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二章 断臂求生

    门外遍是绮罗客,来往皆为云中人,平日里就客商豪集的地方,长安城的延平门,今日竟然迎来了一连串的牛马车队,无数的钱粮绢帛等物,等待着入城。

    这样的景象哪怕是在长安城这样的地方也是不多见。

    尤其是他们来自的地方,正是那个如今说是出了大事的醴泉县。

    偏偏这些头扎黄巾的人,并没有半点的惧怕,反而是带着这么大量的钱粮堂而皇之地来到了长安城下,并且是以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名义,进入了这座汇集了古今中外繁华的城市。

    那就是...上缴今年所需的赋税!

    得知了此事之后,如今长安朝廷的大小官吏都已经感觉到了一股极为古怪的气息。

    等到长安县将那些上缴的赋税全部收缴入库,就连运送这些钱粮的人,也安排下去驿站内休息,实际上是软禁起来以后,众人才隐隐感知到了他们觉得不妙的缘由。

    “太多了!”

    “区区一个醴泉县,怎么可能缴纳这么多赋税?!”

    望着收上来的赋税单子,户部侍郎的眼中露出了不可思议。

    六部尚书一般都是由各方大员兼职,实际上做事的都是各部的侍郎,这位侍郎也是一个经常过手各地赋税资料的,自然很清楚往年京畿道的赋税情况。

    可现在这个数字,似乎多得有点过份了。

    已经是往年一整个京畿道一齐交上来的赋税总量了。

    这可是醴泉区区一个县城的赋税,按照上面的单子详细说明,可是没有强征多征任何一点,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那些豪门世家兼并的,往年不用缴纳赋税的田地,如今都被登记了上去。

    可以说这一件事一出来,在场的诸多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就彻底的当了哑巴。

    怎么缴纳赋税,哪里还能缴纳到他们身上去?

    不止是他们身上,他们背后的家族自然也是不能有。

    别说缴税了,该拼的命,当年和太宗一齐打入长安的时候就已经卖过了,这不是他们应得的福利么?

    然而他们却没有料到,这一次中央内廷对这次的事情的反应激烈程度,还在他们的意料之外!

    “这都是朕的钱粮!”

    “要不是醴泉老老实实地将赋税送上来,朕还被蒙在鼓里!”

    将手里的折子摔在了地上,李隆基罕有的面上浮现出了怒气。

    高力士赶紧上前,为这位大唐的天子顺气,得亏是开始习练‘五禽锻体’法了,李隆基确实感觉自己又有恢复青春时候那种强壮的感觉。

    不然光是看了这送上来的文字,都要气得头晕。

    是!

    各地的世家大族不少,还有许多就是开国的功臣权贵之后,关陇这块地方很多有形无形的福利,已经是让这些人吞没下去了。

    李隆基这都知道,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关陇都是他们老李家真正的铁杆。

    哪怕是关陇贵族一直在打压河北河东的世家大族进入中央,他也可以忍受,毕竟朝廷都是自己人更好发挥他的要求和法令。

    但是他几次三番的要求各地的官吏权贵,减少奢侈的时候,那些人是怎么对他说的?

    现如今呢?不过是区区一个县城,只要按照法令和唐律交付钱粮赋税,没有任何一丝多征,只要将那些世家大族给清理一下,都不用去掉奖赏给他们的田地。

    就是那些兼并掉的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土地,一样的缴纳赋税,就出来了这么多钱粮。

    这可都是朝廷的钱,也就是都属于他李隆基的钱粮!!

    可以说原本没想过要在京畿道干什么的李隆基,此时的杀心已经渐渐被唤醒了。

    “你们都给朕好好看看。”

    “往日里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少了,一说增加赋税就推三阻四,结果呢?”

    “真要按照法令缴纳赋税,天下的赋税会越来越少么?”

    “你们这些人居然加起来还不如一个乡野间兴起的教派,起码人家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忠君爱国!”

    此时能参与内廷议事的,都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说白了也就是俗称的‘宰相’之位。

    除了李林甫外,尚有张九龄,裴耀卿等人。

    听到李隆基此言顿时躬身拜倒在地,呼罪不起。

    “朕是要你们来赔罪的么?”

    李隆基似乎余怒未消,回到了座椅上面,自然有高力士令人送来茶水。

    “朕要你们看看,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各地都如醴泉一般!”

    作为如今宰相之中名义上为首的张九龄,听到大唐天子此言就明白,这才是这次内廷动议的正事。

    然而他实在是不愿意按照这位陛下的意思去做,毕竟醴泉实在是特例,他当时知晓此事的时候,也是极为的诧异。

    最关键的是,醴泉的太平教起义军每一步都走得太妙了,简直是在无形之中配合着这位圣人天子的所有想法。大风小说

    可这个时候,这些想法都不能行动,只能是想法!

    作为如今总理阴阳的宰相,没有谁比张九龄明白,现在盛世大唐之下,隐藏的危机。

    他这几年一直在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要以‘王道’代替‘霸道’就是为了缓解这种危机,扭转这种向下的时局。

    然而事实是,各方的情况没有一丝的变好迹象,反而是越来越危险了。

    到了如今,竟然醴泉都出了太平教起义军的事情,更加令人觉得不寒而栗的是,这支起义军完全的击中了当今天子心中所想的变革。

    变革不是不好,可是对于如今已经内部危机重重的大唐来说,一快不如一缓。

    李隆基想的变革太快了,他要将几十年的变化,浓缩在二十年甚至十年之中,这就不是治国的良方,而是一剂毒药了。

    可现在醴泉的情况又不得不说,做得太好了。

    “陛下,以臣的意见来看,醴泉只是特例,不过有了这个特例就可以往外推广。”

    “不如以京畿道作为试点,推行一下新的收缴赋税的形式,并且清查一下被违法吞并的田亩数量。”

    “就按照醴泉的做法来,一切都按照唐律走...”

    张九龄能够屹立朝堂这么久,自然也有自己一套的办法,如今显然是无法阻拦住已经看到可能性的李隆基了。

    那么就将他的脚步困在京畿这块地方上,免得他祸害整个天下,只要这位陛下在京畿之地吃到了苦头了,那么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

    届时再将醴泉的那些起义军全部清理解决...

    也就算是这次的事情都过去了。

    ‘贪了这么久,总得付出点代价。’

    ‘关陇的这些世家这次断臂求生,也未必是坏事...’

    想到这一点,张九龄的眼神就越发的坚定。

    倒是李林甫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这个老对手。

    眸子里倒是多了几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