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六章:奥匈帝国宣战

    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明白,目前的局势已经不是他能够决定的。塞尔维亚的走向到底如何,取决于奥匈帝国和俄国的态度。

    因此,帕西希奇马不停蹄地将奥匈帝国提出的48小时通牒转发给俄国,询问尼古拉二世和俄国政府的态度。

    塞尔维亚作为遏制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桥头堡,深受沙俄帝国的重视。

    得知奥匈帝国极其苛刻的48小时最后通牒之后,尼古拉二世显得十分愤怒,怒斥奥匈帝国完全无视了沙俄在塞尔维亚的特殊利益,企图损害沙俄帝国的地位。

    俄国外交大臣更是咬牙切齿的说道:“俄国绝对不能允许奥匈帝国打垮塞尔维亚,从而变成巴尔干地区中最占优势的国家。”

    塞尔维亚不仅关系到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同样也关系到俄国黑海舰队的出口是否安全。

    如果巴尔干地区被同盟国掌握了优势,那么俄国的黑海舰队将成为翁中之鳖,俄国的出海口就只剩下波罗的海和远东。

    虽然尼古拉二世早就支持阿瑟所提议的,对于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幕后凶手进行审判。

    但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一份联合王室宣言明显比不上塞尔维亚的重要性。

    很快,尼古拉二世就召见了奥匈帝国驻圣彼得堡大使,表达了俄国的态度。

    尼古拉二世斩钉截铁的说道:“俄国不同意最后通缉中损害塞尔维亚主权的两项协定,也不同意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的领土上调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就算要调查,也应该是以英法俄澳为首的协约国四大列强,组织相应的人手在塞尔维亚进行调查。

    至于同盟国的其他国家,哪怕是受害人地位的奥匈帝国,也没有权利在塞尔维亚的土地上调查。

    哪怕奥匈帝国大使多次解释,奥匈帝国只不过是在镇压危害欧洲王室的恐怖运动和骚乱,这对于所有欧洲君主制国家来说都很有利。

    但俄国人的火爆脾气又怎能相信奥匈帝国的说辞,俄国外交大臣强硬的表示:“如果奥匈帝国坚持48小时的最后通牒,是在挑起整个欧洲的战争。”

    在塞尔维亚这件事情上,俄国是不可能退让的。更何况,协约国的联系十分紧密,有着英法的资金援助和澳大拉西亚的物资援助,尼古拉二世自认为很有底气,可以应对任何来自外界的挑战。

    不过,奥匈帝国政府并未在意俄国比较强硬的态度。已经掌握政府话语权的贝赫托尔德认为,有着德皇威廉二世开出的空头支票,俄国人肯定会忌惮德国,不可能直接了断的加入这场战争。

    这代表着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只会演变成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在贝赫托尔德的坚持下,奥匈帝国并未撤销48小时最后通碟,并且一直在催促着塞尔维亚政府就通碟给予答复。

    1914年7月25日,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带着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亲自赶到了奥匈帝国大使馆。

    这份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中充满了一厢情愿的和解意愿。帕希奇向奥匈帝国大使解释道:“塞尔维亚准备正式谴责所有反对奥地利人的行动,请求奥匈帝国不要侵犯塞尔维亚的主权。如果奥匈帝国就这样的结果不满意,塞尔维亚愿意接受来自海牙法庭的仲裁。”

    这样的答复耗尽了塞尔维亚政府官员的心神。不仅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因为唯一的一架打字机被筋疲力尽的秘书弄坏,导致这份答复是帕希奇首相手写的。

    而且,塞尔维亚政府的大臣们认为,带着答复到奥地利使馆会使他们受辱,因此纷纷拒绝前往。

    这也导致贵为塞尔维亚政府首相的帕希奇只能亲自当送信者,虽然塞尔维亚是一个小国家,但这么做仍然十分屈辱。

    虽然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可谓是诚意满满,但这样的让步很明显满足不了奥匈帝国政府和贝赫托尔德的胃口。

    更何况,早在塞尔维亚政府答复之前,奥匈帝国早已经调集军队前往塞尔维亚边境。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能接受的条件只有两个,要么塞尔维亚投降,要么打的塞尔维亚投降。

    1914年7月26日,奥匈帝国政府的48小时最后通牒失效之后,整個欧洲陷入了无边的寂静。

    威廉二世明白自己坚定的立场已经不能动摇俄国人的决心,想要通过商讨来解决这次冲突。

    而另一边,英国人也加入了调停的队伍,因为这样突然的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不算好事情。

    但很明显,因为威廉二世长时间表达的坚定主战态度,导致德国的军政大臣早已经产生了不可抗拒的战争冲动。

    此时威廉二世想要压制下去,早已经不太现实。

    而英国人的立场在奥匈帝国这边显然不好使,除非威廉二世直接了断的让奥匈帝国放弃行动,否则,奥匈帝国的战争车轮不会停止。

    但问题是,威廉二世此时根本压制不住国内的主战派,如果威廉二世单方面让奥匈帝国停止行动,威廉二世长时间所经营的威望将化为乌有。

    一个立场不坚定,反复横跳的君主,甚至有可能得罪主战派和主和派双方。

    奥匈帝国的军事调动已经越来越频繁,俄国为了应对,也开始纷纷调集军队前往边境。

    终于,在安静了两天之后,1914年7月28日,在斐迪南大公遭遇刺杀整整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为了让并不愿意看到战争的老皇帝约瑟夫一世在宣战书上签字,已经掌握政府权力的贝赫托尔德甚至撒了一个卑鄙的谎言。

    “更有甚者,塞尔维亚的部分军队已经在袭击特梅斯-库宾的帝国皇家部队的一支分遣队。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奥匈帝国的腹地将受到威胁。”

    正是这样的谎言,让约瑟夫一世认为塞尔维亚已经主动挑起战争,因此十分果断的在宣战书上签字,挑起了整个欧洲的战火。

    “陛下,陛下!”

