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请讲······
洛寒的话让革新派和赵佶都满心欢喜,若真有改良之法,青苗法自然会变成王安石所说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洛寒环视诸大臣一眼,缓缓道:官家,臣资历浅,也无意于功名,朝政得失最没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臣,但臣感激官家知遇之恩,且痛心于诸位相公为此事当殿争纷,故将肺腑之言,陈于官家之前······
臣不妄言青苗法好坏,但臣观青苗法条例可知,章相公与司农寺诸官立法之意,均从便民富国出发······平心而论,青苗法,良法也······
这话说出口,章惇等人面露喜色,赵佶也微微点头,以示赞许,而邹浩以及跪倒的官员,脸色就难看起来。
这道士总会半路里杀出,坏他们大事。
既然你说你最没有发言权,为何还要发言?
顿时有人想胡搅蛮缠,但洛寒还没有说出青苗法改良措施,而且皇帝已允许他说办法,他们只好恨恨等着洛寒把话说完,再做反驳。
诸位都清楚历史,青苗法出现之前,朝廷用的是常平仓法,这法令的好处不用小道啰嗦,谁都知道是一项百分之百为黎民百姓造福的仁政,但王介甫为什么还要变法呢?
洛寒的思维有些跳脱,没有说青苗法的改良措施,反而翻起历史,谈及青苗法立法的初衷。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旧党就有机会插嘴了。
王介甫是真小人,为在史书上留下青名,故意为之,沽名钓誉而已······
他就是一个奸邪,祸乱朝纲······
······
保守派见缝插针,立刻对死去的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直接把他骂成张汤周兴等酷吏。
放肆!
蔡卞自然不会让这些人辱骂自己岳丈,他喝了一句,正准备出班辩论时,突然听洛寒厉声道:可笑至极,简直让人笑酸大牙······口口声声自称君子,骂人恐怕市井泼妇犹不及,诸位这是把圣贤书读到驴槽里了吗?
居庙堂之高,却只知骂人泄愤,对朝廷有用的建议一点不提,这是君子所为?恐怕骂王介甫的人,比谁都清楚,常平仓法优点明显,王介甫却迎着压力变法的原因吧······因为常平仓法被底下的官员彻底给败坏了······
朝堂顿时沉默。
那些试图反驳只要底下官员清廉,就恢复常平仓法的官员最终没有吱声。
因为其中就有他们的人,他们也得了利益,若在争辩之时被洛寒说出来,岂不倒霉。
说出来原因让人毛骨悚然,私吞仓里部分粮食的还算是有良知的官员,更多的则是把仓里粮食拿出来,和奸商勾结,在灾年时囤积涨价卖出······这发得不是国难财,这是人命财!
常平仓中无粮,百姓怎么办?吃草根剥树皮也得活着,可地总得下种,无奈只能向富户借高利贷买种子下地,如此便进入一个死循环······
诸位可知高利贷是什么?利息高达月息六分,年息就是七十二分,甚至更高,因此说高利贷就是卖儿卖女与倾家荡产的代名词,一点都不为过。
借贷的百姓为还上钱,不得已卖儿卖女卖土地,因此有了土地兼并······王介甫在地方调查过,有事实依据,才出台青苗法。尽管朝廷也收利息,但两成利钱比起富户的高利息,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青苗法出台的初衷是救民,可在那些富户眼里就变成杀富户,凭什么他们赚的利息进了国库?于是乡下便有部分人嚷着青苗法不好······
洛寒绕得很远,用充足的历史知识,一阵咆哮,说得众人哑口。
如果谁还说王安石拟定青苗法是沽名钓誉,估计会被喷死在殿内。
少顷,不待其余人说话,洛寒又道:青苗法既是利国利民,为何又有诸位说得这些弊病呢?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吏治。
正应了那句话,世上没有坏事,只有坏人,无论多好的政策,只要那些坏吏去执行,那就变成害民的坏事······良法需良吏,才不辜负官家和众相公的殷殷期望······
下面臣谈一谈青苗法之失,究竟在哪里?
洛寒侃侃而谈,一条条罗列出青苗法存在的弊病。
其一在于强迫百姓认购。有些官吏为搞出政绩,不惜扰民,中产之家可能不需青苗钱,他们也强迫借,反而让百姓背上了利息的负担,甚至让城市里的百姓也认购青苗钱。
其二是反对新法的官吏不作为。这些官吏见识不广,看不到青苗法实行得当,对百姓的好处,便故意什么也不做,导致新法不能很好地推行。凡此两种把青苗法良好用意全毁了
其三则在于百姓愚钝。青苗法本意是借贷让他们用于生产,但有些百姓借了青苗钱却是用于度眼前之急,钱用于买米下锅或做其他事,结果到了还钱之时,别说利息,便是本钱也还不出来。官吏收不回本钱,便无法向朝廷交差,只好用强迫手法逼迫百姓还钱,结果搞得贫穷之人家破人亡
其四则是奸吏借故鱼肉乡民。朝廷明定二分利,他们收三分甚至六分,自己从中贪污谋利。
其五还是官吏作梗。他们生怕在限期内收不回青苗钱,不等农民到收获的季节,便催令农民还钱,此时农民如何有钱还?官吏如狼似虎,又不敢不还,只好典当家产,青苗法由便民反而变成害民
······以上便是青苗法实行过程中的种种弊病,执政者讳言不敢提及,而反对者则因这些弊病,全盘否定青苗法······其实只要大家静下心来论政,对症下药,加以改良,青苗法亦可转为良法······
听到洛寒说青苗法种种弊病,赵佶和章惇等人惨然变容。
当听到洛寒说可以转为良法,赵佶不由眼睛一亮道:真人有何良策?
洛寒微微一笑,适时抛出自己的主张:官家,臣的主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