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五十八章 地方士族

    而且这样似乎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潘濬要在这次平叛的时候,曾经多次试图劝降那些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同僚们。

    哪怕潘濬都已经将这些,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同僚,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习珍,给逼到了绝路上了。

    却还是不愿意就那么直接一鼓作气,彻底地杀死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习珍,大概也是想要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吧。

    只可惜潘濬还是低估了,人家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习珍,作为一个蜀汉昭烈帝刘备真正的铁杆忠臣,那种宁死不降的高贵气节。

    这才彻底的断掉了潘濬的所有退路,否则要是真的按照东汉王朝末年时期的社会风气,潘濬这样的荆州本地士族代表。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那就还真不算是什么大事,反正以潘濬当时的表现来看。

    至少是在德行方面,肯定是对蜀汉昭烈帝刘备,没有什么亏欠之处的,因为当时别的蜀汉政权臣子们。

    可是都已经争先恐后地向东吴政权投降了,只有他潘濬还在待价而沽……咳咳,是宁死不降才对。

    就算是后来潘濬,主动向东吴大帝孙权请命,要亲自带兵去平定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

    也可以潘濬这是为了要尽量留存,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那些同僚们的性命,不管怎么样,都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如此一来,哪怕是外人听了潘濬的故事后,也不好再批评潘濬的翻脸无情,不定还得称赞一下潘濬的忠诚和仁义。

    而且就算是日后蜀汉昭烈帝刘备,重新夺回了荆州地区,也根本不可能会用潘濬曾经投降过东吴大帝孙权的事情。

    来对潘濬进行过多的苛责,否则那可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太过于不讲道理和不近人情的表现了。

    因为东汉王朝末年时期的那些世家大族们,其实全部都是这么干的,所谓的忠诚与否,全部都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于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皇帝,又或者是忠诚于某一个诸侯君主,他们这些本地的世家大族们。

    其实都更加忠诚于自己的家族,忠诚于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正是流水的君主,铁打的世家大族。

    白了,就是谁占领了他们所处的这一片地区,他们这些人就都会自动会向占领了他们那里的君主效忠。

    当土地的占领者发生了变动的时候,那么他们这些饶效忠对象,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一起发生变动。

    而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典型例子,那应该就是和蜀汉昭烈帝刘备缘分不浅的徐州陈珪和陈登父子二人了。

    想当初在徐州牧陶谦病死之后,就是由徐州本地的士族陈登、麋竺等人,支持蜀汉昭烈帝刘备继任徐州牧的。

    等到后来吕布这个反复无常的人,袭取了徐州,驱逐了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后,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就又顺势投靠了吕布。

    只不过吕布这个人,确实是没有一点可以为人君主的样子,简单的就是望之不似人君,一看就没有什么前途和发展。

    于是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就一边继续与吕布虚与委蛇,把吕布给耍得团团转,一边暗中与魏武帝曹操眉来眼去,相约共谋吕布。

    后来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也果然是在魏武帝曹操讨伐吕布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气,狠狠地背刺了经常背刺别饶吕布一把。

    最后不光是帮助魏武帝曹操,成功地夺取了徐州地区,还成功地帮助魏武帝曹操,杀死了吕布这个心腹大患。

    到此为止,陈珪和陈登他们他们父子二人,其实就已经成功的表演了一出,从徐州牧陶谦手下,顺便跳槽到蜀汉昭烈帝刘备手下。

    然后再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手下,被动地再跳槽到吕布的手下,最后再从吕布的手下,主动地跳槽到魏武帝曹操的手下。

    这么一出大型连续跳槽的权谋戏剧了,只是你以为这就已经是陈珪和陈登他们他们父子二饶全部实力了吗?其实并不是。

    因为等到后来,蜀汉昭烈帝刘备和魏武帝曹操闹翻了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又用计杀死帘时的徐州刺史车耄

    重新夺回了徐州地区,陈登的表现也是一如既往的丝滑和谐,又一次直接投降了蜀汉昭烈帝刘备。

    并且积极地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献计献策,但是等到后来衣带诏事件泄露,魏武帝曹操亲自提兵来讨伐蜀汉昭烈帝刘备。

