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麦子熟了

    凸出一部分‘重点内容’,弱化另外一部分‘不太重要的内容’,这种书籍的编排方式对东方朔、司马迁来说,可能还颇有些难度。

    对于杨川来说,则是一点毛毛屁而已。

    经历过后世广告浪潮的洗礼,对于此等小事,自然便是小菜一碟罢了。

    于是,只用了三五日,一本全新的《论语新解》便新鲜出炉了——

    论语原文,采用小五号细黑字,看上去颇为清秀;董仲舒的注解、训诂和索引部分,采用小七号仿宋体,不仅看上去清秀怡人,乍看一眼,还颇有点费眼睛,若非司马迁、东方朔、张汤几人眼神不错,差不多都看不清楚其中的内容。

    至于‘半部抡语’的那一部分。

    好吧,既然是重点内容,当然需要加粗、加大,并且尽量放在显眼的位置,就好像……啊,就好像是后世某些厕所文化的那种‘小海报’,不仅图文并茂,还配上几十幅极狂野的插图。

    无非是孔夫子拳打镇关西、孔夫子脚踏大河两岸、孔夫子生撕活劈母老虎、孔夫子怒发冲冠为红颜……咳咳,最后一条划掉。

    “看看,本侯亲手编排、印刷的论语新解,品相如何?”

    杨川躺平在马扎子上,惬意的享受着曹襄、霍去病二人的揉肩捏腿,舒服的直哼哼:“刚好,桑弘羊帮咱们采购了一批南方的纸浆树,本侯让人就地处理好,一股脑儿的搬运到朔方郡,正好派上用场,生产出来的宣纸那叫一个地道!”

    东方朔、司马迁、张汤三人听得眼皮狂跳。

    霍去病哈哈大笑,道:“狗日的董仲舒,还想欺负我兄弟,以后只要是董仲舒一脉的读书人想要印书,全部都这么做。”

    曹襄手法熟练的揉捏着杨川的小腿,十分狗腿子的笑道:“对对对,就这么弄!”

    刘满、织娘、娜仁托娅和张安世四名‘学生’,则一声不敢吭的埋头写作业,一个比一个的脸色难看,显然,这是在进行‘单元测试’……

    “这一本只是样书,你们觉得好看,那就开印。”

    杨川转头看向曹襄:“我最近手头有点紧,要不,再借三百斤金子?放心,等六月麦黄,我便连本带利的还你,如何?”

    曹襄苦着脸道:“你都欠我一千两百五十八斤金子、四千石粮食、十五万斤精铁、九百多车精盐……了!”

    杨川一把拨开曹襄,没好气的骂道:“又不是只借不还。”

    曹襄:“你还过?”

    杨川讪笑两声,嘟囔着骂道:“就算借了你平阳侯的钱粮,终究还不是倒贴给你舅舅家了?实在不行,我给皇帝写一封信,你去找他要账?”

    曹襄:“滚蛋!”

    几人哈哈大笑。

    “说归说,笑归笑,屯田之事实在不敢大意,”杨川使劲搓着脸颊,很认真的说道:“顺手印几本书,这都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说到底,咱几人的主要任务还是屯田;

    你们看啊,再过十来天就到六月麦黄时节了,人手够不够?收割麦子的镰刀有没有?堆积、晾晒粮食的场地平整好了没有?

    还有,仓库修筑的如何了?能装多少粮食?是不是能够防鼠、防潮、防雨?

    至关重要的,却还是羽林军的训练跟上了没有?最近,匈奴人的小股部队摸进来多少人马?什么装备?战力如何?可否一举而歼之?”

