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三百一十章 杨川的葫芦里,卖的是火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对于‘十六字诀’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好吧,杨川承认,在这一方面,他不如张安世这哈怂。

    即便这家伙年岁尚小,可那一颗心啊,早就黑透了,‘十六字诀’就好像是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他的眼界、心智和战场应变能力,更是将他心中的那一头恶魔给释放了出来。

    打闷棍,套白狼,撒生石灰……好吧,这些都是小儿科。

    张安世的心思,深得很呢。

    张安世好像天生就是打游击战的好手,不仅能够熟练运用‘十六字诀’,还能在关键时刻突发奇想、举一反三,提出一些很有建设性的建议。

    杨川很欣慰。

    就如在战略战术上他不如霍去病,在欺行霸市方面他不如曹襄,在玩弄权术方面他不如刘彻、公孙弘、桑弘羊等朝堂老贼,他在战场上的统筹能力还真不如张安世。

    所以,他干脆放权给张安世,让他自己想办法去打好这一仗。

    当然,他告诉张安世的那句‘兜底’,也不是凭空吹牛,而是他手里有王炸,完全可以在有些时刻来个一锤定音。

    就譬如眼下,被弄疼了的匈奴人不敢进入库布齐海子的那条通道,而是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一片屯田。

    匈奴人派出两个百人队,死死的守住通道的出口位置,剩下的三千多人,驱赶着几百名汉人工匠奴隶砍伐树木,看样子是要强行进入屯田。

    张安世派人袭扰好几次,射杀十几名匈奴人,却也无济于事。

    那些匈奴人吃过几次亏,再也不上张安世的当,对前来袭扰的那些少年人,便如驱赶苍蝇蚊子般随便派出几个百人队,追出去三五百步便会折返回去。

    如此一来,张安世没辙了。

    对方是三千多精锐骑兵,己方的三千人马,却都是些半大小子,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他再一次向杨川请教:“老师,他们不上当,怎么办?”

    杨川伸手揉一揉张安世的脑袋,替他擦掉额头的汗水,温言笑道:“他们不上当,就让自己上一次当啊。”

    张安世一呆,旋即眼前一亮:“对啊,那些匈奴人被我们的小股部队袭扰,已然烦不胜烦,却又嫌弃咱们的兵马太少,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如果冷不丁的来一次冲锋,定会教他们措手不及……”

    张安世端起酒杯,饮完杯中酒,忽的站起身来:“老师,我这便去安排!”

    杨川笑眯眯的说道:“好……”

    ……

    轻骑兵作战,讲究的便是一个神出鬼没、风卷残云,冷不丁的一波冲锋袭杀后,无论胜负便须远遁。

    张安世的判断很准确。

    那些匈奴人早已发现,袭扰他们的都是一些小股部队,最多不过一二百人,偏生又熟知附近地形,根本就没办法一举将其猎杀,便干脆不予理睬,一心一意的驱赶汉人工匠奴隶伐木,准备进攻屯田。

    故而,当他们猛然看见一支千人队席卷而来时,大吃一惊的同时,更是欣喜若狂。

    自打他们摸进朔方郡,就没讲过什么人,也未曾遭遇过像样儿的抵抗,让他们总有一种无力感。

    这一支千人队,让匈奴人瞬间就上头了。

    “正面迎敌!”

    “杀死那些汉人!”

    “……”

    一阵喧嚣过后,匈奴将军迅速做出决断,派出两支千人队正面迎敌,犹如两条土龙般席卷而过。

    蹄声隆隆,大地震颤。

    站在船头上,杨川负手而立,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嘿,张安世这哈怂,果然心脏手黑。”

    他看得清楚,就在那两支千人队远去时,匈奴人的大营里,只剩下一千多人,且还要派出一部分督促那些汉人工匠奴隶伐木,能迅速投入战斗的,不足七八百人。

    而与此同时,东北方向的一片丘陵地带,烟尘大起。

    张安世麾下的两千骑兵动了。

    他们分为四队,在马尾上挂上树枝,在身后拖起滚滚烟尘,便如有三五万大军那般,向匈奴人的大营狂奔而来。

    “我们上当了!”

