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看着兴庆宫宫门前一片狼藉的现状,饶是陈玄礼心大,眉毛也猛地跳动了两下,暗自咋舌。
自三大内建成以来,何曾有人敢在此处闹事,打成这样,得花费多少贯钱才能修补好
无论是太极宫大明宫,还是玄宗皇帝上位后以太子潜邸为根基建造的兴庆宫,不仅宫内的雕栏画栋舞榭亭台,宫门前的装饰雕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李隆基还是个喜好排场精于享乐的帝王,兴庆宫的宫门前更是增设了大量的精美陈设,种植了不少挺拔俊秀的树木,可谓是美轮美奂。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被打砸成了一片焦土,杂乱不堪。
陈玄礼瞪着一双大眼,看向对面那两人,想见识一下究竟是何人吃了熊心豹子胆做出此事。
当看到苏鹤的面孔时,陈玄礼惊讶不已,叫道:
苏员外郎?这这都是你干的?
准确地说,对宫门前的环境破坏最大的人并非苏鹤,而是安禄山。
遁地术这类武技,在山野之地也就罢了,偏偏在京城这种地方施展开来,自然是破坏性极大。
即使不说那些陈设器物,就连宫门前的御道都要工匠民夫们重新修筑很久,才能完好如初。
而另一边,安禄山见朱雀大阵已然沉寂下去,周边没了威胁,顿时又觉得自己行了,托着大肚子怒气冲冲地走上前来,冲着陈玄礼恶人先告状道:
陈将军!此獠无端于此地伏击于本官,我出手反击,乃是自保之举,汝为何要偏袒这个刺客!
身为禁军大将军,却如此处事不公,某进宫后,定要在陛下面前讲明此事!
虽然面前的安禄山其官职权势修为都远高于自己,但陈玄礼却丝毫不怵他,咧着大嘴笑道:
某当是谁,原来是安禄儿啊不,安节度,公刚才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下凡,大刀都快剁到苏员外郎的脖颈上了,哪里还算是自保之举?
某也是为安节度着想,这位苏员外郎可是陛下近年来的亲信之臣,安节度若是失手错杀了他,岂不是开罪于陛下?
由于安禄山被杨贵妃的婢女宫人们当做婴儿戏弄的事早已流传四海,因此许多人笑称其为安禄儿。
但人们大多也就是在私底下笑两句,像陈玄礼这么虎直接当面开口的,还是第一次。
安禄山也气得不轻。
死死地盯了陈玄礼和苏鹤半刻后,安禄山一甩宽大的袖子,忿忿地快步向宫内走去。
龙武军兵士们知道了他是谁,自然也不敢阻拦。
路上,安禄山心底琢磨起来。
可惜,被这姓陈的田舍奴半道搅了局,否则已经斩了那人,绝了后患。
陈玄礼说他是陛下亲信,内侍也对他似乎颇为尊敬,莫非真是陛下新得的宠臣?
想了一会儿,安禄山定下了主意,如若苏鹤当真为陛下所器重的话,他到时候就先行示弱,向李隆基哭求原谅。
这也是他惯用的伎俩,博取李隆基的同情心,从而赦免自身罪责。
宫门前,苏鹤感激地向陈玄礼拱手道:
若非陈将军及时赶到施以援手,苏某危在旦夕啊!
龙武军再迟来一刻,苏鹤就不得不动用法宝古剑清影了,毕竟总要先渡过眼前的危机才是。
陈玄礼豪爽地拍拍胸膛,笑道:
事态紧急,我其实还没来得及看清你二人是谁,不管是何人在大内宫门前大打出手,某都会出手制止的,职责所在,不敢言谢。
只是你却又如何得罪了安禄山?
苏鹤便把刚才的事情告知了陈玄礼,听过后,陈玄礼叹道:
此獠可不是个心胸宽广之人,必定会在陛下面前摆弄是非,我倒是无所谓,你可要小心。
说到底,陈玄礼能坐在龙武军大将军的位置上,背后是李隆基几乎绝对的信任,而苏鹤,不过是被皇帝觊觎长生不老之道的其中一个选择罢了。
苏鹤应下,陈玄礼点点头,随即领着禁军们离开,他们要去找工部和宫中的侍中等官员,及时整修此地。
唤醒了被两人战斗吓傻了的内侍,苏鹤便随着他一路赶至宫内龙池。
一走到龙池边假山上的沉香亭,就见安禄山正声泪俱下地向皇帝哭诉。
侧脸看到内侍领着苏鹤走了过来,安禄山哭声顿时大了起来,那当真是嚎啕大哭,尽显委屈之相。
还没等内侍向皇帝回复,粗大的手指一指苏鹤,安禄山当即泪眼朦胧地向李隆基告状道:
陛下,适才在宫外,就是此獠袭击于某,请陛下将其治罪!
苏鹤则义正辞严地反驳了回去,并道出了实情。
李隆基瞅瞅苏鹤,又看了安禄山两眼,心里并不相信安禄山的话,于是轻松地笑道:
苏员外郎何时冒犯了安卿?朕为你二人说和,就不必再互相指摘了。
安禄山则坚持要把苏鹤下狱问罪,继续哭求,并向皇帝磕了两个头。
李隆基便抛出了心里的疑问。
卿言苏员外郎刺杀于你,可苏员外郎修为比卿低了足足一个大境界,如何能威胁到卿呢?可见定是戏言。
安禄山:
皇帝这话怎么答,没法答啊!
要是说自己被苏鹤跨境界压制,那岂不是等于是在向皇帝表面,身为帝国边将的他实力不济,连个内视境都敌不过?
这话要是传出去,他还有何威严统帅三军。
安禄山无言以对,只得暂时作罢,不再复言。
皇帝见状,想缓和一下两人的关系,便吩咐苏鹤剪彩一匹骏马出来,送给安禄山。
刚刚被此贼袭击,现在还要反过来剪彩东西供他取乐?苏鹤当然不肯,以被安禄山打伤为由,拒绝了皇帝之命。
李隆基无奈,也没有责怪苏鹤,便让苏鹤退下,并封赏了安禄山御史大夫的职位,作为补偿。
可见内心深处,李隆基始终对安禄山更加信任和宠爱。
第二日,终于处理完雍州河东军队之事的李林甫与王鉷进宫面见皇帝,恰逢安禄山也刚巧入宫。
李安二人又一次相逢,四目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