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4章 老朱:好一个郭安,不愧为我大明贤臣

    五十大船的财物?

    这下,不仅仅各地商贾士绅,都像是赶大集一般,往张家湾码头赶去。

    同时,北平府各州县的士绅富户们,更是带着家中的钱财,率先往张家湾码头赶去。

    依照燕王府的惯例,那五十艘大船的财物,最少要卖出三十艘大船。

    他们要是能抢先购买上一些,或是自家使用,又或者转手卖给别家,都是大赚。

    于是。

    不到两日的功夫。

    张家湾码头,便已经出现了拥堵状况。

    连带着河道,周边的道路都开始堵塞,甚至北平城内的各个街道上,也都是人潮汹涌。

    北平府衙门下的官吏,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不过。

    好在北平府衙门的通判,已经由原来的宛平县典史王真接任。

    北平城内外的大大小小势力,都要给王真一些面子。

    并没引起多大的骚乱。

    但是。

    随着消息的传播,山西晋王朱棡又不由大怒。

    又是老四。

    他不仅得军功,还可以派兵出去攻打高丽,夺取那么多的财物。

    五十艘大船的财物,他燕王何德何能?

    至于秦王朱樉,则是直接拿起纸笔,给朱棣写信。

    同是亲王,你老四占了这么大的便宜,怎么着也得给他这个二哥分润一些吧?

    这几年,他秦王府可是穷苦的很!

    ……

    于此同时。

    北平府锦衣卫的急信,也到了京师。

    “五十艘大船的财物?……疑似攻下了高丽?”

    “老四还挑选了两船财物,由千户孟善给咱送来……”

    看完锦衣卫的奏报,老朱不由有些喃喃自语。

    很快,京师内也传的沸沸扬扬。

    朱标也一脸急色匆匆前来拜见朱元璋。

    “爹,现在整个京师都在传,老四派遣出去半年之久的长史郭安,实则是去攻打高丽了。

    现在,已经将高丽给攻打了下来!”

    朱元璋一怔。

    随即,便淡淡一笑,道:“标儿,老四又没糊涂,为何要攻打高丽?”

    朱标愣了下,便问道:“爹,老四那小子,终于给您上奏折了?”

    老朱缓缓说道:“应该上了!”

    朱标有些疑惑,“应该上了?”

    “还没送来!”

    朱标:“……”

    很快。

    两日后,朱标便知道了老朱话语中的意思。

    两艘装满财物的大船,直接驶进京师海港码头。

    至于千户孟善,则是带着朱棣的奏折,还有那三神器,恭恭敬敬来到朱元璋殿下。

    朱标也站在殿下,只是他没想到,刚刚才看了几眼奏折的朱元璋,竟然直接咧着大嘴,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啊,好一个郭安,果然不愧为我大明贤臣!”

    朱标好久没看到自家爹这么开心了,不由好奇问道:“爹,何事让您这么开怀?”

    朱元璋说道:“那郭安带着燕山卫,将那怀良老贼的坟给挖来大明了!”

    “怀良老贼?”

    朱标有些疑惑。

    老朱已经满脸兴奋的起身,“二虎,备车,随咱去大船上!”

    “末将遵旨!”

    二虎连忙应道。

    朱标一惊,“父皇,让赵统领将那船上的物件带进皇宫便可,何须劳烦您亲自前去?”

    朱元璋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兴奋道:“咱等不及了!”

    朱标问道:“敢问父皇,不知是何物?……”

    老朱直接狞笑道,“怀良老贼的坟啊!”

    “坟?”

    朱标瞪大眼睛,还是有些不解。

    而这会,老朱已经迫不及待的走了出去。

    对于那贱娘养的倭奴,老朱真是恨不得将所有倭人都给抓来大明,阉了给大明当奴当婢!

    尤其是那几次砍杀他派去的使臣,并且要和他打仗的倭人怀良老贼。

    但是,大明想要攻伐倭国这种弹丸之国,耗费巨大不提,攻打下来也没有任何用处,实在是不值当!

    老朱气极,但又不能派兵,只能让工匠制作了一把倭扇,并写下《倭扇行》,用来大骂倭国的国王无道民为贼。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精通各种匠造的小小长史,竟然给他出这么大的一口恶气。

    居然将那怀良老贼的坟给刨了出来,并拉回大明!

    至于那倭国的什么三神器,老朱与朱棣样,都没太过在意。

    很快,一辆马车便备好。

    老朱带着朱标,来到那两艘大船上。

    “这是墓碑?”

    见到那有些眼熟的石碑,朱标眉头微微皱起。

    “回太子殿下,正是倭国怀良亲王的墓碑!”

    一旁,孟善连忙回道。

    “倭国的怀良亲王?”

    这下,朱标终于想起来了,不由满脸惊诧。

    “尔等燕山卫,将那怀良亲王的坟给刨了?”

    “正是!”

    孟善恭恭敬敬回道。

    朱标瞠目结舌。

    一旁,老朱突然问道:“这个罐罐内装的可是那怀良老贼的尸骨?”

    孟善回道:“回殿下,正是那怀良老贼的尸骨!”

    “吐!”

