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刊本将《灵枢》并为十二卷,也是与其所刊《素问》十二卷本相匹配。至于明刊《道藏》本之《灵枢》只有二十三卷而不是五十卷,则是因为《灵枢》较《素问》文字量少的缘故。
总之,王冰次注的二十四卷本《素问》是现存最早又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的版本。
史崧改编的二十四卷本《灵枢》是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版本。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黄帝内经》还蕴藏了很多哲理科学,譬如对人才管理的启示,《黄帝内经》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
德,作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范畴,其外延,最终已转化为形成天地万物及自然天象运行的客观规律,而人才以内在之厚德外化为才学之载物,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和谐的内外统一。《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内经》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医医德理论的诞生。
《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人才的选拔任用,也是应该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巨大的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