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流金岁月(三)

    “营长?”小战士满是期盼地看着营长。

    营长捞遍身上的口袋,摸出一枚银元:“我身上只有这些了, 你送小王先去看看, 要是钱不够问问能不能先打欠条, 回来大家再凑凑钱付药费。”

    “那营长,我去了!”小战士拿了银元, 高兴地跑到队尾抬伤兵队伍中,与两个抬着担架的战友说了几句。

    徐记药铺就是徐记医馆扩开的, 原本的医馆与相邻的铺子打通,一边坐堂大夫看诊,一边是药铺。药铺开张, 鞭炮还没放完,就有病人上门, 算的生意兴隆了。

    “这伤不轻, 已经感染了。”坐堂老大夫检查了伤口,“你们先将人抬到后院去, 我让人帮他清理伤口。不过这腿能不能保住, 还要我们东家来看。”

    “大夫,那你们东家现在可有空?”小战士激动道。

    “今儿药铺开张,城里的老板都来道贺, 东家就在前面见客。您稍等, 我让人去前面说一声,东家素来急人所急,马上就会过来。”

    老大夫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娃从外面钻了进来:“江爷爷要找我娘吗?”

    “小东家, 这里有个解放军战士伤了,大约要东家才能看。”

    “我去找我娘来!”这小娃娃自然就是林书文,林书文对着小战士笑了笑,“你的衣服真好看,我舅舅也穿这个呢!”

    不待小战士回答,林书文已经一溜烟跑走了。

    “那是我们小东家,他爹打日本人那会儿就牺牲了。小东家生下来就没见过亲爹,小东家的舅舅如今也是解放军了。”江老大夫笑着解释道。

    “日本人真不是东西,我好多战友都是打日本人牺牲了。”小战士非常同仇敌忾道,心想原来这家还是军属了,大约会愿意让他们赊欠一下看病的钱?

    不一会儿就见小东家带着一个年轻妇人走了进来,小战士见江大夫走过去与小妇人说了几句,小妇人笑着点了点头。小妇人穿着蓝色布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有些亲切,又生得极好看。

    小战士见她对着自己笑,不由脸上一红:“那个老、老乡,我们同志的腿能治吗?我只要一块钱,能不能先赊账。我、我们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钱一定会还的。”

    “这个不着急,我先看看病人!”石慧洗了手,走到床前检查伤者的伤势。

    林书文走到小战士身边,扯了扯他的衣襟:“没有钱也没关系哦,只要是病人,我娘都会看的。随便那点自己种的菜,或者帮忙干活当药钱就好了。”

    “真、真的?”

    “当然真的了,上次哑巴巷的老婆婆病了,我娘给她看好的,老婆婆的孙女二丫就在医馆扫了一个月地,还管饭。二丫现在还在我们医馆做,不过如今她拿工钱了。蒲家村的狗剩治好了病,他奶就拿了两个鸡蛋抵药钱。”林书文板着手指与小战士说起医馆可以做工或者以物抵药钱的事情,头头是道。

    小战士与两个抬担架的战士都听得认真,只是听着听着其中一个就抹起了眼泪:“我娘当年病的厉害,我家没钱看大夫也买不起药,娘就在家疼死了。要是我们家乡也有这么好的大夫就好了,我不怕做工,只想我娘活着。”

    “我娘说当大夫最重要是医德,唐朝有个很厉害的老大夫叫孙思邈,他是药王呢,药王他老人家说了大夫治病当怀有慈悲之心。对待病人不该又贫富贵贱之别。你家乡的大夫太坏了!”林书文同情道,旋即又道,“不过,我娘又说救治穷人,也不能一味免药钱,要是什么都不用付出,人会变得懒惰不知感恩。有些人付钱有些人不付钱,就是对一部分人的不公平,长此以外,大夫吃不上饭,也会进不起药。所以有钱的收钱,没钱的就要出力抵药钱……”

    “小文,你在哪里叽叽咕咕,功课做完了么?”石慧站起身,截住了林书文的话头。林书文吐了吐舌头,迅速跑了出去。

    石慧无奈地摇了摇头,旋即对小战士道:“你们这位同志的伤口有些感染,需要做个小手术去掉坏死的肌肉。骨头关节有些移位,需要正骨。日后走路不是问题,就是不能急跑急跳,怕是不适合继续留在部队了。”

    躺在床上的小王听到要退伍,眼睛一酸,几乎哭出来:“大夫,真的没有办法吗?我不想退伍!”

