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6章 站在高山上(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二世看着姬豪,心中不由得踏实许多,竟然闭上了眼。

    这个时候,大殿里只有君臣两个人。

    但是姬豪看着皇帝眼皮发青好累,满脸疲累。

    陛下,时辰不早了,臣请告退。

    二世忽的睁开了眼,但是却不看姬豪,只是仰头看着大殿的顶面。

    你在朝中,可有风闻一些朝臣对朕的评价?

    姬豪听到这个,像是触了电一般。姬豪左顾右盼,殿中人影寥寥。陛下这是把他当自己人了,所以才这么问他。

    二世都已经到了盛年,蓄着短须,留八字胡。

    一只飞蛾不小心掉到了蜡烛油上,烛火燃烧了它的翅膀,飞蛾在灯盏上噼噼啪啪的燃烧。

    二世闻声站起,用剑挑灭了烛火,但是飞蛾也已经死了。

    陛下,您多虑了。

    无风不起浪。朕是从小看着先帝和诸臣如何共操干戈,奠定帝国万里江山的。按理说,如今朝中也算是人才济济,可是朕上朝时,只见众臣唯唯诺诺,吓破了胆似的。

    姬豪缓缓道:

    陛下的才能,以及声誉,都是朝中众人都佩服之至的。

    真是如此?为什么朕觉得那件事情之后,朝中氛围十分压抑。

    姬豪觉得皇帝今日问的有些多余了。

    自然是因为惧怕。

    可是这不正是皇帝要的效果吗?君临天下,震慑四方。

    为何惧怕?

    姬豪被皇帝问的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定下心神,思忖一番:

    朝中一时间变得太快了,三公九卿在短短数月内竟然死的死,贬的贬。内朝设立,天下大事也都在照常运转。诸臣在佩服陛下能力的同时,也为陛下的能力感到惧怕。每个人都为自己感到担心。

    担心?

    因为诸臣眼中,陛下待人的要求太高了。人孰能无过。可是臣这样的臣子,却能得陛下百般包容,可见不是陛下心胸不够宽广。但是诸臣都习惯了先帝的做法,对许多涉及庶民的事只在乎结果,而不在乎过程。

    比如说修建栈道,众臣只在乎能否向陛下交差,可是陛下您不一样。陛下不仅仅要臣子交差,还要让庶众从中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在诸臣眼中,陛下就是一个待臣苛刻的君主。

    姬豪说完,将手拢回了袖子里,不敢看二世的表情。

    这个说法,朕倒是闻所未闻。可还有其他的?

    姬豪吞了吞喉哽,犹疑再三,有些话硬生生卡在喉咙里说不出。

    快说!

    陛下,您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对帝国的要求更高。须知明君从来都是后世史官评价出来的,陛下努力要求自己做个明君,虽然会吸引一些贤者。可是世界上的人不都是像陛下这样,出身咸阳宫,贵为先帝嫡长子,身负天下命。

    陛下像是书读多了,又像是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见识了许多吾等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陛下从来就是君临天下之态,对一切阻碍都不放在眼里。陛下看待天下,就像是一个站在一座高山上。登高者,见者远。

    可天下大多数人,他们出身卑贱,若说有人能看得起他们,心中便很感激这正是陛下得天下人心的原因所在。

    可是朝臣,他们既是陛下的臣子,按理说应该帮助陛下匡扶天下,励精图治。可他们也都是一家之主。上上下下千余人,全靠他一人去养。

    要古以来,忠孝难两全。这实则是说家与国的矛盾。要国必定会荒废家事,危机时连累家人。要家必定会蝇营狗苟,只为保全自身,以奉养老母,教养儿女。

    全孝之人,只为小家,顾的是小私,为尽忠之人不耻。全忠之人,为顾大国,自舍小家,挺身而出,却又受小人排挤。

    臣虽然从前不受先帝器重,可是在大殿角落呆了数十年,看多了自然也就悟明白了。但是这两类人,都是对天下有益的人。

    真正要提防的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想要破坏帝国的人。所以山东六郡郡守该罚,群臣无话可说。但是军功贵族不该动。

    二世原本听的还津津有味,可是这最后一句,属实是触龙之逆鳞。

    朕不动军功贵族,军功贵族就会动朕!

    所以陛下先下手为强,是对的。可是陛下靠什么去抗衡数以千计的功勋贵族呢。

    扶苏看向骊山,淡淡道:

    朕会向你证明,朕确实是有天助。二世说的这,攥了攥手心:你说朕在诸臣眼中为人苛刻,朕该怎么改?

    姬豪对曰:陛下有世间最优秀的榜样。

    能称得上朕的榜样的人,都已经躺在西山陵墓之中了。说完这句,二世自己又恍然大悟:你是要朕效仿先帝?

    正是此意。

    难道朕效仿的不够?

    只学了一半不到啊。不过陛下在位不过一年半,有这样的效果,已经是天赋异禀了。

    你又在夸夸其谈,尽说些没有用的。直白点,朕该怎么做?

    姬豪看向地面,思忖再三却道

    养奸臣。

    你确定?在谷仓里放一只耗子,只会滋生更多的耗子。

    可谷仓里怎么可能没有耗子?只要是谷仓,必定会养出耗子。只要有谷仓,必定有耗子。如果不想让谷仓里有耗子,那就烧了谷仓。

    二世听了,瞪着眼睛看着姬豪,咬牙切齿道:

    这道理未免太简单了!

    姬豪则对他的观点非常自信。

    陛下以为,赵高是奸臣吗?

    什么样的大臣,他都勾结,勾结不了,就除掉。这样的人怎么不是奸臣?

    赵高的混蛋事可就太多了,二世径直道:

    可赵高在朝中,朝中众臣议论声不绝,赵高不在朝中,朝中一潭死水。

    为什么会这样?

    朝中必定是有奸臣所在,但是奸臣却是众臣最好的试金石。不愿意和奸臣结交的,万万不可杀,愿意和奸臣结交的,小心提防。能绕开奸臣对陛下尽忠的,那是智勇双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