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嬷嬷三两步追上徐如君,拉着人的手不让走,又赶忙解释。
夫人自从上了年纪,经常记错事,这话不是针对大女郎,还请大女郎见谅。
徐如君回过头,对上老夫人那双毫不遮掩的厌恶和埋怨眼睛,又看杨嬷嬷那忐忑的神情。
还有什么不能明白,徐家既然拿着老夫人做筏子,自然是假戏真做。
若当真能在她出府前把人拦下,自然是最好,可惜她们低估她会提前出发。
导致和柳氏的人错开。
今日,可是不少老太君去了,徐老夫人不能去,如何不怨?
徐如君勾了勾唇,讥讽道:我不是傻子。
杨嬷嬷神色一僵。
徐如君趁机挣脱掉她的束缚,朝后退一步,扬声道:既然祖母没有什么大碍,我也就放心了,家中还有事情,不宜久留且先回去了。
说完,冲着老夫人行了礼,带着两个丫鬟离开。
她终是知晓,徐家的人对她有多厌恶。
也不知道原主做了什么怨天尤人的事情,竟然引来一家子的厌恶。
这倒是让她心疼原主,爹不疼,娘不爱,还竟然没有一个人在乎她的人。
甚至,还被一个外来者入侵了身体。
心中愈发内疚不安,脚步也越走越快。
跟在她后面的两个丫鬟险些跟不上。
一路畅通无阻的走出徐家,倒是在门口上遇上匆匆归来的一名年轻男子。
看到徐如君时,男子诧异的停下脚步,神色带着一丝不解和惊喜道:阿姐,你回来了。
听到这个称呼,徐如君抬头看了一眼,发现自己不认识,神色淡漠的点了点头。
待人从身边走过,男子愣住,等回过神人已经上了马车。
他连忙追过去,拦下祝三娘:阿姐,怎么不在家住上一晚。
从春雨这边知晓人是原主的弟弟徐锦尧,二者关系还算可以。
徐如君掀开帘子,看着那张脸,恶意满满道:人人厌恶,我留下又有何意?给自个找不自在!
话音落下,她甩下帘子对祝三娘道:还不走!
徐锦尧眼睁睁看着那马车从面前行驶过,眼前却是阿姐那双明亮的眼睛。
波澜不惊失去光彩的眼睛再次绽放光彩,可里面再也没有对徐家的眷恋,有的只剩下厌恶。
马车越走越远,带着他的阿姐一起走,从此后,他怕是要失去这个阿姐了。
徐锦尧心中产生巨大的失落和恐慌。
可要追上去,身后小厮的声音把他给绊住,眼底闪过几分挣扎后,他转过身进了门。
明日他在去看阿姐,再去赔罪。
否则要是母亲知道他到家门却又不进,追着阿姐去,会找她麻烦的。
徐锦尧不知道,自己的事后补偿让自己失去了什么。
回到家中,徐如君直奔书房,研了墨,拿着笔开始写字。
可越写,她下笔越重,直至写透一张纸张。
徐如君暴躁的丢下笔,抬脚往外走,春雨下意识地跟上。
走到门口,徐如君猛的回过神:不许跟着!
她说着,大步走出去。
徐如君没去街上,而是绕着整个房子开始暴走。
她心情烦躁,连练字都无法静下心时,通常干两件事,练字和暴走。
等走来一圈,那股烦躁终是散去一些。
这一散,忍不住多想。
原主和苏宁灏的婚事,让她跳出一个坑。
可谁又能保证,这个婚姻是不是第二个坑。
两个人刚成没多久,苏宁灏就因为一个县令死在家中,御史和大理寺调查此事,他被点派。
现在又因为定安郡,又出差,倒是让她有时间接受自己穿越事情。
可,她真的要在这内宅困倦一生?
终日与这与那争斗不休?
这些事情,她见过太多,就是从小见过,又不想被处处限制,她选择了扶贫。
哪位曾说过,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
哪怕乡下的情况和她想象,和她听过的都不一样,但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眼看着成果将成,倒好,直接穿越。
越想,她就更加暴躁了。
又是暴走了两圈,这个身体也逐渐承受不住,大腿发软,让徐如君停下脚步,拖着疲倦的身体回房间。
女郎,有信。
徐如君接过春雨递来的信。
备热水,我想洗澡。一边说,她一边拆。
上面只有两句话,一句问安,一句询问新的方子何时出来。
徐如君看的一头雾水,问春雨:这是谁送来的?
春雨:不知道,问过前面的人,说是一个小乞儿。
徐如君把信给她:看看。
春雨接过信封,看着上面的字迹,找了落款,旋即摇头道:这我还真的不知晓,女郎,我也是今年跟你学着管两间铺子,至于在具体的事情,这一块女郎并未交给我。
她知道的也不多。
从小,她就知道女郎很有主意,只是面对柳氏,面对徐家,她太弱小,因此被无情的打压。
对于她的隐瞒,春雨并不难过,只是心疼以及觉得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理会。
徐如君破罐子破摔,她都不知道什么,让她给什么方子。
原主惨,她就不惨?
谁也没有把这封信放在心上,等信的人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等了几日不见里面的人出来,这才不甘心归去。
这插曲,徐如君不理会,她此时的收到苏宁灏的信,看到上面的内容,饶是这几日养出来的好脾气,此时也是怒气满满。
他询问长公主的募捐物资什么时候能送到,定安郡有些撑不住,甚至他隐晦的提了,定安郡出现了疫病。
疫病,会死的更多!
可长公主府的物资前日才出发。
从募捐到筹集,她们准备三日,也只是准备一部分,后续的还在准备。
她沉下心继续往下看。
定安郡已经不让人出,这是最后一批人出来,在之后只能往里面送东西。
苏宁灏让她嫁给他两套换洗的衣裳,顺带问她可还有药材,能否在寄一些过去。
让她这段时间多囤一点药材和粮食,以及少出门。
最后这个提点,让徐如君有种不详的预感。
总有事情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