    “这仗都差不多打完了,腿没事日后也是要退伍的,怕什么。再说了新中国还需要许多人去建设,只要能保住腿,将来转业做其他事情,一样为我们的新中国添砖加瓦不是?”石慧温声劝道。

    “对啊,小王,腿能保住,你至少还能走路。”小战士虽然有些难过,还是认真安慰道。

    “江叔,你去和兰姨准备一下等下要用的东西。”石慧吩咐道。

    江老大夫点了点头:“我这就去!”

    趁着江大夫去准备东西,石慧对小战士温声道:“小同志,请教贵姓啊?”

    “没什么贵姓,我姓方,大夫您叫我小方就好了。”小战士回道。

    “小方同志,你们部队进城,这么多人可安排好住哪里?”

    小方战士闻言立即挺直了胸膛,正色道:“大夫放心,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不会打扰你们生活买卖的。”

    “小方战士,你误会了,我是说昨日你们在城外和守军打了一战,怕是有不少伤员?”石慧心下好笑,“你们露宿外面,总不能让伤员也露宿街上?丛山县以前没有医院,我有意办县医院,房子造好了,就是东西还没有收拾。你可以帮我和你们领导说说不?”

    “大夫,您这什么意思?”小方战士有些不解。

    “你去与你的首长商议一下,要是愿意呢,就派人把医院收拾一下,可以让伤员住进去。这县城的县政府日后是谁负责,帮我问问,我想与县政府商议着,把医院捐给政府。”

    “您把建好的医院献给县政府?”

    “用你们的话不是说,为人民服务吗?我是个大夫,做不了大事,也想为丛山县人民服务。医院成了县医院,才能更好的服务丛山县老百姓不是?”石慧微笑道。

    反正没几年就是公有制改革,这被没收和自己捐献可是两回事。对于石慧而言赚钱、创办实业都是手上过一过而已,又不能带走。将来捐现在捐,都是一般。运作好了,还能给孩子和亲朋好友换个护身符。

    林云阵亡时是国军军官,若是到了特殊时期,只怕她和林书文这个抗日烈士的遗孀和遗孤还要被人揪出来扣罪名,更不要说徐天宇这个说着的曾经国军军官了。

    “我、我这就回去报告首长。”小方战士激动道。

    小王战士的伤原本不严重,只是缺医少药拖延了。石慧亲自给他做了手术,用了消炎药,这腿自是能保住的。让助手兰姨叮嘱他的战友如何照顾病人,石慧走出屋子就见一个解放军军官站在院中等待。

    “徐大夫,这是我们团林政委。”小方战士见石慧出来,激动地介绍道,“林政委,这位是徐记药堂的徐东家,徐大夫人可好了。”

    “您好!”

    “您好您好!”林政委激动地上前与石慧握手,“这里的事情,小方同志都和我说了,我代表战士们谢谢大夫了。”

    “首长客气了,你们为老百姓打天下救天下人,我们当大夫救死扶伤,都是救人嘛!”石慧笑道。

    “徐大夫说的对,都是救人。”林政委笑道,“小王同志的腿没事?”

    “做过手术,修养一阵子也就没事了。”石慧也没有卖关子,“我看天色不早了,你们刚进城,怕是有许多事情忙。我们先说说医院的事情,不如我带您现在就去医院看看。要是可以,这医院刚造好,病床做好了,还没组装,还要麻烦你们自己收拾一下。”

    “这是小事,徐大夫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烦了。”原本伤员都要找些人家付钱安置,如今有医院可以安置伤员,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我是山里人,出门不多,也听闻解放军事迹。听说解放军来了会给老百姓减税,这是好事,作为丛山县人,不要表示一下欢迎么!”石慧叹道,“先前驻扎在这里的国军于团长治军算是不错,极少有当兵的扰民,倒是原本的县政府这税那税收的逼得老百姓日子都过不去了。”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这样的政府必将被人民所抛弃!”林政委正色道,“倒是于团长可惜了,听说早年也是打过日本人的真汉子。”