    杨川一连串问题提出来,曹襄、霍去病二人一一作答,竟是毫无滞涩,显然对于这些关键问题都有相应的应对办法。

    杨川颇为满意的点点头,接着问道:“前几日,我亲自去田间地头看过两遍,因为咱们的麦种来源太多,田里的麦子参差不齐,有的麦种产量高一些,有的低一些,这都不要紧;最大的问题,却还是成熟不同步,有些麦子眼看着都能收割了,其余的却还得十几日;

    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对了,东方朔先生,回头你组织一批妇人、孩童去分拣麦种吧,织娘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你们可以一起前去。”

    东方朔拱手道:“好。”

    杨川侧头想了想,继续安顿:“麦种的选择和培育,往往需要详尽的数字,你们几人一定不可轻忽大意,一定要做到尽心竭力;

    东方朔先生,你如今虽然官阶不高,关键是你没有什么军功,就算我母亲平阳公主全力举荐,在朝堂上也搞不来一个像样儿的爵位和官职;

    只要这一次选育麦种能有建树,所有的功劳全部归你。”

    东方朔哈哈大笑:“长宁侯,你将我东方朔也看得太过不堪了,区区一个爵位、官阶,能求上最好,求不来也没关系啊,只要能让咱大汉的田地里增产一斤粮食,就算把我东方朔这一把老骨头埋进土里当肥料,那也是……不行的!”

    众人尽皆笑了起来。

    这个东方朔啊,时不时的来一句冷笑话,时常逗得大家喷饭,果然是汉帝国难得一见的‘笑星’。

    只不过,经历过这一段时日的历练,没什么机会表现罢了。

    安顿完屯田之事,杨川、霍去病二人走进后堂,又谋划了一番羽林军的事情,这一早上的工作方才基本完成。

    该吃午饭了。

    杨川家的饭食,一如既往的好吃,即便是因为最近‘生活困难’,只能爆炒几斤羊羔肉、凉拌七八样野菜、外加一大盆酸爽宜人的浆水面,大家还是吃得极香;尤其是曹襄、霍去病二人,更是敞开了肚皮大吃大喝,每人至少吃了一两斤羊肉、三大碗浆水面。

    “哎呀呀,只有在你杨川家里才能吃个饱饭,”霍去病抚摩着圆鼓鼓的肚皮,十分惬意的往马扎子上一躺,“等我歇一口气了,便须赶回军营里去……”

    就在此时,门外进来一人。

    却是董仲舒。

    “平阳侯,长宁侯,霍校尉,三位小师娘,东方朔先生,司马迁,张汤,诸位都在啊?”

    刚一进门,老贼就是一个唱喏,拱手问候过所有人之后,便要一本正经的落座蹭饭。

    杨川却突然开口:“董公,本侯说过,今后你再不要登我杨氏的门,怎的,你是想让我食言?”

    董仲舒笑了笑,浑不在意的摆摆手,道:“哈哈,长宁侯说笑了,这天下的门槛,最高,高不过皇帝家的门槛,我董仲舒想进便进,想出便出……”

    老贼的话还没说完,杨川却直接翻脸了:“来啊,撤席!”

    “张汤,即刻传令,调遣五百郡兵过来保护太守府,今后,没有本侯的首肯,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府中。”

    “有违令者,无论爵位高低、官阶大小、名声好坏,一律杀无赦!”

    言毕,他转身便走,根本就不给董仲舒留下任何讲道理的机会。

    吗的,真当他这位长宁侯是泥捏的?

    人都说,汉帝国的读书人最善于跟人讲道理,讲究的便是一个‘以德服人’,动不动就挥舞着拳头扑上来教训人,那就派五百郡兵过来,你们去讲道理好了……

    ……

    农历六月初三。

    掐着指头算一算,再有十头八天的,便是后世农历书上的‘三伏天’开始,一轮白花花的太阳高悬天际,酷热难当。

    朔方郡一带的麦子,眼看着就要熟了。

    大河两岸,十几万人眼巴巴瞅着老天爷,生怕飘过来几片积雨云;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落下几场暴雨,大半年的辛苦便白瞎了。

    不过还好,天公作美,连着七八日的烈日,天上连一丝儿云的影子都看不见,大片大片的麦子,很快从黄中带绿,转而成为金黄。

    再有三两日,便可以开镰收麦了。

    六月初十的清晨,闭门谢客二十余日的杨川终于走出太守府。

    他抬头看一眼瓦蓝瓦蓝的天空,感受着徐徐微风,转头看向身后刘满、织娘、娜仁托娅等三名小妇人,以及司马迁、东方朔、张汤等太守府属官,温言笑道:“麦子熟了,今日,给你们看一样新鲜玩意儿。”

    说话间,堂邑父领着几名半大小子,大踏步走过来,几人抬着一架甚为古怪的‘机器’,带着四只轮子、两道倾斜小槽子,好像可以用牲口拉动。

    “小郎君,此为何物啊?”

