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人取得道的渠道要靠从天和地之中所领悟而真正的道是随遇而安不拘规矩的,自然而随意。
天为阴,地为阴,人为阴阳交汇,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华夏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和占卜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阴阳是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
阴阳一词,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万事万物阴阳的特征:星球具有对称性,阴阳具有对称性,越是高能的阴阳体,对称性越高。不对称性的事物,比如:一阵风,石头,星云团。阴阳的运动一旦停止,万事万物都会散开。
阴阳是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范畴。一种本源论本体论,有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之分。古人仰观俯察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周易里的孔子所写的《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指山丘的北面和南面。《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史记·天官书》: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张守节正义: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阴,则水兵;南河以阳,则旱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