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卢宏健慢慢懂得一些男孩女孩之间的朦胧感受。
有一次他去上学的路上,遇见一位同班的女同学,这位女同学是他老乡,沟通无障碍,使得他俩之间亲近不少。
他和她一路说话到学校。
但是,这也仅是互相一起见面说说话而已,少年的生活,天真又烂漫。
这一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去街道上有序的游行,游行的目的是表达学生对当下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游行的过程非常有秩序。
在游行之前,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了好长时间。
集中开会的时候,校长幽默地提醒,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是哥哥姐姐,要给低年级同学做好示范,不可流鼻涕。高年级的男同学笑了。
这天是星期天,人们在街道上看见这样的景象,排列整齐的小学生,穿着整洁的服装,随着节奏,在街道上接受路上行人的检阅。
不少路人驻足观看。欣赏一下年轻的小学生的游行队伍,也算是一种享受。
除了组织游行,学校提倡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指的是学习雷锋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精神。
学校组织学生去春游的时候,会提醒学生注意环境保护,要把垃圾统一放到袋子里,这算是为别人着想的一部分。
与同学们一起合作把一件事情办好,这算是助人的组成部分。
雷锋他热爱生活,学习此精神也就是关爱自己。
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讨论。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的学生回答父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父母养活自己,因此父母最重要。
有的学生回答老师最重要,因为老师教会我们那么多知识,因此老师最重要。
有的学生这样回答,只有照顾好自己才有可能报答父母和老师,只有自己健康成长,才能好好关爱父母和老师,因此对个人而言,自己是最重要的。
老师和校长听到可爱的小学生热烈的讨论,心中满意。这些讨论,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
这表示孩子们渐渐拥有自己的思维了。
哪怕种地,何时播种与收割,也需要农民的独立判断。商业经营、办企业更是如此。国际贸易,更需要独立的商业判断。
在新世纪,拥有独立思维的人,表示他会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他会把自己当作人生的主体来把握自己的命运。社会需要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学校每个月组织学生家长来参加家长会,与家长作好沟通,报告当月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表现。
班主任邹老师说卢宏健学习成绩算是中等以上的,如果在学习的时候能保持静下心来的状态,学习成绩会更好。
卢宏健与同学相处不错,有时候活泼一点就更好了。
虽然说在二十一世纪末期,网络沟通和电话沟通已经非常普及,但还是没有面对面沟通方便。
老师与家长,只有一起配合才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人认为,孩子的品行只受老师的影响,其实不是的。孩子的行为和品格,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影响,某种意义上,父母的品行能对孩子产生决定性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任何人总是受第一任老师的影响最深的。在学校里接受老师的教育,也会对孩子的品行有适当的锻炼。
教育就是让自己慢慢接受对精神价值的体验和拥有相呼应的行为方式。
人们说一个人有文化,指的是这个人精神能量是充沛的,同时他的生活方式是令人接受的。
教育学家怀特海认为,教育就是当你忘记一切课堂上的内容之后,所剩下的东西。
所剩下的东西是什么?
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格传递,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当然,这种说法不排斥考试,那么多社会管理人员的遴选,需要考试。
卢宏健上六年级了,快到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卢杰关心卢宏健的考试,知道这一次考试能初步决定孩子的未来。
如果能升到一所好一点的学校,最好不过了。
卢杰向班主任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刘老师的反馈是,孩子算是聪明的孩子,只要他能沉住气,静心复习,会有比较好的成绩。
于是,卢杰和吴洪萍便与卢宏健沟通。鼓励他,表示他算是一位可爱又聪明的学生,老师喜欢他,如果这位小孩能安安静静的学习,会做得更好,会更出色。
卢宏健听到鼓励,有一鼓力量在心中涌动,暗暗下决心好好复习,专心听老师讲知识点,仔细做习题。
考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这个成绩出来,让家长和老师都吃了一惊。
鼓励是有力量的。
据说英国王子查尔斯,他喜欢在皇宫后面自己种菜,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一边给菜淋水的时候一边对菜好好的说一会话,他自己认为,这样种出来的菜会更好吃一些,味道更鲜美。这让人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如果做实验的话会怎么样,有待于科学验证。
适当的鼓励,可以使人对考试充满信心,从而做好复习工作,认真答题,取得好成绩。
家庭里的妻子对她丈夫进行适当的鼓励,并给予适当的提醒,有可能让丈夫更优秀。公司里的上司对下属进行适当的真诚鼓励并作相关的提醒和鞭策,下属会做得更好。
相反,如果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分责骂和排斥,有可能会让孩子不开心,不利于孩子成长。公司里,如果领导过多责骂下属,下属也许麻木了,从而影响工作。适当的激励和及时鞭策,总是需要的。
考到好成绩,固然值得可喜。如果成绩不好,依然有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把成绩赶上。赶不上也依然有机会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