    “快撤,来的是汉军主力!”

    匈奴人大惊失色,翻身上马,连那些汉人奴隶工匠都顾不得带走,竟在十几个呼吸间,便向西狂奔逃窜,丝毫都不没有拖泥带水。

    张安世一马当先,带领着两千骑兵‘掩杀’一炷香工夫,直到匈奴人早已远遁,这才折返回来,好整以暇的将匈奴人留在原地的工匠、帐篷、粮秣、兵械等一股脑儿打包带走,很快便不见了踪影。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当浮一大白。

    杨川作为旁观者,也看得有些热血上头,忍不住倒满一大杯酒,一饮而尽……

    ……

    朔方郡藏了汉军一支至少三万人的精锐主力。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伊稚斜的王庭大帐,让一直都很自信的伊稚斜开始疑神疑鬼:“哪里来的三万精锐?”

    “是卫青麾下的北军?还是朔方郡的郡兵?”

    如果是卫青指挥的北军精锐,那么,在漠北草原上跟他们缠斗的那几万人马呢?可若说是朔方郡兵,却又根本不像。

    他们跟汉军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可以说对汉军极为熟悉,包括所有出名的将军、太守以及其麾下兵马,几乎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在原本的情报中,朔方郡的三万老弱郡兵被卫青带走了一万五千人,剩下的分散在十县之地,根本就不足为虑,说实话,伊稚斜和他帐下的万户王和将军们,对那些郡兵根本就不屑一顾。

    如今,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

    朔方郡突然冒出来一支至少三万人马的精锐主力骑兵……

    “军师,你看此事?”伊稚斜看向那名黑袍人。

    “疑兵之计罢了,”黑袍人嘿然一笑,道:“听了传信那人的话,某家便已断定,是朔方郡太守故布疑兵之计而已,不足为虑。”

    “可派人暗中跟随那一支军队,清点他们沿路留下的行军灶,若是每天都在增灶,定然是故弄玄虚;若是每日减灶,便须注意前方有埋伏。”

    “汉人将军没什么想象力,抱着几本早已过时的兵家之书,便以为能够天下无敌,简直就是顽冥不化、可笑至极也。”

    听了那黑袍人的‘军情分析’,伊稚斜沉吟良久,传令:“让阿虎不拉派人尾随,清点那一支军队的行军灶,若是增灶,便说明是疑兵之计,尽管追上去灭杀之;

    若是减灶,说明那是卫青藏下的一支主力精锐,不可轻举妄动!”

    ……

    就在匈奴人疑神疑鬼之际,库布齐海子的一条小船上,杨川与张安世对面而坐,正在饮酒赏月。

    盛夏时节的塞外,美不胜收。

    尤其在两千年前,沙漠还很少,戈壁的面积也不大,遍地都是水草丰茂的草场,那些在后世成为不毛之地的大漠,如今多数还是湖泊、海子,数以万计的水鸟栖息在这里,平添一份安定与祥和。

    月上中天,大若玉盘。

    库布齐海子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一眼望不到边。

    杨川端着一碗酒慢慢饮着,面前的小案几上摆放着六只白瓷碟子,自然便是他最喜欢吃的酱卤牛腱子、冷切羊腿、烤鹿腿等吃食。

    朔方郡的几万亩野西瓜熟了,瓜瓤沙沙的,极甜,鲜红欲滴,正是眼下最好的解暑之物。

    张安世熟练的将一个西瓜切开,纵横七八刀,便成了适合捏在手里的瓜牙。

    “老师,吃瓜。”

    张安世双手捧上一牙野西瓜,有些惆怅的说道:“要不是匈奴人入侵,咱朔方郡的几万亩野西瓜运回长安城,可不就是一大堆钱粮。”

    杨川将手中的酒碗放下,接过那一牙瓜,笑道:“坏事里头,总有好的一面;好事连连的时候,便须提前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坏事,老庄之学,很值得玩味。

    就眼下这形势,匈奴人大举南下袭扰,是坏事,可是,趁着这一场大战,不着痕迹的壮大自己的力量,可不就成了好事?”