    “不可惜,如今大家不是议和了么?国民军的战士原也是老百姓,大多是被抓了壮丁的。日后于团改编,以前是一起抗日的盟友,日后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丛山县的解放战役只打了一半,县长逃走,驻守的国军团长见大势已去,不愿手下官兵为大厦将倾的国民政府陪葬,便选择了投降。

    “徐大夫是个有见识的人!”林政委微笑道。这位徐大夫显然是想要为于团说情,却避开了敏感问题,不是一般女人。

    石慧笑而不语,她的药厂在丛山县能够避开原本国民政府设在这里的县政府官员,全赖于团长相助。于团长是徐天宇和林云学弟,对徐氏一族都很照顾。哪怕知道药厂的紧缺药品卖给地下党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怎么说石慧都希望于团长可以好好的。到底也曾经是为了这个国土,奋勇杀敌没有胆怯过的抗日勇士。

    两人一边说话,已经到了医院,医院距离药铺不远不过一两里路。这一片本是贫民区,早些时候,石慧出告示要收地造医院,附近老百姓没一个狮子大开口的,都是照着原来房子面子补住宅就搬了。

    “我看这医院造的很好么,都已经打扫干净了,床铺上就能住伤员了。”进了医院,在住院部转了一圈,林政委满意道。

    这会儿没有许多油漆,刷墙的是石灰,也没有许多装修污染。医院虽然刚造好,住人绝不是问题。石慧造这医院,就打算几十年不用重建,许多设计都很超前。前面门诊部,后面住院部,还有分多个科室,有花园,栽种的花草植物刚萌芽,一派生机勃勃。

    “造这医院可要不少钱?”林政委叹道。

    “首长随我来!”石慧带着林政委走到花园中间的石碑,掀开上面盖着的帆布,却见一块碑上镌刻着许多人名还有数目。

    “这医院是徐家药铺牵头造的,不过丛山县父老乡亲都有出钱出力。我希望日后医院可以成为县公立医院,造福丛山县百姓,就叫丛山县人民医院如何?”

    “太好了!丛山县人民医院,好!这名字取得好,取得应景。”林政委激动道。

    “既然是人民医院,最先服务的自然是人民子弟兵了。”石慧温声道,“安排伤员的事情,还要林政委做主。晚些我让人送一批消炎药和伤药过来,您这边要是缺医生护士,县里倒是刚好有几个老大夫和一批刚毕业的护士。”

    “丛山县还要护士?”林政委惊讶道。

    “不知首长有没有听过民生药厂?它就在我们县,这事原本的县政府都不知情。”石慧顿了顿道,“这药厂前几年刚建起来,不容易。老百姓受教育程度太低,为了招工人,我们就开设扫盲班。后来想啊,这西药好用,可也不能乱用,于是就想到开个护士班,培养一批人才学习如何使用西药。护士班的护士不仅会护理伤员,有时能顶半个医生用了。”

    “好好好,这办法好,如今我们就是缺这样的人才,倒是民生药厂确实有些熟悉。”林政委想了片刻却是心下一震。

    林政委之前一直做地下党工作,就在江南活动。江南地下党一直流传一事便是江南有个民生药厂,可以生产战场上紧俏的盘尼西林和止血伤药。

    这贵比黄金的消炎药和伤药,民生药厂却多次低价卖给地下党甚至无偿捐赠。只可惜,林政委并没有直接和民生药厂的人打过交道。对于民生药厂,地下党也只知道药厂主人是个女人,没想到民生药厂会是在这个群山环绕的丛山县。

    林政委有些激动道:“徐大夫难道就是民生药厂的老板?”

    “目前还是。”

    “目前?”

    “日后民生药厂就是丛山县的国有资产了,林政委觉得如何?”石慧笑道。

    林政委也算见过大世面了,可是这会儿他却觉得自己有些腿软。丛山县人民医院是徐家牵头,却有丛山县乡亲父老集资所建。这民生药厂日进斗金可是徐家私产啊!虽说过去民生药厂给他们送来无数药品,未必赚了许多钱,可那么大一个药厂说捐给国家就捐给国家吗?

