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五章 晋文公(一)

    晋文公,名重耳,晋国第二十三任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晋怀公之伯父,在位时间九年。

    晋文公元年,即公元前六三六年,春,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

    到达黄河边,狐偃把玉璧还给重耳,表示,我背着马笼头和缰绳跟随您在天下巡游,我的罪过很多,我自己尚且知道,更何况是您呢?请您让我从这里离开吧。

    重耳表示,如果跟舅舅不同心,有河神见证。

    说完,就将玉璧扔进黄河之中。

    重耳渡过黄河之后,秦军包围了令狐(晋邑,今山西临猗),进入桑泉(晋邑,今山西临猗东北),占取臼衰(晋邑,今山西运城解州西北)。

    二月,甲午,晋国军队驻扎在庐柳(晋地,今山西临猗北)。

    秦穆公派公子絷前往晋军军营游说,晋军害怕,因此退走,在郇地(晋邑,今山西临猗西南)驻扎。

    辛丑日,狐偃与晋大夫秦大夫在郇地会盟。

    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国军队。

    丙午日,重耳进入曲沃。

    丁未日,重耳在晋武公庙会见群臣。

    戊申日,重耳派人在高梁(山西临汾东北)杀死晋怀公。

    惠公的旧臣吕甥郤芮害怕为文公所迫害,便准备焚烧公宫,趁机杀死文公。

    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文公让人责备他,并且不准备见他,表示,蒲城之役,国君让您一天内到达,您立刻就到达了。之后我跟随狄君在渭水畔打猎,你因为惠公的命令来杀我,命令三天之内到达,你两天就到了。虽然是奉了国君的命令,可为什么如此迅速?我那双袖子还在呢?你还是走吧。

    寺人披回答,我原以为国君回国之后,已经明白为君之道,如果还没有的话,恐怕会再一次遇上灾祸。执行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去国君所厌恶的人,只看自己的力量有多大。蒲人狄人,对我来说又算什么?如今您成为国君,心中也会没有蒲人狄人吧。齐桓公将射钩(管仲刺杀公子小白)的事情放在一边,而让管仲辅佐他。如果国君不算这么做,我便走了,哪里需要国君的命令?走得人很多,哪里只有我这个受过刑罚的小臣。

    晋文公听了之后,便接见了寺人披,从他那里知道了吕甥郤芮的阴谋。

    三月,晋文公与秦穆公私下里在王城会见。

    己丑日(三月最后一天),晋国宫室着火,吕甥郤芮寻文公未果,便逃到了黄河边上,后为秦穆公所诱杀。

    晋文公迎接夫人嬴氏(文嬴)回晋国,秦穆公赠送给晋文公三千卫士,都是得力的仆人。

    晋文公有一个年幼的随从名叫头须,替文公掌管财务。

    晋文公逃亡在外时,头须偷了财物离开,把它们都用在了让晋文公回国上。

    等到晋文公回国,头须去求见,文公不愿见他,就推辞说在洗头。

    头须因此对仆人说,洗头的时候心就会倒过来,心倒过来了,意图也就颠倒了,难怪我不能被接见。留在国内的是国家的守卫者,跟随在身边的是背着马笼头和缰绳的仆人,这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要怪罪留在国内的人?身为国君却怨恨匹夫,害怕的人就会多起来。

    仆人将话告诉了文公,文公便接见了头须。

    狄人将季隗送回晋国,却请求将文公的两个儿子留下。

    晋文公将女儿嫁给赵衰,生下了原同屏括楼婴。

    赵姬向赵衰请求接回赵盾和叔隗,赵衰不同意,赵姬便表示,得到新宠就忘了旧人,以后还怎么用人?一定要把他们接回来。

    赵姬坚决请求,赵衰这才答应。

    赵盾回来以后,赵姬认为他有才,便向文公请求,立赵盾为弟子,而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同时让叔隗做正妻,自己位于她之下。

    文公回国之后,奖赏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要求禄位,最后禄位也就没有给他。

    介之推因此表示,献公的公子有九人只有国君还在。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无论是国外国内都抛弃他们。上天没有让晋国断绝,必将会有人来主掌祭祀。主掌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而那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不也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更何况是贪图上天的功劳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下面的人将贪图功劳的罪过当做合理,上面的人对期满加以奖赏,上下相互欺骗,这就很难与他们相处。

    介之推的母亲对他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呢?如果这样死了,又能怨谁呢?

    介之推表示,明知道错误却还去效仿,那罪过就更大了。况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介之推的母亲又说,也让国君知道一下,怎么样?

    介之推则表示,语言,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又要文饰干什么呢?不过是去求显露而已。

    介之推的母亲表示,你能做到这样吗?我跟你一同隐居。

    两人因此隐居而死。

    晋文公得知了这个消息,派人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将绵上的田封给了他,表示,用这来记录我的果实,来表扬善人。

    这一年,周王室发生动乱,王子带带领狄人攻打周襄王,周襄王不敌,出逃郑国。

    周襄王向诸侯通告此次动乱,派简师父到晋国来通知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