    张安世拱手道:“老师教诲的是。”

    “不过,安世还是颇有些不甘心,在咱们的队伍撤退时,我有意令火头军沿路增灶,就是要造成朔方郡有一支主力精锐的假象,好让那些狼日哈的疑神疑鬼,畏惧不前,给咱们腾挪一点时间和空间,好再做一些充分准备。”

    “熟料,那些匈奴人贼鸡的很,竟然识破了咱们的计谋,调集三个万人队围追堵截……”

    杨川笑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慢吞吞的吃着野西瓜,随口说道:“我早就说过,匈奴人的王庭里,有高人指点,那个大汉奸中行説根本就没死,他对咱大汉的事情太过熟悉,那种书本上的兵法谋略,根本就瞒不住他的眼睛。”

    “所以呢,安世,今后一个阶段,你就把那位从来不曾露面的中行説作为真正的对手吧。”

    张安世眉头紧锁,沉吟几声,道:“老师的意思是说……反其道而行之?”

    杨川微微摇头:“不是我的意思,而是战场局势的意思。”

    “你要学会分析、判断、总结、归纳,这些基本的方法,我已经给你们几个人都教过了,剩下的,就看你如何熟练运用。”

    “敌人变了,你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敌人不变,你也要想办法调动他们,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做出调整和变化,从而渐渐跟上你的节奏和步伐,接下来的仗如何打,还不是你说了算?”

    张安世听得很认真,很仔细,两只丹凤眼里渐渐流露出一抹亮色。

    “学生明白了。”他拱手道。

    “明白了就好,”杨川温言笑道:“想明白了,就去接着打,总而言之,十六字诀的秘诀不要忘却,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总纲莫要违背,无论你如何打,都是可以的。”

    张安世起身,躬身道:“好,安世这便去了。”

    杨川点点头,将小船划到岸边,就站在船头之上,目送这个还不到十岁的孩童翻身上马,在清澈的月色下疾驰而去。

    一盏茶工夫后。

    杨川也上岸了。

    匈奴人调集两三万精锐骑兵,对张安世的三千少年兵围追堵截,在这种绝对实力的碾压下,其实很多技巧的发挥余地有限;只不过,为了不打击张安世的信心,有些话还真不好说出口。

    该到他这个大汉厨子出手了。

    一日一夜后。

    在一处沃野县通往朔方郡的峡谷地带,杨川与早已待命在此的阿铁等人会面;他让豹姐、傻雕全面搜寻过一遍后,便开始布置起来。

    这是一个葫芦状的大峡谷,两头小,中间大,在进入峡谷约莫七八里处,有两座巨峰相对夹紧,只留下一条不足七八丈的通道。

    杨川没有去过‘葫芦峪’,自然无法想象后世的诸葛孔明如何一把火烧差点烧掉司马懿,顺带着还差点把天生反骨的魏延给烧死;不过,眼前这条葫芦状的峡谷,的确是一个打埋伏的好地方。

    早在一个月前,匈奴人还没进入朔方郡时,杨川已经将治下所有的地形地貌勘察一遍,哪里适合打埋伏,哪里适合野战,他的一幅私人地图上早已标注清楚。

    故而,抵达‘葫芦谷’后,他直接开始布置。

    峡谷入口处,需要埋设五十斤……一百五十斤烈性火药吧,必须得保证,几万匈奴人进入此间后,在第一时间便要截断其后路。

    峡谷中间地带,只需七八十斤火药,便可将敌军一截为二,免得到时候让他们首尾呼应。

    至于峡谷的出口位置,地势颇为宽阔,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修筑一座军寨……

    不过,时间来不及了。

    杨川认真勘踏后,觉得这地方适合一场势均力敌的‘大决战’,所以,他在地上埋设了足足五十个‘火药包’,每一个火药包差不多有二十斤烈性火药,上面覆盖了碎石,一旦炸裂,绝对震撼人心。

    布置完这一切,他便让傻雕给张安世传令:“调集三千兵马,即可赶来葫芦沟设伏!”

    同时,他告诉阿铁,之前准备的三件‘大杀器’,也该让其出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