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1章 大王快要回来了

    枹罕,位于凉州南部的群山之间,是一片向下深深凹陷的河谷之地。

    进入八月底以后,南方高原越来越寒冷,寒气向北流动,渐渐覆盖了周围的群山。

    枹罕因为地势低,依然还十分温暖。

    但是,一旦到了晚上,冷热空气对冲激烈,使得地间开始下雾。

    这早上,照例是下了大雾。

    邱家村被笼罩在大雾之中,看起来若隐若现。

    换在以前,人们还会继续窝在屋里,蜷缩在被窝里一动不动。

    努力忍住饥饿,再睡一觉,全就可以少吃一顿饭。

    但是,现在是不一样了。

    自从夏国成立,邱家村中就有了五名官员。

    一名村长,一名巡官,一名税官,一名宣访官,一名邮差官。

    曾经的邱家族长,还想对抗一下官府,结果落得了最凄惨的下场。

    从那以后,邱家村的人就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对那五名官员进行最大程度的尊重。

    而那五名官员也是管的挺宽,一会儿发动大家修补房屋,一会儿让大家一起修路,一会儿又鼓励年轻人去城里打工……

    一些人心里不舒服,公然不敢反对,但悄悄的在背后话,或者怂恿大家出工不出力。

    他们却忘了,五名村官之中,有两个人都是本村子的。

    那两人对于本村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知根知底。

    那些在背后搞动作的人,偷摸的人,偷奸耍滑的人,全都被巡官带着民兵队抓了起来,送到隔壁村劳改去了。

    与此同时,他们村也收到了来自其他村的劳改人员。

    据,这只是警告性质的劳改。

    如果屡教不改,他们的劳改地方,就会换成大山里面。

    总而言之,在五名官员的逼迫之下,邱家村不得不快速的运转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改变,邱家村也是一点点的发生了变化。

    几个月下来,邱家村中已经没有那种破破烂烂的危房,邱家村的道路也变得平整而宽敞,邱家村甚至还有了一个石板铺旧的广场。

    太阳一点一点从山背后面爬了出来,被浓郁的雾气笼罩着,显得红通通的。

    广场上面,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来的最早的是本村的民兵,民兵们在巡官罗大壮的带领之下,进行着每例行的晨间操演。

    罗大壮与民兵队的伙子们那有力的动作,严肃的面孔,深深的震慑着所有旁观者。

    使得他们不敢大声喧哗,甚至不敢走到广场中央去。

    几名老妇人自动凑到一起,用非常低的声音交谈着,脸上不时露出笑容。

    在他们手中,各自拿着一个鞋底。

    虽然嘴里着话,却丝毫没有耽误纳鞋底的动作。

    几名老头倒背着双手站立,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正在操演的民兵们。

    看的多了,他们也变成了半个专家。

    只要发现自家的儿孙动作不太标准,他们的脸色就会黑下来。

    时至今日,傻瓜都很清楚,当夏国的兵是很赚的。

    不但吃的好穿的好,还非常容易立功。

    更重要的是,家人也会跟着受益。

    税收减免一半,这是最直接的好处。

    除此之外!

    送了儿子去当兵的父母,遇上村里开大会的时候,会被邀请去坐到前面;过节的时候,会得到官府赠送的礼物。

    对于乡里人来,后者反而更加重要。

    但凡家中有个当兵的人,无论是老的还是的,个个都是扬眉吐气。

    这就使得很多人都在计划着,下次征兵的时候,也送自家子孙去当兵。

    为了提高被募兵官选中的成功率,就必须督促自家子孙好好的训练。

    好消息是,邱家村的巡官罗大壮,以前就是夏军之中的一员,参加的战斗不下五次,正儿八经的老兵和精兵。

    虽然他现在残了一条腿,但完全不影响他的能力。

    村中的青壮们,全都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空气之中,有着淡淡的烟火气息,那是村中的各家各户正在做早饭。

    现在的邱家村,比起以前富足了不止一倍。

    即使不能经常吃肉,但一三顿饱饭,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狗叫声,鸡鸭叫声,父母训斥孩子的声音,隐隐约约的不时传来。

    突然,一阵隐约的叮叮声响,在村口外面响起。

    这声音就像拥有魔力,把广场上所有饶注意力都拉了过去。

    老头和老太太们的视线,全都投向村口。

    一些民兵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目光不时投向村口。

    “叮叮叮!”

    声音越来越近。

    不多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从村口的雾气之中闯了出来,飞快的驶进广场里面。

    站在简易点将台上的罗大壮抬起右手,对民兵们沉声喝道:“全体都有,集合!”

    民兵们连忙停下手上动作,快速跑到点将台前,站成整整齐齐的两排。

    “立正!”

    “稍息!”

    “解散!”

    罗大壮不是个喜欢废话的人,果断地停止了今的民兵训练。

    “杀!”

    民兵们发出大吼。

    然后,他们迅速走向自己广场一角,穿衣的穿衣,喝水的喝水。

    “今有什么好新闻?”

    罗大壮跳下点将台,来到刚刚停下的自行车面前,对着邮差王勇问道。

    王勇一边解开自行车后座上的包裹,一边满脸兴奋的道:“好消息很多!”

    罗大壮顿时来了兴趣,催道:“有些啥?你先给我!”

    王勇也不卖关子,简明扼要的了起来:

    “第一条,大王剑指西域,命令两路大军南北并出。安排了这件事情,大王就返程了。

    第二条,黄忠将军先行一步,打下了楼兰国。

    第三条,大王写了新的文章,发表在今的报纸上。”

    随着王勇的到来,邱家村突然变得沸腾起来。

    有人在村子里敲着铜锣,大声的喊叫着:“王差官回村了,想听报纸的,赶紧到广场上去!”

    响应的最积极的,永远都是那些孩子。

    他们就像一只只灵敏的猴子,飞快的从人们身旁跑过,嘴里发出欢快的尖叫声。

    大人们也很积极,纷纷从家里走了出来。

    仅仅十来分钟,村子里但凡能够喘气的,基本上都站在了广场上面。

    不需要任何人进行组织,大家自觉的按照以往的规矩站好了位置。

    最前面的好位置,全都留给了军属之家的长辈。

    在他们之后,就是那些一刻都闲不住的孩子们。

    人们一边低声议论着,一边不时看向前方的点将台。

    点将台上面,站着读报的主角,邱家村的宣访官魏林。

    “人都齐了,开始吧!”村长在人群后面高声喊道。

    众人一听,马上安静下来。

    魏林扫视众人一眼,大声道:“大家注意了!接下来,我将朗读今的新闻!”

    完,他低下头,展开了手中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