    “徐同志、徐同志,你这思想觉悟实在是太高了。是我们党的好儿女,好同志!你一定要入党,我做你的入党介绍人!”林政委正色道。

    石慧:……

    石慧带着林政委在医院转了一圈,林政委回去安排将伤员转移过来的事情,石慧则回去让人调拨急需的药品和绷带等。

    林政委那边效率奇高,到了晚上就将伤员包括投降的国军所部伤员都安排到了医院。在他们安装家具,分配床位的功夫。石慧已经让十六叔带着所需物品和护士过来帮忙,还有临时招募的妇女在医院食堂为伤员开锅煮饭。

    入城的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丛山县的百姓热情周到,军民一片和谐。解放军这边也是效率惊人,第二天林政委还亲自带着新县长过来徐家药铺拜访。

    民生药厂的事情不急,大家先商议了丛山县人民医院的事情。新来的县长竭力邀请石慧担任医院院长,不过被石慧拒绝了。再三推拒后,石慧推荐了族中一个跟随她多年的管事做院长。

    如此又将医院和县人民政府重新揭牌之事特意安排在了一日,邀请了丛山县有名望的老者一起参与县政府和县医院揭牌。

    县人民政府的班子建立起来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百姓们争相奔走,一片欢腾。哪怕石慧见多了也不免心下有些动然,只是想到日后之事,亦有隐忧。世间之事难两全啊!

    县人民政府揭牌后,丛山县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待县政府正常运转后,石慧才与县领导商议将民生药厂转为国有资产之事。如今国家还没有什么太大国有资产的概念,石慧借助着自己后事的眼光,补足了其中的不足,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则,因此被县政府当做典型案例报了上去。

    药厂还有专门的配套的研究所,因为这些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插手的,所以药厂的厂长已经由石慧担任。不过她就只是领工资的厂长,而不是药厂的老板了。

    在林政委的热烈邀请和推荐下,石慧还真的写了入党申请书。江南敌工部核实了民生药厂资助地下党的事迹,以及丛山县人民医院和民生药厂改制后,石慧很容易通过了考察。

    医院、药厂连续改制后,就连原本的徐记药铺也随之改制,成了国营单位。不过在这些改制中,石慧也不客气的将族人拆开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以此保证日后的县政府换人,他们也不会被过河拆桥。

    随着新中国成立,在石慧催促下,之前随着徐天宇去军中的族人有几个终于答应转业,己方运作,陆续转业到了丛山县或相邻县市各个相关部门。

    石慧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一切,又将明面上的财产都捐献出来,以国家缺乏人才为名,在丛山县建立多所中小学。在林家公婆的帮助下也是因为民生药厂研究所的成果吸引了一些专家到丛山县,趁势建立了丛山县医学院,培养医药学人才。

    到了五零年,石慧接林家父母和小姑到丛山县游玩,林语在丛山县认识了药研所的高材生,就留了下来。石慧干脆游说林家父母留在这边,说动林父将杭州的工厂捐给国家,推举林父接替自己药厂厂长的位置,自己专心管着药研所。

    林父虽然不在意钱财,可是心里还想将家财留给孙子。石慧与他细细分析了局势,林父并不是迂腐之人,思虑再三,为了孙子同意了这个计划。

    林父回了一趟杭州,将工厂捐献出去,又将其他财产变卖,举家搬到了丛山县。所得财产一半给女儿做嫁妆,一半留给孙子。如此距离女儿近,又能每天见到小孙子。林父依旧能有自己的事业,林母可以每天带着宝贝孙子,老两口倒是很快适应了这边的生活。

    丛山县本是个落后的小县城,群山环绕,出去一趟交通都没有那么方便。不过自从知道民生药厂所在,县政府就一直致力修一条好路,这条路整整修了三年。

    学校和扫盲班的普及提到了丛山县百姓的平均文化程度。除了民生医院,丛山县在石慧的牵头下,又陆续办了诸如造纸厂等工业。工厂在招收工人时优先招收识字的人,又促进了老百姓送孩子读书和自己识字的积极性。

    众志一心,短短几年,小小丛山县就焕发出了新的风采。整个县城的老百姓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只要不是懒汉,总能得个温饱,许多女孩子也可以背着书包进学堂。

    从无到有,搞建设发展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1954年,国家决定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石慧收拾收拾,就准备往北京去了。北京城她住了几辈子,做为人民代表去却是第一次,感觉还是有些特殊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就爱打酱油 10瓶、苏家乔五妹 5瓶、家有包子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