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没有见到波斯援军的唯一解释既不是没得到消息,也不是海上力量孱弱,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自己都被出卖了!
丹麦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与波斯人事先达成了某种默契,然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就成了牺牲品。这倒也不奇怪,当初葡萄牙人就是这么被阴走的,风水轮流转而已。
“阁下,丹麦东印度公司派来小艇,放下这封通牒就离开了。”
正在使劲儿琢磨丹麦人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才让波斯人如此顾此失彼。书记员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把一张被海水打湿的纸放在桌面上。然后就戳在原地,像是在等进一步指令。
维多尔没有去拿那张纸,因为不用太靠近就能看清楚。内容特别简单,这倒是符合丹麦人的一贯风格。纸上只有一句话:限期两天之内离港,否则一律视为抵抗到底。
抬头看了看书记员眼中的希冀和恐惧,维多尔从桌上的木盒里拿起根雪茄烟点燃,把脸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陷入了沉思。
丹麦东印度公司进入亚洲海域的时间比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早,可是混得很惨,只在印度次大陆东南沿海建立了一处贸易站和工厂,一直以来都处于亏本状态。
相比起在亚洲混得风生水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人,丹麦人在这里的影响力和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经常被人忘记。
可这次突袭霍尔木兹港的舰船数量和质量与其实力有着明显不符,尤其是射程几乎和要塞炮相仿的舰炮,在欧洲从没出现过。听说只有一个地方能生产,大明帝国!
难道丹麦东印度公司搭上了大明帝国的关系?这个推测好像也不太合理。如果是那样,他们也就不会混得像一群破落户了。
另外大明帝国刚刚与英格兰达成协议,双方不再互相敌视,也允许英格兰商船进入印度洋正常贸易,只要别超过沙廉港以东就不会受到限制。
而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授权三年后就会到期,按照宫廷里传出来的消息,到时候国王查理一世很可能不再继续授权在亚洲经营,而是改为美洲。
这一年来公司高层正在不停游说国王,据说效果不大。在这种局面下公司也在慢慢调整布局,不再向亚洲投入过多资源,而是开始去美洲布局。
此时此刻大明帝国若是想要霍尔木兹港,完全没必要假手丹麦人演戏,只需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高层接触下,保不齐就能有偿转让,其费用并不比雇佣丹麦人高。
另外大明帝国的控制区域在印度洋东侧,也就是阿拉伯商人口中的南洋,在印度次大陆和阿拉伯地区基本没有太多存在感,更见不到几艘来自大明的商船。
就算想染指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也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霍尔木兹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对岸的马斯喀特港更合适。想必葡萄牙人不会也不敢拒绝大明帝国的要求,仅用几句话就能停靠的港口难道不香吗?
可越是想不明白的事情越让人坐立不安,其背后往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从丹麦人的表现上也能看出,他们此次来犯是有恃无恐。
“……通知公司职员马上收拾私人物品,把仓库里的货物尽可能装上船……我们还有几艘可以远航的船只?”经过半支烟的冥想,维多尔最终下定了决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拼死抵抗的结果百分百是死,对公司也没有任何好处。如果能带走全部员工和大部分货物,对公司、个人来讲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三桅帆船还有三艘,双桅帆船两艘,都可以远航,阁下!”书记员始终站在原地,等待着决定命运的一刻。当他听到装船的命令后整个人立马活了,半秒钟也没耽误就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答案。
“把船装满,能装多少装多少,明天下午出港!”
