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尘搜寻棋子没有规律可寻,朝堂、江湖随心落子,皆为闲棋。
或者说,连闲棋都算不上。
只有当这些人达到一定层次,才算得上他的棋子。
楚尘不过是给予他们一些起步的资本,再让他们服下三尸蛊虫丹,便不再去管,毕竟,他不是这些人的保姆。
既然是闲棋,能成则成,不能成再招一批便是。
一年挑选几个人,作为闲棋,时间久了,总会有收获。
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棋子中若有人能身居高位,楚尘就是赚了。
况且。
时间就是最精妙的辅助,可以慢慢淡去楚尘的痕迹。
没人会想到这些身居高位之人,早在数十年前就成为他人的棋子。
“时间漫漫,何必急于一时?”
楚尘明白己身最大的优势,不必急于求成,乱了分寸。
人争百年,他争千年、万年。
千年一过,大燕国还在不在都另说,而他依然永存。
……
时间如若指尖流沙,不被人的意志停滞,滚滚而前。
幽幽十载,转瞬即逝。
大燕国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弘光二十八年,弘光帝染疾,卧床不起,每日奏折由陈皇后送入养心殿。
一时间,朝堂之上流言四起,恐大燕朝堂重蹈覆辙。
就连楚尘也是一脸惊奇,以为将会再现昔日景正帝时期,后宫干政的景象。
但令众人意外的是,这位陈皇后并没有垂帘听政的想法。
弘光三十年一月,陈皇后向弘光帝请愿,让武太子监国,代理朝政。
武太子就是昔日那位武皇子,皇后嫡子,如今的东宫之主。
弘光帝欣然应允。
自此,武太子登上台前,执掌大燕朝堂,号令天下。
一场夺嫡之争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落下帷幕。
云贵妃之子被封为福王,成为一位闲散王爷,整日逗鸟赏鱼,不过,好在武太子没有赶尽杀绝,留得一命。
武太子监国后,大燕朝堂的氛围为之一变。
弘光帝主政时期,大燕朝堂以改革发展为主,却被北疆战事拖入战争泥潭,拖慢了改革发展的步伐。
武太子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将帅十万大军,亲征北疆,平定蛮族之乱。
消息传出,大燕众朝臣一片哗然,无不竭力阻止武太子,甚至,有人跑到养心殿前,请弘光帝出面,制止武太子。
武太子亲入养心殿,与弘光帝彻夜长谈。
翌日。
弘光帝下旨,令武太子御驾亲征,帅十万大军,奔赴北疆。
弘光三十年四月一日,大军开拔,二十日后临至北疆,与威远公的大军会合,总兵力达到三十万。
威远公这些年来率领麾下威远军,与蛮族征伐,占据上风,牢牢遏制住蛮族的进攻势头。
若非蛮族有北凉军之助,恐怕蛮族早就退出北疆。
如今得武太子所带来的十万生力军,大燕一方威势大涨,武太子亲帅三十万大军,在威远公的帮助下,反攻蛮族。
耗费四年时间,武太子彻底击溃蛮族大军,横扫北凉军,俘敌十余万,并迅速扫清北疆残存的蛮族、魏王府势力。
收复北疆之后,武太子一度攻入蛮族的腹地,奈何兵线过长,补给不利,蛮族又多为骑兵,且战且退,最终无功而返。
但此战失利,并没有损害武太子的声望,击退蛮族、收复北疆之地都是实打实的功绩,无人能磨灭。
弘光三十五年,三月十一。
武太子、威远公帅大军回归,皇都百姓们夹道欢迎。
临近晌午。
如雷般的马踏声响起,大军自皇都东门而入。
百姓们争先恐后的涌上前去,想要一睹武太子的风采。
武太子一马当先,着一身亮银战甲,面容俊朗,眸光锐利到极致,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尊贵威严的气息。
威远公落后其半个身位,诸多威远军将士更在其后。
唰!
武太子一抬手,一众将士身形蓦然一滞,沉默着停下脚步。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心中都不由发寒。
只要有些见识的人都明白,这样一只令行禁止的军队在战场上,将会有多么恐怖。
“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