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1章 奚云梦自白

    钱亦文的话,让南光宇明显一愣。

    继而,浅笑一声:“眼下已不是我开始搞研究的时候了,人才奇缺。

    “这些年,大批公派留学生归来,参与到了建设祖国的行列当中。

    “钱先生求贤若渴,我会帮您留意,有合适人选,会竭力推荐。”

    钱亦文一边续茶,一边思考着要不要再说得明确一点儿。

    显然,南光宇不可能听不懂他的话。

    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却顾左右而言它,事实上已经婉拒了。

    时机不到,等等再说!

    茶已续好,南光宇接着说道:“钱老板,你有了从ABm归来的两位工程师,我看也够用了。

    “这二位手里,掌握的可都是当今顶尖的技术。”

    钱亦文说道:“对于英多来说,人才永远都没有够用一说!

    “这么宠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又哪是靠一两个人、一两家公司能撑得起来的?

    “系统平台、高端芯片、通信技术、应用软件,我们都得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行,这得需要多少专业人才?

    “借米过日子,倒也可以苟活,不过万一哪天人家不借了呢?

    “很多的核心技术,专利可都在人家手里呢!”

    钱亦文一股脑地把他所知道的一些确凿的事实,都说了出来。

    南光宇不接话,他也说不下去了。

    南光宇扶了扶眼镜:“钱先生,这些……您专门学过?”

    钱亦文想了想说道:“我略知一二……

    “说到这些,三姐比我在行太多了,以后有机会,你们可以交流。”

    琢磨了一下,南光宇问道:“钱先生,搞科研和你做生意可不一样。

    “有可能会是持续多年的付出,却回报微薄,我怕你坚持不了多久。”

    钱亦文坚定地说道:“只要有肯坚持走创新之路的专家,英多就一定坚持走下去。”

    顿了顿,钱亦文又接着说道:“南先生,我设计的持续发展之路是这样的——

    “以贸强工,以工养技!

    “所有产出,全部回流反哺,形成以科技为中心的有效循环。”

    南光宇听到这里,直起了腰板。

    这想法,不是我提出来的吗?

    想了想,南光宇问道:“钱先生,恕我直言……

    “一分钱也进不了自己的腰包,你一个买卖人,图的是什么?”

    钱亦文笑道:“南先生,我还有其它的买卖,能保证老婆孩子饿不着。”

    接着,粗略地把自己的买卖说了一遍。

    顺带着,讲了一个蒋既中因为他从三省往英多科技注入资金而发火的故事。

    南光宇一边听,一边转动着手里的茶杯。

    “南先生……南先生……”

    “啊……”南光宇回过神来,“你接着讲。”

    钱亦文笑道:“南先生,我已经讲完了……”

    南光宇尴尬一笑,端起了茶杯。

    钱亦文见南光宇方寸已乱,不失时机地探问:“南先生,不知有没有兴趣来英多,领导着大家一起走这条创新之路?”

    南光宇想了想说道:“我不去英多,在展望不也在坚持走创新之路吗?”

    钱亦文笑了笑,南教授这话说的,未免言不由衷。

    想了想,钱亦文说道:“南先生,人各有志,我一个小公司,也不敢强求。

    “不过,您能不能把这条创新之路走下去,我看还真不好说。

    “您若不信,不妨在正式场合下,提一提坚持创新的思路。

    “看看支持率怎么样,不就知道了吗?”

    南光宇沉默了。

    他不是不想提,但眼下的情况,他忌讳去提。

    虽然,在展望内部也没人反对他搞科研。

    而且,还时不时有人象征性地给他打打气。

    可冷清的实验室,是难以掩盖的事实。

    钱亦文承认,他这么和南光宇说话,是在使坏。

    不过,他并不自责。

    南教授如果听信了他的话,会提早几年从展望走出去。

    果真如此,先生也算是主动离开的,不会落到没面子、意难平的地步。

    一壶茶饮尽,南光宇也没有就钱亦文挖墙角的事儿明确表态。

    钱亦文知道,这不是生拉硬拽的事儿。

    就如老边酿酒的原料一样,该有的工序做完了,放上几天,等着它自己慢慢发酵吧。

    没有更深入的话题可聊了,二人离开了留贤馆。

    面对国子监冷清的大门,钱亦文感慨道:“什么时候,这里能重新热闹起来呢?”

    南光宇知道,钱亦文说的,肯定指的不是游客,当下笑问:“重开四书五经?

    “像我这样,学成进士?”

    一边说,一边扶了扶大得夸张的近视镜。

    钱亦文乐了,难得先生还开了句玩笑,当下说道:“先生不是进士,是国士!”

    “这可不敢当!”

    钱亦文接着说道:“不对!

    “先生应该做国子监祭酒,来给国家培养国士才对。”

    钱亦文这一句,说得动情,且表情严肃。

    而且,一边说还一边拱了拱手。

    仿佛眼前的南光宇,真的是几百年前那个四品朝官一样。

    走过了国子监,南光宇问道:“钱先生觉得,什么样的人,可称得上国士?”

    钱亦文放慢了脚步,这话题就有点高端了。

    组织了一下语言,钱亦文郑重说道:“我觉得,在上心系家国,在下体恤黎民,危难时可力挽狂澜的有识之士,可称国士!”

    说到“有识之士”,钱亦文故意加重了语气,惟恐先生听不真切。

    南光宇点了点头,默默从成贤街高大的牌坊下穿过……

    钱亦文说道:“南先生,能否加入我们,无所谓。

    “不过,倒是诚挚欢迎您能来英多科技参观指导。

    “如果先生能光临,我就算远在万里,也一定亲自来聆听教诲。”

    南光宇笑道:“钱先生,言重了。

    “有钱工和李工在,不敢说指导。

    “去学习一下的想法,倒是有的。”

    钱亦文说道:“英多公司随时恭候!”

    临别,南光宇说道:“说起来,我还真是挺佩服钱工和李工,能放弃高薪归国,也是一种情怀呀。”

    “南先生,您不是也一样?”

    钱亦文一边说,一边轻轻挥手,目送南光宇上了公共汽车。

    “博学国子可成贤……”

    望着公共汽车远去,钱亦文一边自语,一边暗下决心:卖了所有的买卖,我也得让你成为国士。

    至少,我不能让你在燕京租房子住……

    ……

    走向大春儿,钱亦文突然想起——

    钱工自己家人,不给钱也没问题。

    李进宝大老远回来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提提工资的事儿。

    人家不提,咱得主动点。

    毕竟不能让人家吃土。

    月工资二十?

    不少了!

    他小子一箭好几雕,都不应该给他发工资。

    人儿,雕去了;

    将来,我还得负责让他出名;

    还想要钱?

    一个月有二十块钱,饿不死也就行了……