见到书记员的反应,维多尔知道选对了,外面的士兵和水手们应该也是一样的心情。如果自己坚持要和丹麦人死拼到底,他们很可能先把自己杀死,然后还是一样要撤走。
与科伦坡港的易手有异曲同工之妙,相隔了不到五天时间霍尔木兹港也换了主人,成了丹麦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总部。
但这件事并不像科伦坡城被攻陷那样引起各方关注,甚至连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自己都没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再派人去询问阿巴斯港的波斯首领到底为什么出卖了友军。
维多尔带着剩余的船只和水手,装满了仓库里的值钱货物,绕过大半个非洲最终平安抵达了普利茅斯港,中途在好望角遇到风暴时还去恩鸟港避了两天。
为此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专门让一艘商船顺路送来了感谢信,如果英国人知道这背后全是大明帝国搞的鬼,不知道该是啥心情。
其实就算知道了也于事无补,表面上是丹麦和不列颠两家东印度公司在你争我夺,但在南边3000多公里的塞舌尔群岛,正有一支舰队枕戈以待,随时准备支援恩鸟港。
如果丹麦人太废物,或者波斯人出尔反尔,再或者附近的阿拉伯或者奥斯曼人有异动,导致霍尔木兹港没有按照计划拿到手,还有暴露背后主使者的风险,那一直躲在后面出坏主意的帝国海军就得走上前台了。
先封锁红海和波斯湾出口,再把战舰摆在霍尔木兹港外,与萨法维王朝谈谈一起对付奥斯曼的步骤。
理由嘛,太好找了,去年有两个文莱商人租用大明海船前往红海正常贸易,船上除了普通货物之外还带了几十箱烟草。
但在吉大港附近海域遇到了奥斯曼战舰的拦截盘查,船长和水手本以为没什么事儿,乖乖停了船。
可最终却酿成了一场悲剧,奥斯曼士兵在船舱里发现了烟草,然后按照苏丹颁布的禁令将船长和货主全都砍了头。其余人等施以鞭刑,苦役了半年才放走。
穆拉德四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17位苏丹,他的成长历程比较坎坷。5岁时老爹艾哈迈德一世病故,生母用尽全力才阻止了同父异母的哥哥登基,而是让叔叔继位,称穆斯塔法一世。
可是这位叔叔被艾哈迈德一世软禁了十多年,精神上出了点问题,凑合干了一年实在无法胜任,不得已还是把王位传给了穆拉德四世的哥哥,号奥斯曼二世。
如果按照汉人的传统,奥斯曼二世就是嫡长子,理所应当继承大统。但土耳其人的风俗习惯更接近游牧民族,有兄终弟及和能者为王的传统。
奥斯曼二世从小也是被父母按照王子的规格培养的,据说在文学艺术方面挺有天赋。可惜这种天赋在君王身上出现时,大概率会成为悲剧。
干了没几年,奥斯曼二世就在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战役中失利,被迫签署了比较屈辱的停战条约,结果被军方视为无能,发动政变给弄死了。
但这时候慕拉得四世还小,无法治理国家。可国又不可一日无主,只好又把疯疯癫癫的穆斯塔法一世推了上去,暂时占着位子。
半年之后军方和贵族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让年仅11岁的穆拉德四世提前继位,政务由母亲代理,也就是垂帘听政。
9年之后,穆拉德四世的母亲又与军方产生了隔阂,继而引发政变。这次穆拉德四世没像哥哥那样被推翻,而是来了个大翻盘,把主导叛变的首领处死,顺势整顿了军事贵族集团,显示出了君王的能力。
在他当政之后又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打了一仗,虽没获胜却也没输,双方再次签订了停战协议,约定一起对付哥萨克人和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沿岸的骚扰,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穆拉德四世深刻认识到奥斯曼帝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东西兼顾,最终的选择是东方。并在1630年重启与波斯的战争,一口气攻下了大不里士,顺手又把法赫鲁丁二世斩首,占据了黎巴嫩和叙利亚地区。
总体上讲穆拉德四世是位很有政治手段、战略眼光、又比较严苛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民众不许使用酒精、烟草和可可茶这类有精神刺激作用的物品。
也正是这个禁令让奥斯曼帝国陷入了危险之中,因为在东边有个大帝国,正是这些东西的主要产地。如果不能通过陆路将酒精、烟草和可可茶销往欧洲,等于两条腿断了一条,会非常受伤。
常言说得好,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穆拉德四世恐怕并没意识到,距离遥远的大明帝国会因为这条禁令而对奥斯曼帝国下手,所有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波斯萨法维王朝身上。
大明帝国从来都要求入境的别国商人遵守大明律法,但反过来却从来不曾遵守他国律法,走到哪儿都以大明律法为准。
现在这艘船长被杀、货物被收缴的大明商船,成了向奥斯曼帝国寻仇开战的理由。按照大明律法,销售和使用酒精、烟草、可可茶都是正常行为,别的国家商人死了管不着,但因为处决大明船长就不成!
当然了,这只是最后的解决手段。大明景阳皇帝常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能用战争之外其它手段解决的麻烦也不是麻烦。
只要丹麦人别把事情搞砸,将霍尔木兹港顺利拿到手,有了向波斯内部渗透的裂缝,帝国海军就不会正大光明的来寻仇,大明商船船长的死也就不再提起了。
但不会忘,什么时候需要了还会成为开战的借口。哪怕几十年之后,只要想,仍旧有效,保质期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