    7月28日凌晨,侍卫敲响了尼古拉二世的寝宫大门,汇报了尼古拉二世并不愿意听到的消息:“萨佐诺夫部长来报,奥匈帝国已经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了!”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宣战并不是戏剧化,而是以国家最高层面,向另一个国家下达的战争通知书。

    一旦进入战争状态,除非让一方遭受了不可挽救的损失,否则战争是不可能结束的。

    “萨佐诺夫他人呢?”没过几分钟的时间,尼古拉二世快速走了出来,询问到。

    “陛下,根据塞尔维亚大使的消息,在今天下午,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下达了战争通知书。”一旁等候许久的外交大臣萨佐诺夫连忙站了出来,解释到。

    虽然并不愿意听到这样的消息,在俄国政府内部,早已经就这样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尼古拉二世吩咐道:“通知雅努什科维奇和苏霍姆林诺夫,立即开始全国总动员,并且调集更多的军队前往边境。”

    雅努什科维奇是俄国参谋总长,而苏霍姆林诺夫是俄国陆军大臣。

    通知这两个人,这也相当于通知了俄国所有的军队。

    好消息是,俄国虽然在之前并未开始全国动员,为了防备奥匈帝国有可能的宣战,俄国提前在华沙,基辅,敖德萨和莫斯科四个军区进行了局部动员。

    这四个军区的兵力正好能够调遣到边境,保护俄国的边境地区。

    德国收到消息的时间其实比俄国还要快。好在奥匈帝国决定宣战之前,就已经通知了德国政府和威廉二世,并且取得了包括威廉二世在内的主战派的支持。

    而德国方面,在获悉奥匈帝国已经决定宣战之后,就立即果断的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

    1914年7月29日,这一天对于欧洲甚至全世界来说都不是好日子。

    在前一天,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下达了战争通知书。而在今天,德国和俄国先后宣布全国总动员,欧洲的战争已经打响。

    没有人认为德国和俄国的动员只是虚张声势,全国总动员代表着大规模的战争,也代表着同盟国和协约国已经到了决一生死的时刻。

    1914年7月30日,德国要求俄国立即解除战争动员令,否则德国将履行奥匈帝国之间的盟约,加入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战争中。

    对于德国人的要求,尼古拉二世自然不屑一顾。

    德国和俄国几乎同一时间公开了全国动员令,你德国凭什么要求俄国解除动员令,而你们的动员令还继续生效?

    在尼古拉二世的示意下,俄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作为对德国的反击。

    在两国政府针锋相对的时刻,俄国和德国的国内,也已经在大肆宣传反对对方的话语。

    1914年7月31日上午,德国总动员令生效的第三天。

    威廉二世召开了御前会议,确定德国国内是否就战争状态做好了准备。

    很明显,士气高昂的主战派十分自信地表示,德国军队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根据陆军大臣法金汉的汇报,如果德国能够完成这次军事动员,德国将拥有380万人的作战部队,6000门火炮,4.5万挺机枪,132架飞机,130艘军用飞艇,4000辆汽车和大量的军事物资,生活物资。

    德国参谋长小毛奇说道:“帝国陆军已经准备就绪,战争越快进行越好。参谋部早已经有了战争计划,先在西线展开,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用六个星期左右打败法国,再回头和奥匈帝国联手打败俄国。我已经拟好了给比利时的秘密最后通牒,军队已经时刻准备好向比利时进发。”

    威廉二世此时还有丁点犹豫,虽然德国在陆军方面占尽优势,德国的海军明显不如英国。

    不过,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也给出了解释:“陛下,虽然英国海军舰只数量远超我国,但战斗力仍然不及我帝国海军。我们可以先以潜艇封锁英国的海运,用巡洋舰在海上进行游击分散,英国舰队的主力消耗其兵力。等找到机会进行决战即可,完全不用担心规模庞大,但要分散到世界各地的英国海军。”m..cc

    威廉二世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但还是十分关心英国人的态度,询问道:“英国人到目前为止的态度如何?”

    “除了之前的调停之外,英国人暂时并没有任何表态。根据澳大拉西亚方面来的消息,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一次王室会话中,乔治五世似乎提到过,即将发生的战争是德奥和法俄之间的四国战争,英澳应尽量不介入战争并且保持中立。”外交大臣雅阁回应道。

    首相贝特曼也说道:“陛下,我曾在昨天会见英国大使,提出如果英国保持中立,我国将在战胜法国后,尊重法国领土的完整,但英国大使拒绝了。英国人说要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我估计有很大的可能他们会支持法国。”

    威廉二世并未惊讶,似乎早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处境,比较平淡的点了点头。

    “陛下,我们应提醒奥匈帝国,战争开始后,他们应该以主力进攻俄国,而不是塞尔维亚。”眼见着会议有些冷场,小毛奇连忙说道。

    威廉二世点了点头:“以我的名义向约瑟夫发一份电报,要求奥匈帝国把主力用于对俄作战,并且不能分兵同时进攻塞尔维亚。这样的决策将具有极其伟大的战略意义。在我们很大一部分军队受到法国牵制时,这一点将尤其重要。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中,塞尔维亚只起着次要作用,对它只需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即可。”

    “我们的盟友意大利的态度怎么样?”威廉二世又将目光看向了首相贝特曼,询问道。

    意大利是同盟国三大列强之一,虽然陆军方面的实力不怎么样,但海军的规模也算是有些水平。

    如果能争取意大利忠诚的履行三国同盟,对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来说都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