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863章 水长东泼冷水

    江寒和何远光提出了两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全国211、985院校按照本科招生名额,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应届高考生的人数按比例进行分配。因为这样的高校,都至少是省部共建的院校,比如说背景大学,他的经费是国家财政拨付,是全国人民的大学,不是哪一个城市的大学,在招生名额上不能厚此薄彼。

    第二途径是:如果各个211、985高校不能做到按比例分配招生计划,那就应该允许各省区自办高等教育,支持各省区建大学城,或者是允许985、211高校在高等教育资源贫乏地区建设分校。

    两条途径的提出,完全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

    两条途径总得给一条吧。

    如果国家能够支持高等教育资源贫乏地区自办大学城,并支持985和211高校到这些省市自治区办分校,那么河洛省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教育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何远光的这篇长文得到了各个方面的热烈回应,尤其是广大的教育资源贫乏地区的人士。

    与此同时,绿城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复工!

    央台走之后,国土部门并没有什么动静。再加上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单位都不是垫资,反正用的是财政资金,施工越快,拿到的款子就越多,自己赚的自然就多。

    而且,管委会主任袁本初也想把事情弄大一些,天天盯着工地,复工,复工,复工!

    袁本初考虑的就是要把江寒架到火上烤。

    绿城东区从半个月前的冷冷清清到现在的机器轰鸣、喧嚣一片,没有人任何人前来阻止,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

    时值四月,嵩山脚下春暖花开,嵩山顶上寒意沁人。

    这里有一座禅院,一处位于少室山的天然山寨——三皇寨。三皇寨是一处3a级旅游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

    虽说是景区,但由于a级不高,与少林寺这种5a级景区相比,名气不大,游客来得并不多。

    但三皇寨禅院的地位非常高,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

    1994年,少林寺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寺前住持素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与少林寺的风景不同的是,这里地势很高,并且其山体十分特殊,裸露的岩石如万卷书籍在此堆积如山,又被称为“书册崖”。

    这里是大德高僧德建的参禅悟道之地,且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成了不少领导到此短暂度假的场所。

    有机缘的话,可以与德建在一起聊一聊,或茅塞顿开,或尽滤俗尘。

    水长东站一块大石之上,看着远处次第亮起的隐隐约约的城市灯火出神。

    江寒与桑榆则是站在水长东的身后。

    水长东是省政府排名末位的副省长,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杀出来,除了他的能力和资历,与他在高平市取得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这些成绩中有相当一部分亮点是江寒带来或者说是间接造就的。

    比如说,三河县的gdp猛增,直接把全市gdp在全省的位次提高了8名。

    三河人大遗址国家文化公园以及华威、电信等公司大数据中心的入驻,让整个高平市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桑榆当时能够当上县长,除了有水长东的因素,还有江寒的因素,毕竟当时江寒是县委书记,他当时在省委组织部争取到了一项权力,他可以组班子!于是,水长东的女婿桑榆就破格提拔为光军县的县长。

    还有水小满,跟着江寒的步伐,听从江寒的指挥,与沈芸家一起在海外掀起了不小的风浪,赚了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水长东过去就知道江寒的潜力,当时认为他就是一只小船,没想到现在竟然成了一艘巡洋舰,而自己的女儿、女婿都已经绑上了江寒这艘舰船!

    谁也没想到,江寒这艘舰船在乘风破浪的同时,把夏众集团这个庞然大物给按到了阴沟里直接呛死!

    并且江寒把舵的这艘舰船,如果控制好方向和速度,完全可以成为航空母舰般的存在。

    但是江寒还是太年轻了,如果心态出现问题,一味地兵行险着,难免会遇到暗滩险礁。

    如今,江寒来到绿城,就遇到了暗礁,并且这个暗礁还绕不过去,投不得机,取不得巧,必须硬桥硬马地将暗礁给彻底排除。

    因为,这任务是省委书记徐广厦亲自交待的。江寒破格提拔到副厅级领导干部,这是他应该付出的代价。

    排除暗礁,有多种方法,但江寒的这种方法也许可以炸弹暗礁,但也有很大可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江寒,你现在怎么说也是主政一方了,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不能太冲动了。就像是教育不公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你以为教育部不知道吗?你想解决,初衷是好的,但效果恐怕,说句不好听的,你改变不了。”

    水长东从高平市委书记当副省长之后就没有与江寒见过面。

    前几天,团省委书记张雅文还到他办公室说起了江寒,对于江寒在绿城东区的动作感到担忧。

    水长东感到也该和江寒谈一谈了,恰好他这些天心情有些烦躁,就给桑榆联系了一下,让他和江寒一起到三皇寨放松一下身心。

    “隋朝的科举制度可谓是一大创举,从此之后,广大的贫寒子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而进入官僚系统,实现阶层的跃升。但是,实际上,科举考试就意味着教育公平吗?”

    水长东道:“其实,在古代教育资源的不公更加严重。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地方:地方首府、商业繁华城镇、贤达人士聚集之所。而这三者往往是和二或合三为一。而在古代纸张十分缺乏、没有高效的印刷术,知识始终难以普及到下层民众。”

    这就叫做,经文不落百姓家!

    当今社会得益于信息革命、印刷、造纸术的技术革命,想看啥书,到书店基本都能找到,书店找不到到网上直接订购或者在线阅读,获取知识十分方便。

    而在封建社会,一个偏远乡村哪怕是一本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论语》都可能是被藏在地主家的珍贵之物,轻易不示于人。

    买不来书,怎么办?那就手抄书籍。仅仅抄书还不行,必须要买注解,因为那些上古书籍往往言语极简,文言的字数极少,理解各有不同。要想在科举考试中得高分,必须接近名人大儒的注解。

    比如朱熹给四书五经作的注解直接成了官府的考试内容。曹操给《孙子兵法》的注解、南朝裴松之给《三国志》做的注解,更是成为了历代读史书的必读内容。

    但既然是注解作为个人标注,这种注解通常是作为个人藏书留给家族或者留给得意门生,往往是是不传于世的。这就叫做,法不传六耳。

    依靠儒家学问当官从当地被选拔到京城之后,基本就在京城或者比较发达的地方定居下来,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而落后的地方也一直这样落后下去,其实这在我们现在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留在大城市定居,乡村地区的老师执教一段时候后往往不少就希望往城市里面走。

    m..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