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章 这生意能做

    很快,朝堂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一时间长安百姓对这事议论纷纷。

    郑德本听说这人肥头大耳,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人该杀!

    什么该杀,那齐王也不是什么好人,八岁就敢杀人,听说他还敢忤逆陛下,简直是混世魔王。

    小声点,皇子能随便议论么?

    要不是薛大鼎力挽狂澜,恐怕山东灾民又要造反了!

    哎,也不知道这天到底什么时候才会下雨,热的我都快晒化了!

    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李祐杀的好,也有说李祐是个混世魔王,有人说薛大鼎治理有方,唯独郑家被骂的狗血淋头。

    郑仁泰刚回到府中,就听妻子正在哭诉。

    郑家都成了过街老鼠了!这以后出门都要担心被人用石头砸,这日子没法过了。

    郑仁泰闻言,先是一愣,名声臭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少说两句,别人骂让他们骂去,又少不了什么。今天我能穿着官服会来,那就不错了!

    郑玄果闻言,赶忙上前说道:爹辛苦了,今天陛下没有为难郑家吧?

    郑仁泰点了点头,解释道。

    我提议捐出三千石的粮食以保住郑德本的家眷,陛下念在旧情也同意了。

    朝中文武百官对此事也没有多言,此事算是揭过。

    此行,你亲自押运粮食去曹州,见到郑家人让他们回老家,免得他们在外惹出乱子。

    还有,见到齐王和薛大鼎时务必要赔礼道歉,以诚相待,挽回些声誉,但也不要走的太近,要把握分寸,免得别人误会郑家和齐王有关系。

    郑玄果闻言连忙说道:爹你放心,孩儿知道分寸,定会将事情办成!。

    虽说郑家挨罚了,但还是得给李祐道歉,谁让他是皇子呢?

    那就好!郑仁泰松了口气,自己儿子办事还是放心的。

    郑玄果顿了顿,面色迟疑的说出了一个消息。

    爹,孩儿打听到,崔家,卢家,王家,武家正商量着去曹州卖粮。这生意我们要不要做?

    博陵崔氏,博陵其实是安平县。

    县内有两河(滹沱河潴龙河),水系发达,利于种植,交通便利。

    因此崔氏主要种植粮食,桑麻,经营码头运输。

    范阳卢氏,范阳其实是河北省涿州市。

    辖区内有永定河白沟河小清河琉璃河北拒马河胡良河等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水系极其发达。

    因此卢氏主要经营码头,种植粮食。

    荥阳郑氏,荥阳其实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上悬河就是这里,水系发达,交通便利,林木众多。

    因此郑家主要种植粮食,养蚕,经营码头。

    太原王氏,太原其实是郡祁县。

    这里是交通要道,大部分为灌木覆盖,宜林适牧,这里的玻璃和茶叶最有名,晋商也是从这发源的。

    因此王氏,主要是养马养蚕,卖琉璃和茶叶。

    陇西李家,其实是甘肃临洮县,是古丝绸之路要道。

    甘肃临洮县地势平坦,适合牧羊养马。

    同时临洮县共发现各种矿产资源产地34处,分属2大类12个矿种。其中金属矿4种,主要是铜铁钨及砂金矿,产地12处。

    因此五姓世家中,论富裕,谁也比不过李家,毕竟李家有金矿和铜矿。

    论武力,李家牧马,外加上铁矿,李家武力值也是第一。

    所以当其余四姓还在种田,养蚕的时候,李家人则在努力养马,挖矿和锻刀。

    当天下大乱,别人还在屯粮,打算缓称王时,李家则在磨刀,准备将别人屯的粮食变为自己的粮食。

    事实证明,只要马够多,刀够利,别人屯的粮食,还真就是你的粮食。

    于是乎,李家自然而然的拿下了天下,大唐也成为军事实力极强的一个国家。

    郑仁泰思索了片刻,说道。

    做!那三万贯本就是我们郑家的,要不是失了手那还轮得到他们。这生意我们也做!

    郑玄果面色为难道:可是,爹你刚刚才捐了三千石的粮食,再做粮食的生意会不会···显得我们捐的少了,对陛下的诚意不够?

    郑仁泰摇了摇头。

    要是捐的多了,那些无知百姓会说我们郑家的粮都是不要钱的,会说我们的粮都是搜刮来的,名声反而更坏了。

    要是卖的话,你只需要粮价比其他家少一点,再卖给百姓,百姓自然会感恩戴德。

    更何况,我们调粮食赈灾,既能除去陈粮,还能挣钱,还能挽回一些名望。这生意可谓是一举多得,一定要做!

    郑玄果十分认同点了点头:孩儿这就去通知那族人,准备粮食。

    郑仁泰开口道:去吧,别让人捷足先登了,将粮食运到曹州之后,一定要让薛大鼎仔细清点,免得让人失信于人,闹出笑话。

    是!

    一时间,信鸽满天飞。

    天灾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是灾难,但对于粮商来说则是做生意的好时候。

    即便不卖高价,不发国难财,那平价也能去库存,也是挣的。

    因此五姓氏族和粮商们十分乐忠于做这笔生意。

    一时间,不少的粮船从各地出发,沿着水路朝着曹州过去。

    过了一日,曹州府衙。

    李祐在床上缓缓睁眼,望着府衙外发呆。

    这段时间他已经适应了王爷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上小学,不用看李世民的臭脸。

    不用想着如何作死,不用上小学念书,更不用写什么乱七八糟有些搞笑的策论,感觉浑身惬意。

    总之一句话,就是惬意,每天都有盼头。

    当然,如果这是自己的封地那就好了!

    看见府衙三万贯钱,这就是自己造反的资本了,李祐感暗爽不以,舒服。

    计划虽然有所偏差,但总算是拿出了第一步,等李世民将自己调回封地,自己就该开始建设了。

    李祐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赶快去封地了。

    自己做了这么多····

    李世民一定会生气的,他生气,自己再趁机提出去封地,他保准答应,到时候就爽歪歪了。

    李祐心态感觉很奇特。

    别的皇子恨不得李世民大夸特夸,赏赐东西。

    而李祐却恨不得李世民大骂特骂,最好挨上一顿打,然后自己扔的远远地。

    眼下已经快一天了,这调走的命令也该来了!

    正在这时。

    自门外走来一位身穿宦官衣服的传令使,在他身后跟着两个太监,手捧着圣旨。

    宦官见到李祐的第一面,便说道:参见齐王殿下,陛下有旨,还请殿下接旨!

    李祐满脸笑容,朗声道:儿臣接旨!心中的欢喜再也掩饰不住,来了,终于来了,自己终于要被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