    刘满性格跳脱,首先忍不住跑过去查看,口中啧啧不已:“啧啧,这四个轮子上面还带着齿轮,齿轮连接着齿轮,带动前方的两片铁锯左右快速穿插……应该是收割麦子的新机器吧?”

    众人上前查看,听了刘满的话语,自然是连连点头称是。

    果然是‘收割机’。

    杨川笑眯眯的瞅着这一架机器,侧头看着堂邑父和那几名半大小子:“都试过了?效果如何?”

    堂邑父躬身道:“都试过了,这一架收割机,两头大牲口拉动,六个人一小组轮流配合,一日一夜即可收割麦子近百亩。”

    一日一夜收割麦子近百亩?

    在场的人大吃一惊,纷纷看向杨川。

    杨川却只是摆摆手,道:“既然调试合适,那就全面推广,将组装起来的那三千架收割机火速送到各县;记得多配一些零件,一定要保证随时随地都可以修理、拆换;

    让那些工匠跟着去,现场指导,保证每一名军户都能熟练掌握。”

    堂邑父等人躬身:“诺!”

    他们将那一架收割机抬进太守府,便去忙乎了。

    杨川围着那一架收割机转了几圈,轻笑一声,道:“那个谁,东方朔先生,你读书多,见多识广,要不、给咱这一架收割机起个名字?”

    东方朔哈哈一笑,颇为得意的转头看向司马迁、张汤:“看看,还是长宁侯识货,知道给新鲜玩意儿起名字是我东方朔的长项,不像你张汤,整日介阴着一张脸,就如我曾经欺负过你似的,好生无趣;

    还有你司马迁,身为史官之家的郎君,读书其实比我多很多、眼界也高很多,可是有什么用呢?

    你们这些史官啊,其实还不如一个屁,不要说后世皇帝偷偷摸摸的修改史书,就连很多眼皮子底下的史料文献,还不是皇帝一句话,想打扮成什么狗屁模样儿,便是什么模样儿,你能咬人家一口?”

    张汤、司马迁二人被东方朔一顿逗弄,早就气得脸色微变,却终究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谁让人家东方朔说的是实话呢?

    不过,包括杨川在内,在场几人都不敢接茬,这个东方朔口无遮拦一通乱说,有些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还不知会生出什么祸端。

    “长宁侯,其实满月公主说的那个什么收割机就不错,这世上每一样东西,都有好几个名字,只有其中一个最为正确。”

    东方朔走到那架收割机前,沉吟说道:“不过,咱可以想办法让这个名字更好听些、更容易令人记住;眼下,乃大汉元朔年间,长宁侯在朔方郡屯田,我东方朔名字里又有一个朔字,那就得取其中一个‘朔’字;

    不过,这个朔呢,其本义为初始生也,北方也,阴历每月初一也,万民之逆也,表晦涩幽暗,意象并不美好、宏大,与收割机这等好东西不是很般配;

    如此这般,咱不如就叫它东方红收割机……如何?”

    听了东方朔的一番‘追根溯源’式的考据,其他人还在细细的盘算、推演、印证,一个个的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惟有杨川。

    好吧,一个‘东方红收割机’,让他的膝盖猛的一软……

    即便他早就知道,东方朔这家伙的一张嘴似乎被开过光,动不动便会冒出几句令人眼前一黑的话语,可是,这个‘东方红’,还是让杨川觉得有些扛不住了。

    好吧,东方红就东方红。

    谁让这名字如此好听又霸气,且还富有内涵,简简单单三个字,足以表达杨川此刻的心境:“东方朔,你起的这名字很好。”

    杨川伸手揽住东方朔的肩膀,嘿嘿笑道:“你这家伙的一张嘴,真是绝了,回头给你寻几名小妇人,赶紧生几炕小东方朔,想想就带劲!”

    东方朔怪眼一翻:“我东方朔娶老婆,你杨川带个什么劲儿?”

    众人哈哈大笑。

    于是,‘东方红收割机’的名称便被敲定下来……

    ……

    是年,元朔五年,夏。

    朔方郡的麦子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