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看着冯去疾已然没了之前的威风,自然也就不再和他玩文字游戏了。
高手过招,字里行间,到处都是机锋。
更何况是一国皇帝和丞相。
眼见着冯去疾脸色大变,扶苏又道:
丞相今日来劝告朕,朕今日便受之。不仅如此,朕还要嘉赏丞相。
冯去疾连忙推辞。
陛下,此乃臣分内之事,今日是臣误会了陛下,老臣糊涂了。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这赏赐臣万万不敢受。
扶苏听了,只是粲然一笑。
丞相乃百官之首,丞相的所为,那便是群臣争相效仿的。今日朕不过是设立了一个侍郎和几个侍中帮朕处理一些杂务,丞相闻之,便驱车前来进谏朕。想必日后,朕若是做了其他事,不仅丞相会来,朝中上卿大夫,更会对朕的章台宫趋之若鹜。
想当初,先帝在世时,若非重臣有急事求见,这章台重地向来是有召方可入。朕观丞相之所为,不出十日,朕这个章台宫怕是要群臣前来进谏。朕初登基,便能让章台宫有如此盛况,如此,朕自然要感谢丞相今日之所为。
冯去疾听了,嘴唇微微哆嗦了几下,但是他现在都不敢说了。
现在这个时候,说什么话都晚了,而且越说越错。
来人,将先帝在世时赐给朕的名剑纯钧赐给丞相。
冯去疾听了,这下他知道他知道他到底错哪里了。
冯去疾惊慌万分的站起,直接跪坐在地上对扶苏叩首。
陛下,纯钧寓意为世间尊贵无双,乃先帝赐予君侯,称赞君侯卓越,臣委实不敢受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申聿极有眼色,他知道陛下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让丞相心里有个数,陛下做什么,他最好不要拦着。
当下,冯去疾战战兢兢,一副衰老头的模样。
陛下,下臣以为,纯钧剑乃先帝亲赐于陛下的大婚礼物,赐给丞相,怕是不妥吧。
冯去疾也急忙道:
既是如此,臣更不敢受。
扶苏听了,又做出思考的模样。
侍郎提醒的是,朕倒是忘记了。这纯钧,是先帝赐给朕的新婚之礼,意义非比寻常。
丞相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
他本来是来劝告皇帝陛下收回成命,不要立侍郎侍中,申聿却在这个时候给他解围,他自然也不好再提起废黜侍郎这职位的事情。
那朕当赐丞相什么为好呢。
扶苏自言自语一番,随后便道:
丞相乃是朕登基后第一位前来进谏的臣子,朕便赐一枚玉如意,以代替玉圭,日后丞相上朝,便持此玉如意上朝。
冯去疾动了动嘴唇,他也不敢再推辞。
臣谢陛下。
朕希望,日后丞相见到这枚玉如意,就能想起今日之事。
冯去疾作揖:
臣谨遵陛下诏令。
扶苏站起来。
丞相便将腰弯的更低。
丞相为丞相,百官之首。朕希望日后丞相能尽心尽力的辅佐朕,共同延续我秦之国命。
冯去疾听了,接连道好。
说着,扶苏拍了拍冯去疾的肩。
朕想要在朝中树立威信,此等大事,还需要靠丞相相辅助,日后少不得要多劳烦丞相了。
这天下午,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一辆四匹骏马牵拉的马车在街道里缓缓驰过。
这辆马车的主人,很容易被猜到。
秦国的丞相。
果不其然,这辆马车最后驶到了冯家的家宅门前。
等到了家,其子冯劫见到他父亲面如菜色,一脸疲惫。
父亲不是去朝中觐见陛下吗,不知劝谏几何啊?父亲不知,父亲走后,朝中几位大夫相继前来拜访父亲,都是为的此事。
冯去疾听了,只是微微皱眉。
先去请你伯父来我书房,随后你也过来。
冯劫看到他父亲的脸色,其实已然心中有了数,但是没想到,他父亲居然要让他去请他伯父。
这就说明,宫中一定发生了大事。
与此同时,一个士人在冯府门前飘然而过。
看来新帝已然在丞相面前立下威严了,这意味着,他还想要重用昔日嬴政的那些老臣。
咸阳宫。
章台。
池武大概听说了今日丞相在皇帝面前吃瘪的事情,最后悻悻离宫。
池武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
旧主走了,新主立了,但是这新主要想让群臣都听自己的,那可没有那么简单。
陛下如今年龄的问题,和当初先帝面临的问题,不过是对手实力的差距。
冯去疾比不了吕不韦,也不是昌平君。
于是这一天傍晚,扶苏正在休息的时候,池武整装待发,一脸肃穆的来求见他。
扶苏初见这场面,自然觉得奇怪。
陛下,臣有一言,想请陛下听取。
扶苏见他这么严肃认真,心头竟然有了一种危机感。
扶苏摒退了左右,只留池武和他两个人在一起。
究竟是何事?
池武踱了踱步。
陛下,臣听说最近很多人在私下议论您。
扶苏听了,如释重负。
就为这事?
池武有些疑惑。
原来陛下知道外人是如何议论陛下的。
你先说来听听,他们除了说朕懒惰,不比先帝勤勉,还说什么?
那不过是宫中内侍传出去的罢了,在群臣眼中,陛下最缺的是魄力。陛下勤政与否,到还在其次,关键是,陛下没有先帝之威。
池武,扶苏留他到现在是有一定原因的。
他今日来说这番话,显然是为了他好。
那你倒是说说,朕该如何立威。
池武说的没有错,他已经是皇帝了,再用嘴皮子功夫,不过只是让自己看起来强大而已。
陛下可还记得我秦国的桓齮将军。
朕自然记得。当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那陛下知道,后来,桓齮怎么了吗?
兵败逃跑。
那陛下以为,以桓齮之功,应该一次兵败就被杀吗?
扶苏听到这里,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池武是要他动生杀之权。
先帝在世时,每每有逆其意者,稍动权柄,便有人臣畏惧,如今陛下只是言语上威吓,诸臣反而无惧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