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宫里各位娘娘们给四爷府上这对龙凤胎的贺礼异常的隆重。
因为紫禁城的主人康熙在听说皇室里出了对龙凤胎后十分的高兴。
说龙凤胎是祥瑞之兆。
再加上,自四爷治理完永定河后,
大清这一年风调雨顺的。
在康熙看来,这就是上苍对他的肯定。
可以说龙凤胎的到来去掉了康熙心里的一块心病。
爱新觉罗家的龙椅坐的一直不是很太平。
从顺治帝开始,就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妄图夺取帝位。
民间也有许多人至今仍以前明子民自称。
为了让天下人知道,爱新觉罗家是受到上天认可的。
顺治和康熙都做了不少的努力。
但那些都是刻意为之。
有什么比天生的祥瑞,更能证明爱新觉罗得天眷顾呢?
康熙有意宣扬这件喜事。
后宫的那些妃子们都是康熙的枕边人,自是比谁都知晓康熙的心思。
她们不仅自己往四爷府上送了重礼,还示意各自的娘家人和儿子往四爷府送重礼。
而四爷这边,在看到康熙身边的梁九功亲自赶到了贝勒府之后,
立马就明白了康熙的心思。
所以,梁九功离开后,他就去了福晋那里。
说这回龙凤胎的满月礼要大办。
这些年,福晋早就习惯了林黛柔这边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生。
但在听到林黛柔生下龙凤胎的消息后,她的心里还是有些酸涩的。
为了这个,五格格这段时间都不是很敢往她这里来。
见四爷跟自己说要大办龙凤胎的满月礼,福晋虽满心不情愿。
但想到宫里那些娘娘们送过来的赏赐。
福晋只好强笑着应了。
四爷跟福晋知会过后,就让苏培盛准备去了。
这中间,林黛柔就只管坐月子就行了。
在月子期间,贾母和贾敏以及林黛玉都过来看望了林黛柔和孩子们。
从四贝勒府回来后,林黛玉的脸就垮下来了。
换上家常的衣服后,林黛玉就坐在窗台前想事情。
她家姐姐的孩子真的好可爱。
小阿哥明显像四贝勒一些,十分的可爱,眉毛也十分的浓密。
小格格长的就既不像四贝勒,也不像她姐姐了。
她刚刚听核桃说小格格长的像德妃。
说这话时,核桃的表情十分的自豪。
还跟自己说,她姐姐生前面几个孩子的时候。
德妃只派人送了赏赐,却没有派人来看看孩子。
但听说了她姐姐生的小格格很像她之后,
她专门派人了过来看看小格格的模样。
等听到宫人说小格格果真很像她之后,
她更是三天两头就派人过来探望小格格。
德妃娘娘是一宫主位。
她如果疼爱小格格的话,小格格以后的路也会顺一些。
林黛玉打心眼里为自家姐姐感到开心。
但她也有自己的一些烦心事。
看自家姐姐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
自己这里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她们已经请太医过来看过了。
她和对清额的身体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两人就是没有孩子。
她怀疑自己没有子女的缘分。
但......
正想着,就听外面传来了推门声。
林黛玉连忙转头,就见对清额从外面走了进来。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对清额越发的成熟稳重。m..cc
如果说以前的他还带着些少年的稚嫩。
现在的他就像一座山一般可靠。
“爷。”林黛玉按下心中思绪,迎了过去。
对清额牵着她的手换了个方向往里走,
边走边道:“窗户那边冷,怎么坐在那里了?”
林黛玉闻言没有说话。
对清额一看她的模样,就知道她这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这是怎么了?今天不是去看侧福晋去了吗?怎么.....”正说着,对清额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似的,忽然止住了声音。
他低头去看林黛玉。
林黛玉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对清额心疼坏了。
他连忙把林黛玉抱入怀中,安慰她道:“你放心,如果我们真的没有子女缘分的话,那就从族里收养一个孩子。之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
林黛玉闻言却道:“许是只有我没有子女的缘分,你是有子女缘分的也未可知。”
对清额一听她这话,就知道她在跟自己闹别扭。
他也不跟她争辩,只顺着她的话道:“反正除了你,爷谁都不要。没有孩子,咱们就领养孩子。”
他说最后一句话时,语气十分的坚定。
林黛玉听了不免心中有些许的安慰。
可想到恭亲王,她的心里又沉重了起来。
她刚嫁进来的时候,恭亲王一点也不催着她要孩子。
去年的时候,有那长舌妇故意在恭亲王面前搬弄是非。
恭亲王也没说什么,反而训斥了那人。
结果,到了今年,恭亲王就着急起了对清额的子嗣问题。
前些日子,他还跟福晋说,让福晋带着她去庙里拜拜。
这就是在变相的向对清额和她施压了。
她回来就忍不住对对清额哭了起来。
对清额当时只哄她,说只要她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就好了。
她也按照对清额说的,当作没明白恭亲王的意思。
但她总觉得恭亲王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之前,恭亲王一直没有跟对清额直面对上,
所以对清额可以一直站在她这一边。
但这一回,要是恭亲王直接给对清额施压了呢?
他还能像现在这么坚定吗?
林黛玉的心中十分的忐忑。
然而,第二日,让她更扎心的事情发生了。
林佳氏那里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
林黛柔这里孩子不停的生,林黛玉那里却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便有那些长舌的妇人,说起了一起无聊的流言。
她们说林黛柔和林黛玉这一对姐妹,之所以一个有很多孩子,一个一个孩子都没有。
是因为做姐姐的把做妹妹的子孙运给吸走了。
世人最爱听这样的无稽之谈。
原本只是几个妇人闲谈间说的话,
最后竟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