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章科举取士新方案!

    最大的问题?!

    自然是区域不平均。

    虽然是从天下南北各地都招来考生,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那些江南贵族垄断。

    陛下不想看到这个局面,所以才会如此停止。

    朱棣说道。

    那没有解决办法吗?

    周羽又问。

    解决办法?

    那只能尽快改善北方的经济,让北方人从当年蒙古的压榨之中恢复过来。

    恢复经济,起码就得十年的时间。

    饮暖之后,自然开始有求学的追求,到时北方自然就不缺少教化才华出众的考生了。

    如此下来,起码十五年的时间吧。

    所以陛下也只有一种暂停科举的办法。

    朱棣马上把其中的苦衷给说了出来。

    从他的逻辑出发,确实是需要停止,不得不停止。

    毕竟要想让科举公平,只能是在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后。

    那就得等十五年以上时间了,现在自然是不得不要停止。

    所以啊,你们还是被公平给误导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公平吗?

    周口周羽马上反驳道。

    他知道,朱元璋如此做,是为了公平。

    公平的坏处,就是导致效率的被破坏。

    这个世界上,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

    想等到十五年后,再公平科举,到时,依然不可能。

    这些话,让朱棣听得一愣一愣的。

    公平,竟然是与效率相对立的?

    这让他有些不大明白。

    而此时的二楼。

    朱元璋听到这个结论,不由身子为之一震。

    公平,将会破坏效率。

    如此一言,直接道破了朱元璋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确实,他立国以来,的确是想要为天下万民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

    可是为了这个公平,他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甚至都已经完全影响了大明了行政,影响了大明的效率。

    之前大肆杀贪官,就让大明的行政,受到严重影响。

    当时朱元璋还觉得不解。

    如今听到周羽的总结,他才明白,这是完全必然的。

    公平,与效率对立。

    实在是对了。

    看来,有时候,为了效率,也不得不放弃公平了。

    朱元璋似懂非懂地说道。

    而朱标,则是更加疑惑了。

    他所追求的,向来都是要公平与效率兼得。

    如今告诉他,二者不可兼得,这让他如何可以接受?

    酒楼门口。

    那为了效率,就一定放弃公平了吗?周先生?

    朱棣觉得更加不解了。

    其他他觉得,这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因噎废食,舍近求远。

    但是他又不敢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担心。

    放弃绝对的公平,追求相当的公平。

    比如,既然南北科举存在巨大差异。

    那为何就不可以以南北区别,分别取士。

    以人为的限制,把南北比例控制在某个理想的位置,不就可以了?

    最后周羽,便提醒地说道。

    其实,他的这办法,和后世的倒是有一些相同之处。

    一些学校的招生,那不同地区的分配名额,确实是不一样的。

    虽然被人诟病太多,但是从某种角度,也保证了一些公平。

    只不过,等全国的经济都发展了起来之后,就必须要废除了。

    不然就会严重影响天下学士的公平。

    根据南北,分别取士?

    朱棣明显还是不明白。

    周羽便给他举了一个例子说道。

    比如,朝廷完全可以提前定下一个名额。

    若是取士一百人。

    如今大明人口,南多北少,那就可以按照四六比来取士。

    其中的四成,从北方取,六成从南方取,当然,直接五五分也不是不可。

    甚至,还可以更细一些,不同道府,分配不同的名额。

    北平府,分八个名额。

    山东府,分十个名额。

    如此,不就可以保证,朝廷的取士是从天下各处选拔出来的名额了。

    通过了这个例子,朱棣终于明白了一些。

    原来,按照分成来收取士人,是这个意思。

    从结果为导向,直接规定每个道府的取士比例。

    那么自然就可以达到朱元璋所想要的某种公平。

    朱元璋不正是想要一个结果吗?

    这个结果就是,要天下士人,都是从天下各处取来的。

    而不是只集中于某个地方,那就完全失去了科举的初心了。

    但是想要实现这种公平,需要先发展个十几年。

    那这十几年不举行科举,朝廷自然会减少不少的人才。

    也会有大批的才子,因此而受到了埋没了。

    而周羽的这个方式,直接从结果为导向。

    一步到位,就直接把从不同地方的结果给完成了。

    这样做,怕是不太好吧。

    朱棣明白了之后,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他总感觉,这是一种强行的公平。

    那有一些士人,如果是专门到名额多的地方去参加呢?

    他又问道。

    你以为户部统计天下人的户籍地,只是一个摆设吗?

    那些士人,自然是必须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进行科举了。

    他们想要作弊,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周羽回答说道。

    那,如此所招到的人,会不会能力太过于欠缺?

    毕竟有些北方的百姓,尚且还吃不饭饱,强行给他们几个名额。

    怕是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啊。。

    朱棣又是担心地说道。

    如果强行达到了某种公平。

    但是他所要的人才,依然还是不是满意的。

    那就舍本逐末了。

    你以为,就算是绝对按照成绩来取士,他们就有能力了?

    当然,这属于是下一个问题,现在还不急着来讨论。

    周羽又是回答道。

    他的这个反问,直接就是一个绝杀。

    因为确实是如此,即使是完全按照成绩来取士,那么他们大明所招到的那些进士,能力也不为朱元璋所满意。

    甚至那些才子又觉得自己诗做的好就行了,看不惯朝廷的一些制度。

    实在是让朱元璋觉得生气。

    先生,我明白了。

    确实,这种公平,似乎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坏处。

    毕竟那些人进入朝廷后,依然还是要从头学起。

    朱棣也是无奈一笑。

    觉得按照不同的道府进行取士,倒不也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