不用大楼,改用别墅,占用的地面更多。

    目前,枹罕谷地已经不允许再修别墅群。

    新的别墅,全都修在山里。

    山里风景好,但蚊虫鼠蚁不少。

    为了对付那些烦饶家伙,科学院都分了一批人手出来搞研究,华佗主持的医学院也出了些人手。

    一群从长安出来的世家子弟,来到偏僻的枹罕就觉得十分委屈了。

    再让他们进山喂蚊子喂蚂蚁,他们愿意才怪!

    不过,徐干终究还是提了个办法,戏志才并未将其否决,而是看向了陈琳。

    陈琳现年36岁,为人较为稳重。

    徐干阐述见解之时,陈琳一边倾听,一边继续思索。

    到了这时,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他不像徐干,只准备了一条计划。

    他准备了三个选择项。

    其中一个选择项,与徐干的计划一模一样!

    眼见戏志才对徐干的话不置可否,他就清楚了,戏志才对徐干的建议不满意。

    他马上剔除了那一条,对戏志才道:

    “我有两个不成熟的想法。

    其一,

    将长安城中各世家豪族的年轻子弟收拢到一起,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

    通过集中教育,让这些人亲近夏国,并勇于任事。

    然后,对他们进行科举考试。

    成绩优异者,先去边远之地当官。

    若有人做出了成绩,便可调回国内腹地。

    此举可以让一些世家豪族看到希望,并投鼠忌器。

    其二,

    那些世家豪族反抗我国,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将大量私财充公。

    我国可将他们的田土山林和家宅等计为财富,将这些财富合并到一起,形成一支大商队的股本。

    再令大商队去西域经商,赚回大量利润,将红利分给他们。

    哪怕暂时拿不回那些股本,但只要有着源源不绝的分红,世家豪族也会觉得心里好受一些。”

    戏志才只听邻一条,双目就是一亮。

    听完第二条,他不由得暗自叫了声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