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赈灾银是有了,但是如果直接发下去肯定会被贪污。
有个冷笑话。
假如老天爷给崇祯一亿两白银。
崇祯皇帝为了体恤爱兵如子一文不留,大手一挥下令一万万两白银全部发给大明各部军队,以充军饷。
内阁拟旨,要求户部立即展开行动,安排人马将这八千万两火速押解出京。
户部接旨之后不敢怠慢,召集民役兵丁分配任务,一个月内务必将六千万万两白银亲自交到各地军政衙门手中。
紧赶慢赶,押解部队不负众望,历经千山万水,将三千万两一文不少交付各个督抚衙门。
巡抚们招来下属各指挥使,高呼吾皇恩典,下拨一千万两酬军,各部唯有尽心杀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能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民。
指挥使们感激涕零,领着五百万两白银走出大门,回首已是泪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不,这是喜极而泣。
回到卫所,召集下属,言说朝廷一百万两军饷之事,下辖各千户所、百户所,按人头领钱,一个都不能少。
几经辗转,小旗王大宝从总旗家里领到十两纹银,回屋对四个袍泽兄弟说道,皇恩浩荡,给咱放了5两银子的赏,哥几个1人1两,拿去随便挥霍,从此以后这条命就卖给他老朱家了。
卫所兵李二狗回家乐呵呵对媳妇翠花提及此事,顺便将500文钱上交,翠花恨铁不成钢,里似不似撒,那鞑子来了,就凭你这个庄稼把式还能打得过人家,你死了可让我和小狗子以后怎么活啊,呜呜呜。。。。
五百文还不够吃一个月的,就这么把命给扔进去了。
现实就是这样崇祯最缺的不是钱,是一支“听x指挥能打胜仗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亲军
和一个“理智沉稳用人不疑有大局观”的脑子。
有了听话的武装,直接拷掠贪官污吏,让他们捐款他们不交,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有了脑子,崇祯就不会干出“第一天任命官僚,第二天就要求出结果,第三天看不到结果把官僚逼疯”的事了。
不然,崇祯拿着这些钱给了兵部和户部,第二天就来问“剿贼灭虏怎么还没成功?”。
第三天还没看到大业功成,就宣布把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免职。
第四天,发现银子没了。第五天,大臣都精明了,讓我干活门也没有,打死不表态,不表态不工作也就不背锅。
现在朱由检有了这支亲军,大明龙骑,现在已经统兵八万人了。
可谓是武装到牙齿的铁血部队。
那就带着龙骑去赈灾吧。
朱由检对着方正化说道:“传旨,孙传庭龙骑抽出两千人,曹文诏的铁石营抽出两千人,与郑芝龙一起南下募兵。”
“负责水师新兵记录训练和战斗训练。”
“另外朕要亲自赴河北各府赈灾,龙骑护驾。”
“首辅监国,李邦华与周王辅国。”
方正化一惊,天子亲自去赈灾,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的啊。
袁可立首辅监国还行,可是让周王辅国。
万一周王趁着皇帝不在,来一把夺门之变。
但转念一想,没有那个可能,因为周王没有兵权,有兵权的不会跟着他冒险,跟着他冒险的底子不够。
但如果皇帝出京,肯定会遭遇百官阻拦。
身后的曹化淳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可否让三大营跟随?”
以往皇帝出宫,京师三大营和锦衣卫金吾卫都要跟随护卫。
同时还有百官跟随。
人数绵延几十里,先头部队早上出京,到了后面的对于都已经是午时了。
除此之外,宫里头还要出很多人,他们负责皇帝的吃喝拉撒。
以及仪仗队。
比如之前死掉的秦王,他出府时,随行人数多达五千多人。
还不算外围警戒人员。
这是什么概念,一个学校一两千人,每天中午吃的,那种阵仗很多人深有体会。
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全是人头。
而五六千人一起出门那更是看不到头。
秦王出去那一趟,就花了几十万两,直接把一个省的税收吃空。
一个省的农民工白干一年。
而皇帝出门阵仗肯定不能输藩王,基本光是随行人员吃都吃掉一个县的存粮。
现在这年头不像后世,来多少人都不愁,因为就粮食不值钱。
可古代不一样,一粒米,一粒麦子都要小心收藏起来。
如果是吃饭,那碗肯定是不用刷的,给你舔的干干净净,锃亮。
中国人对粮食的感情,不亚于西方人对上帝的感情。
正是因为饿过,才不会糟蹋粮食。
朱由检摇摇头:“不必去那么多少人,随性人员几十个就够了。”
“龙骑士兵出门吃饭要给钱,不要打扰地方,不要铺张浪费。
“朕赈灾时不要搞虚假宣传,一路吃饭,吃多少皇宫给多少,千万不要麻烦各地知府。”
“遵旨。”
曹化淳笑道:“陛下,您真是明君啊,天下得此英主,何其有幸。”
“臣一定给您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一旁的方正化越听越不对劲,王承恩请假了。
你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皇帝本来是问我的,玛德,什么时候让你给安排了。
他看到曹化淳一瘸一拐的样子,恨不得对着另外一条好腿也来上一脚。
“曹老公,您的腿有伤,此去河北多达里几百里,司礼监不能没有人啊。”
曹化淳一听,这孙子又想坑我呢。
陪皇帝出宫这么光荣的事情,你怎么不回司礼监。
他打趣道:“掌印,你可能不知道,我进宫时,曾有幸陪神宗皇帝出过门,对这些还是有所了解的,而且司礼监最离不开的还是掌印啊。”
“国家那么多事情,相信掌印不会弃之不顾吧。”
方正化心里唾骂一口,这个老狐狸。
在欺负自己没有经验,可偏偏还没办法回怼他。
朱由检见状做起了和事佬:“好了,你们两个一起陪朕吧,让王承恩负责司礼监。”
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