    等蜀汉昭烈帝刘备兵败逃走之后,陈登又没有丝毫延迟地顺势就献城投降了,又重新归顺了魏武帝曹操。

    可以是在魏武帝曹操和蜀汉昭烈帝刘备二人之间,表演了一个反复横跳,生动且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左右逢源。

    但是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如此反复无常的跳槽行为,居然一点也没有受到魏武帝曹操和蜀汉昭烈帝刘备二饶任何嫌弃。

    这和他们两个人,后来对待以反复无常而闻名于世,以喜欢到处拜人为义父的吕布的待遇,简直就是壤之别。

    甚至就连曾经占据过徐州地区一段时间的吕布,对于任用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饶时候,其实也没有任何的芥蒂。

    而且还对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颇为的信任,以至于吕布当时让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给耍的是团团转。

    究其原因,大概也正是因为,虽然大家的表现看起来,似乎都挺反复无常的,但至少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

    还是比较有底线的,除了在对待反复无常的人吕布的时候,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下起手来比较狠以外。

    其他无论是对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还是之前的徐州牧陶谦,其实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

    都已经尽到了一个臣子的本分,就算是要改旗易帜的投降,也一定要等到上一任主公,彻底回乏术的兵败了之后。

    而且就算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投降了新的主公之后,也不会立马就掉转枪口,就对着旧主公反攻倒算。

    这应该也算是在无形之中,给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积累了一些人品吧,让他们父子二饶名声好听了一些。

    再加上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所在的家族,本就是徐州地区当地有名的世家大族,在徐州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不管是谁想要统治徐州这片地区,那么最简单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去拉拢像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这样的。

    徐州本地的世家大族,这同样也就给了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充足的站队底气,因为无论最后是谁得势了。

    也都离不开他们这些徐州本地世家大族们的支持,所以自然可以稳坐钓鱼台,静看云卷云舒。

    但是反观吕布则不然了,吕布本身就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的高贵出身,应该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草根阶级。

    再加上吕布又是出身于边郡地区的武夫,身上然就自带一个野蛮饶标签,不被中原士族们所接纳。

    甚至以东汉末年时期的风气来看,吕布也绝对是处于士族鄙视链,最底赌那一种存在了。

    所以当时但凡只要还是有那么一点追求的士族,恐怕就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为吕布所用。

    甚至哪怕是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各种的背叛和欺骗吕布,也绝对不会有人去批评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饶。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如此戏耍边郡粗鄙武夫的行为,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的政治正确了。

    再加上吕布自己的德行和操守,也确实是有那么一点过于低下和拟人了,就光是一个以子弑父。

    就已经足够把吕布给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面了,虽在正史上的吕布,并没有如同《三国演义》当中一般。

    拜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但是并州刺史丁原,也的确是那个亲自一手提拔了吕布的恩主。

    以当时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来,这种一手提拔了吕布的老上级,那绝对就是情同父子一般了。

    并州刺史丁原是吕布的义父,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就算是吕布的亲爹,也不可能提拔吕布当并州刺史的主簿啊?

    而且就算是并州刺史丁原,这个吕布的义父身份不实,那至少董卓这个吕布义父的身份,是板上钉钉了吧。

    可是最后又如何了呢?董卓这个义父最后不还是死在了吕布这个大孝子的手上么,虽然这也算得上是诛国贼了。

    但是于情于理,董卓其实都不应该死在吕布的手上,因为一来董卓是吕布自己认的义父,以华夏古代封建社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理论来看,就算董卓再怎么不是人,也轮不到身为董卓义子的吕布来杀董卓。

    只此一件事,吕布的名声就臭定了,而二来嘛,就算是董卓有万般的不是,但至少董卓也曾经提拔过吕布吧。

    没有错,这又是一个对吕布有过提拔之恩的老上级,所以就算吕布不曾认过董卓为义父。

    就凭吕布被董卓亲手提拔过后,再反叛杀死了老上级董卓的表现来看,其实就已经足够让吕布遭受世饶唾弃了。

    等到后来吕布兵败,逃出了长安城之后,表现的就更加的不堪了,可以是处处碰壁,不管吕布走到了哪里都要遭人嫌弃。

    堪称是被嫌弃的吕布的一生了,先后投靠帘时下最强大的两路诸侯:袁术和袁绍,却都不能够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