    老朱一口浓痰,直接呸了上去。

    “活不过咱的老贼,还敢欺辱咱天朝之威?”

    “二虎!”

    “陛下有何吩咐?”

    二虎连忙上前。

    朱元璋道:“将怀良老贼的木坟给咱扔到石城门外,再派几个人看着。

    咱要让所有大明人都看看,老四派人将那倭贼怀良老贼的坟给刨了,就连怀良老贼的尸骨、墓碑,陪葬品都给拿回大明受罚!”

    “是,陛下!”

    二虎应道。

    至于太子朱标,也是满脸振奋。

    这会,大明上下,还没有一个人,不是恨不得将倭寇挫骨扬灰的!

    随着二虎派人将那怀良亲王的墓碑与尸骨带走,朱元璋便有些好奇的问道:“孟卿,你给咱讲讲,尔等用了多少人,就将整个倭国给攻打了下来?

    又是如何将怀良老贼的坟给挖了,带回大明的?”

    朱标也紧紧盯着孟善,倭国好歹也是一国。

    据他所知,朱棣并没派出多少燕山卫,怎么就不仅攻打下倭国,还将人倭国皇族的祖宗坟给挖了,尸骨带回大明,那些倭国不得与燕山卫拼命?

    孟善连忙跪在地上,“还请陛下恕罪,末将只是受燕王殿下之令,前来给陛下献礼,并没前去攻打倭国,也不知具体内情!”

    “嗯?”

    朱元璋眉头直接皱起。

    “你没去倭城?”

    “正是!”孟善急忙回道。

    “末将这几年,一直在北平府与高丽燕国之间调换镇守,一次都没去过倭国!”

    “高丽燕国?”

    朱元璋与朱标都是猛的看向孟善,一脸惊诧。

    “老四在高丽建国了?”

    孟善脸色大变,连忙请罪,“还请陛下恕罪,末将……”

    朱元璋打断孟善的话,“仔细给咱说说燕国之事!”

    “遵旨!”

    孟善一颤,不过不敢隐瞒丝毫,“回陛下,燕王殿下攻高丽国都开城之后,便带着高丽国王王禑与高丽国印玺,前来京师献于陛下。

    同时,殿下向陛下请示,高丽国王王禑已经将高丽都城开城,还有江华岛、延安郡,都抵债递给了燕王府,燕王殿下要在那三城建燕国。

    因此,我燕王府其实是与高丽燕国商贸……”

    朱元璋问道:“高丽燕国有多少人口?”

    孟善连忙回道:“共有十余万人!”

    朱元璋微微颔首,继续淡声问道:“朱棣是如何治理高丽燕国的?”

    孟善回道:“启禀陛下,高丽燕国以燕王府书吏为主官,原先的高丽官吏为辅官。

    这三城,驻守我燕山卫大军。

    同时,高丽燕国内实行身份木牌,木牌上需写……

    有木牌者,为我燕国子民,受各种优待。

    至于没有木牌者,哪怕是别的高丽权贵,也不可享受优待……”

    “高丽燕国内,所有人都需说我大明语言……”

    “燕王府时不时给一些学我大明语的高丽人一些赏赐,比如我大明的启蒙典籍,又或者是一些小玩意,又或者是钱财……

    在高丽燕国,所有高丽人以说我大明话为自豪!

    所有铺肆,都需悬挂,用我大明语书写的牌匾……”

    听到这些,朱标满意的点着头。

    “没想到,老四竟然还有治国之才!”

    朱元璋看向孟善,“这些治国之法,是何人所想?”

    朱标一愣。

    孟善连忙回道:“启禀陛下,乃是郭长史所想!”

    朱元璋问道:“那郭安现在何处?”

    孟善:“回殿下,好像郭长史还在镇守倭国!”

    朱元璋又问:“既然有燕山卫镇守高丽燕国,尔等何来的兵将去攻打倭国?”

    孟善连忙回道:“回禀陛下,现如今镇守高丽燕国的燕山卫,只有四千余人。

    燕王殿下抽调一万燕山卫,并向高丽国内的那些高丽贵族,征调五万高丽大军,合计六万大军,前去征讨倭国!”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此,现如今那郭安带着几千燕山卫,还有几万高丽大军,在镇守整个倭国?”

    孟善连忙再次跪下请罪,“还请陛下恕罪,末将收到燕王殿下之令,便连忙押送船只前来京师,并不知倭国具体情况!”

    “行了,起来吧!”

    朱元璋随意的摆了摆手,脸色又冷了下来,“哼,老四这混账东西,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朱标连忙向朱元璋求情,“还请父皇恕罪,倭国敢放纵倭寇侵扰我大明,当有大罪。

    老四虽有私自出兵之罪,但攻下倭国,且将那怀良亲王的坟墓刨出,并送来京师,也算是一件大功!”

    孟善连忙跪下请罪,“陛下明鉴,燕王殿下派兵攻打倭国,也是因那倭国也已经盯上了高丽燕国的江华港,还试图劫掠我燕王府船队。”

    “所以,老四就可以私自派兵,攻打倭国了?如果我大明那些藩王,或是兵将也都这般肆意出兵,那要朝廷有何用?

    要五军都督府何用?”

    孟善满脸惶恐,“陛下明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